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实践育人的改革深化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题中之义。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实践育人在体系构建、内容供给、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来探求高校实践育人深化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融场域优势,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践、评、建"全过程,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质性变革。全媒体融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运用协同学理论,突破传统一维式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掣肘,构建一套全新的协同育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以全媒体融技术为主控制序参量,包含思想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子育人体系,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创新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考察和借鉴国外高校文化事务的运行机制和育人经验,对我国高校改进文化育人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活动、自组织化的社团管理方式、城校协同的文化生态构建是德国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模式。我国高校应该建立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融机制、构建文化学习与活动实践的良性互动场域,以“柔性融入”的育人模式激活社团自组织管理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6.
全员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对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结合新形势构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本文将在探讨全员育人本质内涵和意义的前提下,分析高校全员育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高校基层院系的实践视角,提出全员育人"5F"协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社会实践育人能力是新时代高校应当着力思考的重点。协同教育机制的引入,有助于整合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实现政企校多方合作共赢和优化现行高校社会实践模式。针对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存在的协同育人理念薄弱、协同保障机制欠缺和协同合作模式陈旧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建构价值认同机制、协同信任机制、契约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打造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共同体,进而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育人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董颖  陈君 《世纪桥》2022,(9):94-96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理想信念、革命情怀和价值追求。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当代青年具有价值引领和政治教育意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学科支撑、专业融入、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大格局六大体系协同建设,构建“六维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各维度之间既相互承接又相对独立,从而优化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育主体与工作目标方面具有互通性,教育领域与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教育方式与工作方法具有互鉴性,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然与应然。以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为主要协同模式,以辅导员工作室和教学行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协同平台,以课外实践和就业指导为主要协同领域,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育主体与工作目标方面具有互通性,教育领域与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教育方式与工作方法具有互鉴性,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然与应然。以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为主要协同模式,以辅导员工作室和教学行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协同平台,以课外实践和就业指导为主要协同领域,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协同创新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贯彻落实"双创"战略的生动实践。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念存在局限性、内生动力不足、实操平台短缺、保障机制匮乏等,应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搭建实操平台、完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不仅对传统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挑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工科建设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之间的协同育人,真正发挥全员育人效果;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育人理念,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全程育人模式,构建持续改进的全程育人体系,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理念;要构筑全方位育人体系,形成学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的立体多元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资助与育人分离的问题。本文结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大连海洋大学积极构建的“四个关爱”资助育人体系,同时对深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资助与育人分离的问题。本文结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大连海洋大学积极构建的"四个关爱"资助育人体系,同时对深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和推动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以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合理解读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科学内涵及其积极影响,探索优化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构建科学的社会实践育人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转变教育理念、革新实践内容、完善机制建设、加强条件保障等举措,切实拓宽提升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德智体美劳构成了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维度,是我国高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行动指南。高校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统筹各种资源、健全协同机制,优化队伍管理、回归教育本质等方式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学校治校办学的全过程。高校在探索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党的领导为高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根基,以党的组织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因此,要深度挖掘高校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的队伍协同、文化融合的机制体制,从而实现党建与“三全育人”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应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的新使命出发,树立问题意识,坚持吐故纳新,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压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为保障,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关键,着力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系,以鲜明的实践指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