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27)
在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系之下,农民工的身份显得尤为特别,"非工非农,亦工亦农",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游走于整个社会的边缘。而相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弱势地位,权利的缺失导致农民工丧失了表达自身意愿的话语权,农民工的利益极易遭到侵犯并易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试图以广东增城群体性事件为例,对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诱因及治理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特点。农民工子弟的人际交往空间较小,主要停留在家庭成员和相邻的同学之间;他们的这种交往状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其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农民工子弟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环境急剧变迁的当今中国社会,个体的认同不再是赋予和给定的,而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中村"流动少年多元身份认同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在城乡身份方面,大多数流动少年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了的"流动少年。流动少年的籍贯身份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它受到情境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而在社会表征性身份方面,流动少年并不认同"农民工子女"称谓,对"流动人口子女"身份也提出了质疑。多元异质的流动少年群体可以统合在"外地人"的社会范畴身份之中。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进城务工,其身份的二重化(即名义身份是农民工而实际身份是城市工人),为其顺理成章地享有我国国民的社会保障和各种劳动保险权利带来困难和挑战。所谓困难,是由于按照目前的相关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身份限制和较低的收入水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农民工是一个职业流动相当频繁的群体 ,近年来不仅在流入量方面持续扩大 ,而且在职业流动方面也呈多元化趋势 ,表现出若干显著性特征。诸如在职业流动中社会地位与身份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而仅仅是一种水平性的流动 ;在进城方式的选择上也以非正式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身份、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农民工既无法享受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又没有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处在"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需要政府、用工企业、社会力量和农民工群体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政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在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甄月桥  钟承志 《学理论》2011,(25):65-67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出对融入城市的期盼;另一方面,出现自我对身份认知迷茫、困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认知失调及行为的选择性差异。其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也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个体对身份认知的不同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4)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分配格局面临重构,社会资源和社会阶层正在重新整合,社会矛盾凸显,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困境"地位亟待改善。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会惠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积极探索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新途径、新方式,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民工的边缘地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和城市常住居民相比 ,城市农民工无论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 ,成为城市社会中的居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与新生的另一类弱势群体下岗职工不同 ,造成城市农民工边缘的起因包括户籍管理方面的暂住证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 ,也包括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和农民工群体自身素质等非制度性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 ,如果这些因素变化不大 ,城市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边缘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阳市一家洗浴会所服务员日常城市打工生活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从农村到城市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主观与客观双方面上重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分层多元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对于其阶层的形成与归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活跃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却难以实现从"民工"到"产业工人"城市职业融入的特殊群体。相对于其父辈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具备了更多实现职业融入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但仍面临诸多障碍性因素的困扰。只有构建一个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突破重围的多元支撑体系,依靠政府引导、与企业的互动、主体自身的努力、工会的积极协调、社会的充分包容等五种合力的共同作用,才能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融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正在由事项利益群体转向身份利益群体。身份意识在结构上可细分为身份认同意识、身份利益意识、身份排斥意识和身份抗争意识,它们会对身份利益群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冲突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管理身份利益型冲突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方式有别于事项利益型冲突,其管理目标应当定位于利益相关的各种身份群体间关系,促进各身份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政府的角色应当居于中立地位,不偏不倚;管理机制和策略是设计公平和公开的身份群体间协商程序,并使协商过程和解决方案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以便形成能够在各身份群体间达致广泛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幸福感是对自身生存状况的主体感受,与个人的心理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涌现的新生群体,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基于7省13市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和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研究了权益受损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打工城市经历过权益受损,其幸福感会显著降低。由于所处单位的性质、职业地位和行业不同,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状况也不同。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和中国社会的稳步城镇化,政府应加强企业监管、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以维护农民工权益,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农民工自己则要组织起来,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大批农民工再次涌入城市,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的生活、工作条件却极为艰苦。应当通过广泛的社会保障解决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塑造社会结构尤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能否顺利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及角色转变.试从我国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并探讨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歌曲文本的解读,探析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社会状态、内心状态以及农民工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对农民工服务中社工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深层社会问题。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个体的文化适应方式不尽相同。为实现积极的文化适应,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亚文化群体和城市主流文化群体的双重作用,从城市多元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再教育、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及加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过程加以调适。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俊 《理论视野》2010,(9):20-22,55
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主要政策取向:增加就业,建立健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增强城镇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19.
起落民工潮     
蔡恩泽 《党政论坛》2009,(14):17-17
20年民工潮潮起潮落,农民工的身份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盲流”到“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称呼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的逐渐认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工党员大量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党员的政治身份与经济身份相分离,务工地点具有流动性,许多人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开展活动难、教育管理难、发展党员难、作用发挥难等“四难”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六项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农民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