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律师制度是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律师制度的正义价值通过律师参与诉讼活动体现出来。律师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律师制度的存在以民主的发展、法制的完善为基础。律师制度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律师制度本身具有可以被人们实现社会正义、民主、效益价值所珍视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律师制度是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律师制度的正义价值通过律师参与诉讼活动体现出来。律师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律师制度的存在以民主的发展、法制的完善为基础。律师制度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律师制度本身具有可以被人们实现社会正义、民主、效益价值所珍视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论宪政秩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认为 ,宪政是政治秩序的法律化 ,它以政治权力在宪法范围内有序运行为标准。政治权力运行的有序状态是以宪法的正当性为前提 ,以制度正义为基础 ,以宪法调控功能的发挥为保障 ,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胡威 《行政与法》2005,(2):73-75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人类消极地适应工业化时代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产物,它还有着深厚的政治道德基础.本文从分配正义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意义,阐明了分配正义原则的理论内涵,介绍了西方分配正义原则的当代争论,并从分配正义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思索.  相似文献   

5.
正义历来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它包括道德正义、政治正义、经济正义、法律正义等,而百姓更是把理想中的“法”看作是正义的化身。邓小平曾指出,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所  相似文献   

6.
张恒山 《法学研究》2007,(4):148-149
依法治国的意义不仅仅是强调治国、处理政务、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要以法律为依据,不仅仅是强调权力行使要依据法律、要受法律约束,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新认识,引导出关于国家治理的新理念。法治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正义。正义是国家、社会和谐的根本性要素。法是正义的化身和表现。依法治国,就是以正义为治国之本,就是在处理政务、分配利益、调整人际关系时以正义为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以实现国家的正义状态为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罗建文 《行政与法》2004,2(3):11-14
道德政府的职能到底是什么?这对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政府的职能,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理性正义论、神序论、契约正义职能论、社会正义论、制度正义论,还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仁爱正义论,都不可能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和集团的利益偏见,因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政府的职能态度。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道德准则,构建和维护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制度和环境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宪政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制度体系,它还包含着动态的政治实践,以及超越于制度体系及政治实践之外的多元价值内涵。正义既是宪政价值的基础,又是完政价值的准则。并非所有对正义的追求都可以纳入宪政的价值体系,只有那些隐含权利内容的追求,才能转化为宪政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根林 《法学研究》2004,26(4):15-27
限制和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当代刑事政策运动与刑罚改革潮流。死刑的存废、去留 ,并不取决于其自身无法辩明的正义性 (或非正义性 )以及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威慑性。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受集体意识的公众认同以及政治领袖的政治意志左右的政策选择问题。集体意识对死刑的广泛认同为死刑制度提供了正当性和合法性资源 ,但集体意识具有两面性 ,是交织着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正义与非正义的矛盾统一体。政治领袖要尊重与反映民意 ,更应当善解与引导民意 ,运用政治智慧 ,作出科学的死刑决策 ,使死刑政策、死刑制度与死刑的适用成为一种理性的实践和实践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趋向好转,农村环境不断恶化这种二元趋势的凸现,提出了我国的城乡环境不正义问题。城乡环境不正义问题的出现,不仅与我国城市中心主义环境法制有关,更与我国农民实质自由严重匮缺相联系。走向城乡环境正义,不仅要消解我国环境法制中的城市中心主义,更要实现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权利上的平等,并对农民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作出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清单本质上是对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权能的细化、整合和集中,它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权的范围并将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下,具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作用和价值。在当下的地方政府权力清单推行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主动、不积极,权力清单的内容不完整、不客观以及不合法等问题。必须将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予以法制化,这是稳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顺利推行的需要,是确保权力清单内容合法性的需要,也是保证权力清单内容得以顺利实现的需要。要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权力清单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权力清单的内容及其制定程序予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认识。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党执政的条件、背景、内涵、方式、机制都将会出现调整和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创新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执政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权力监督及制约规律;人民至上及授权的规律。执政的特殊规律主要是,一党执政的规律;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规律。对于执政规律的研究不能忽略不同性质的执政党之间也必须遵循执政的一般规律的要求。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执政规律,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更要将其置于世界大背景之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执政治国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这样才能高起点地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监督行政的基点、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为此 ,必须确立行政权是一种有限的权力之观念。对行政权的监督应当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个方面着手 ,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可行性 ,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在法律设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形成权力腐败;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是人治的典型体现,与法治水火不容。为了使行政执法依法进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尽量少受侵害,行政控权势在必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控权是行政法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对于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和规范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是民事检察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检察机关履行监督权只能以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以确保民事审判的公平公正。要逐步从加强抗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权限、适当拓展监督的范围、健全监督途径等方面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德国法理论认为,公民投票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权力运作的一种形式,对其制度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其权力的属性。德国对公民投票制度的引入非常谨慎,在联邦层次基本上否定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权力运作的可能;在州和地方层次的公民投票的范围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与此同时,公民投票还要受到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权配置原则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三正 《现代法学》2006,28(6):101-106
宏观调控权的配置事关宏观调控的效果。要合理配置宏观调控权,就必须确定宏观调控权配置的原则。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包括横向配置与纵向配置。横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纵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由于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因此,宏观调控决策权的配置应实行集权原则,由中央国家机关独享;而宏观调控执行权的配置应实行分权原则,由中央政府与地方省级政府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分享。  相似文献   

18.
李晓宁 《行政与法》2005,3(2):21-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新时期对党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党执政能力是否加强的重大体现,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应根据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倡公众参与;坚持依法行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落实贯彻党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宇 《河北法学》2004,22(3):83-86
司法机关内部检察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 ,是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重要环节。制约的目的在于防止滥用其司法职权。但制约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与制度进行 ,否则构成对司法职权的不当影响和非法干扰  相似文献   

20.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faces a loss of influence as a world power, a reduction in American independence as a policymaker, and a decline i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n which Americans have come to depend. History teaches that nations weaker and less productive than the United States can rise to become economic powerhouses and rapidly increase their standards of living. History also teaches that nations failing to recognize their fundamental problems will inevitably decline. American politicians must face what is abundantly clear: the United States is losing ground and must act quickly to reverse its course. This White Paper outlines what must be don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ion's current status must be analyzed and communicated. Incentiv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etence in government must be provided and maintained. The emphasis of government policy must be changed to reflect b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ests as opposed to special interests. Savings must be encouraged and increased. Infrastructure must be improved Tax laws must be modified to help bring these changes abou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must be elevated to the importance they require. American thinking must reflect the new realities: that the age of leadership through military power is over, that the requirements for success in the world of the 1990s and beyond require a sound and growing economy that is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The US can accomplish these goals only through foundation-shaking, comprehensive, fundamental changealong the lines we propose herein.This paper is the executive summary (with minor editing modifications) of a white paper that is available from Cornell University's Johnso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