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谋求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武力和平双策并用”的转变,但他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始终把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从“一手”到“两手” 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蒋介石集团逃到台湾之后.中共中央曾设想了多种武力解放台湾的方案。作为中共军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周恩来也对武力解放台湾作了多种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确定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到了90年代,此方针发展为”一国两制”。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构成了我党对台方针的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我党对台湾由以武力解放为主转到以和平统一为主的发展过程。回顾这一发展过程,既有助于认识过去“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现在“一国两制”决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党没有提出专门的对台方针,但其基本思想是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未,蒋介石飞离大陆,开始偏安于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要员也随之纷纷到了台湾,国民…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为了与政治上的攻势相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炮击金门,以炮声表明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其后,人民解放军攻击并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着手实施翦除台海外围屏障的攻击作战。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感到紧张,它不愿为保卫金门而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力主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拒不同意,坚决不肯…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并为此做出了长久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 ,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 ,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20世纪50年代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中共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武力解决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由单纯武力解放台湾变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两制”,只有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政策 ,中国政府才能和平进行统一。国际上反华势力提出 ,只有中国政府和平统一 ,才承认“一个中国”,实质上是让中国政府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保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始终坚持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对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的有关政策上,有一个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提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与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由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的政策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5年5月,在坚持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实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49年3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本文试就四十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作一些历史考察。 一、武力解放台湾阶段(1949——1955) 随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  相似文献   

10.
张雪娇 《党史纵横》2002,(11):15-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妄图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6月28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和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妄图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6月28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  相似文献   

12.
李松林 《新视野》2006,(4):71-73
文章从中国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和“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中国共产党武力解放台湾构想的提出与实施、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朝鲜战争爆发与前苏联对远东局势的误判等诸方面,探讨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加深对台湾问题形成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作为自己应实现的历史任务之一。40余年来,其针对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这是促进海峡局势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一、“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武力解放台湾”方针一开始是作为解放战争后期作战任务提出来的,它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后,已开始大举反攻。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当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1948年,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会议提出了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统一全中国”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指导着祖国统一的实践.这些重大决策是:武力解放台湾的决策;和平解放台湾的决策;与美国开展大使级谈判的决策;中国与外国建交中处理台湾问题的决策;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等等.这些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为改革开放后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种历史档案的逐步解密,关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愈来愈清晰。本文试以多种历史档案解读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攻台时间的选择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毛泽东主席将解放台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三、四野战军在相继解放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后待命,中央在此间作了如下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台湾回归、统一八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人们都认为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中国共产党才有对台工作,而本文认为党从成立就蕴涵了收回台湾主权的思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其80年间可划分为三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党成立到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党为收回台湾主权而斗争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46年至1978年,是党为解放台湾而斗争的阶段。其中又分为“武力解放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两个小阶段。第三阶段从1979年至今,是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阶段,其间党的对台政策经过由“和平统一”的提出,到“一国两制”理论的构想,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后形成的发展过程。8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的独立统一及民族尊严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而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拥护。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偏重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萦绕毛泽东脑海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他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毕生的神圣使命,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就是要学习他长期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解放台湾的问题,并于1949年秋,命令人民解放军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实行战略追击,到达福建沿海,积极准备渡海发起台湾战役。这一阶段中共中央决定投入华东野战军主力12个军50万人的兵力,在海空军建设就绪后便武力解放台湾。在毛泽东看来,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军…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中这句豪气干云的呐喊,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一段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国家统一大业仍在推进,西藏、台湾正待解放,周边地区也不太平。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双边在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两边时有冲突。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被猛然引爆。两天后,美军决定武力进攻朝鲜人民军,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附止对台湾地民的任何进攻",由此打乱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发回美国的备忘录中认为:台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20.
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动又止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自1953年朝鲜战争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中共政策的变化,对国共对峙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参加过国共谈判的人士都认为,新一轮的国共两党谈判一定会到来。1949年参加过北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