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全球视野下北极地缘政治态势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广泛讨论。作为乌克兰危机三大博弈主体的俄罗斯、美国、欧洲,既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行为体,也是影响甚至决定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三大力量。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俄美欧三方在北极事务上的主要利益关切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手段,来探寻影响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关键因素。整体来看,俄美欧三方都有保持北极区域和平与稳定的利益诉求,也都有意切割区域政治与域外政治事件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在北极区域重演。  相似文献   

2.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3.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及地缘政治危机对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然气商品与地缘政治双重属性的俄欧能源关系分析框架,将"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作为市场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纳入对欧洲天然气市场与权力结构演变的动态分析。就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变,而"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政治意愿成为促使欧洲天然气需求格局转变的强烈动机。就地缘政治层面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击效应,进而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由此,欧洲传统市场结构下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三元博弈被转变成新市场结构下传统区内生产国、潜在区外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多元博弈。"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东移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是一个面积占欧洲第二位、人口占第五位的国家,也即是说面积和人口大体与法国相当的欧洲大国。乌克兰物产丰富、工农业发达,是原苏联的冶金、机械和化工的生产中心,也是前苏联的粮仓,在前苏联各共和国中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说,乌克兰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中心,还拥有黑海地区的众多天然良港,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乌克兰对于整个欧洲大陆的稳定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欧盟内部分歧、与俄罗斯以及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还有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东欧国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一致化。第一,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老成员国释放了混乱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和批评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危机,称俄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美欧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博弈的继续,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欧盟东扩问题上的矛盾的集中体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实施了数轮制裁,制裁的力度和时间受美欧各国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企业游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终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美俄两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欧对俄的制裁较为有限。美欧对俄能源制裁有望推动中俄之间重要油气合同的签署,扩大两国的油气合作范围,促进两国的金融合作和货币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国家认同问题上面临着共时性和历时性两方面的困扰。在共时性层面,俄罗斯需要在同周边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动态互动中形成内部的统一;在历时性层面,俄罗斯需要克服传统的"路径依赖",重构历史观念。俄罗斯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它所赖以维系的国家意识形态被抽离,但是地缘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一方面,地理观念作为国家认同的知识传统和基础,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记忆不可分离,基于地理的领土扩张是俄罗斯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另一方面,苏联解体所导致的地缘政治巨变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后苏联空间的不断侵蚀,导致地缘综合征在俄罗斯社会的蔓延,从而促进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出现了大量的地缘政治话语,反映了它在国家、地区和世界三个层面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追求。俄罗斯在国家层面所致力确认的身份,是一个通过传统价值凝聚起来、具有独特性的完全的主权国家;在地区身份的塑造上,俄罗斯不再追求以前的"主宰性"角色,而是试图确立自己的"主导性"地位,将后苏联空间纳入其势力范围;在全球身份的追求中,俄罗斯希望成为大国协调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并不挑战现行的国际秩序,而是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尊重。作为加强认同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动员工具,地缘政治具有对抗性与零和博弈的特点,其负面效果显而易见。从传统的观念和当代的现实来看,俄罗斯无法摆脱"地理的诅咒",迷失在地缘政治中也许是俄罗斯的宿命。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起源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作为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联系国协定一旦签署,将为伙伴国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乌拒签联系国协定之所以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前苏联空间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对乌反对派无条件的支持,也对乌局势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乌新政府最近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意味着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原点。然而,无论是欧盟还是乌克兰,抑或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而且还将受到乌克兰危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白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东邻俄罗斯,西靠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南接乌克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结为同盟国家,长期奉行亲俄路线。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白俄罗斯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对外政策,努力改善国际处境,开始注重多边外交发展。鉴于与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合作和深厚传统关系,白俄罗斯外交仍将以俄罗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危机。一方面,这是乌克兰民族和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危机,表现为"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角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内矛盾国际化、反映在欧洲的深层次危机,其背后是建立"大欧洲"还是"泛欧洲"思想的深刻分歧。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冷战的非对称性终结。走出这场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欧盟错误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欧亚一体化,而没有认识到,在欧洲与欧亚的交界地区,欧盟的规范与制度扩展已达极限,不能再向前推进。俄罗斯也需要自我调整,欧盟东扩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不应成为双方冲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莫斯科要鼓起勇气去体恤乌克兰。只有当俄乌关系"正常化"时,乌克兰危机才有望解决。此外,需要重建的还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国内各团体之间,以及相关国家之间的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11.
论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历史性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世纪之交,地缘政治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多维的现实视角,开始勃现新的理论生机,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战略开始了历史性重组.本文在把握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世纪之交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析了地缘政治的新范式和新特征.本文认为,地缘政治战略的全球化、经济化、多元化、交错化与伙伴化,是地缘政治趋向新范式的构筑中显出来的新特征.新世纪地缘政治重组新特征的强化,将为21世纪初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是欧洲和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关键大国,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举足轻重。由于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改革和内政外交走向均对欧洲大陆战略态势产生影响,乌克兰历来都是大国争夺的对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围绕乌克兰总统大选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就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在欧亚大陆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此次选举的结果必将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复杂的时空变迁和外部力量的政治博弈之下,摩尔多瓦在独立以后长期面临民族认同和国家身份定位、“德左”和加告兹地区分离主义、国家治理能力弱等问题。受俄乌冲突影响,“德左”以及摩尔多瓦的经济社会形势雪上加霜。西方基于摩尔多瓦地缘战略地位上升大幅增加战略投入,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也加强与摩尔多瓦的合作,促使摩政府采取激进的政策,加速推进罗马尼亚化和去俄化,加快与欧盟和北约合作的步伐,导致摩政府与“德左”当局的关系以及摩俄两国关系持续恶化,摩尔多瓦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个“前哨”。俄罗斯、西方、乌克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德左”各有利益诉求,摩尔多瓦以及“德左”的走向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内在俄乌对峙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在“德左”及摩俄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看这种风险呈现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4.
欧洲的边界在哪里--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是地缘政治和欧洲认同性问题.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欧盟的政治战略是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俄罗斯与欧洲"融合"同"融入"欧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是一支与欧盟对等的独立力量.  相似文献   

15.
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返中东欧之后,美西方与俄罗斯利益博弈态势加剧,导致中东欧地缘政治加速动荡。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处在中美博弈新中间地带以及美西方和俄罗斯博弈前沿阵线的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缘安全挑战,改变了中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战略的优先次序,经济利益全面让位于安全利益成为这些国家制定外交战略的优先事项。这一变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产生了难以逆转的冲击,本文根据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趋向的特征,将其分为五大类:对华强硬派、合作与批评并举派、战略模糊派、对华务实派和对华友好派。总之,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除了充分研判大国博弈因素之外,应遵循差异化和精准化的合作对策,应根据当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定位的不同类型而因国施策,统筹经贸、环保、人文等多个维度,协调中央和地方多层级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定位、取向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 ,“加 (欧 )盟入 (北 )约”是中东欧国家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从政治、经济、历史与地缘安全利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中东欧国家将采取“亲美不脱欧”的外交选择。同时 ,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短期内这些国家将使正在形成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受到大西洋主义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 ,中东欧国家将因与欧盟的利益融合而加快“欧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了两方面挑战:一方面,这是冷战结束后对现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对国际关系理论也构成了新的挑战。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政策,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为什么会采取如此行动?目前学者对此问题提供了分别基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三种解释。前两种解释虽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局限于表面上的利益——所谓"国家利益"或"掌权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塑造这些利益的具体内涵和更深层次的因素——认同。建构主义的解释虽然把认同介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但现有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实际上,俄罗斯大国观念下的大国认同,是俄罗斯行为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理空间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决定意义。自立国以来,不断进行领土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俄罗斯地缘政治态势变动的频度和幅度,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正是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促进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冷战结束后,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构想到普京的欧亚战略,伴随着对国家利益的讨论和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还是回归到了欧亚大陆本身。普京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拓展了两国合作空间,但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