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观一脉相承,变革(或革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中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价值指向。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方法运用到社会革命和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而且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不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对生产力问题作出泣大量的论述,其主要观点如下:重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搞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强调解放、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并举;首次提出了将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一个政党的政策和实践的标准;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为探讨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矛盾提供了基本思路;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张正德  喻中 《探索》2004,(3):135-139
宪法是社会变革的一只晴雨表 ,社会变革的模式直接影响到宪法的模式和宪法自身应变的方式。在阶级对抗处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时期 ,宪法表现为革命宪法 ;改革年代 ,宪法呈现出改革宪法的特征 ,宪法规范与改革实践的冲突常常出现。因此 ,清醒地认识当代中国以修宪为主要方式的合宪性社会变革、以“良性违宪”为表现形式的违宪性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及其趋势 ,有利于把握宪法的与时俱进与保持其稳定性、权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但体制存在弊端,正是体制上的这些弊端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他深刻地阐明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1)这样就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找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和重点———旧体制 ,也即迈入了促进社…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主要课题,是在保证社会协调的同时,使目前仍然相当落后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改革总揽全局,归根结底是为了解放受僵化的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无论是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还是制定今后改革的规划,都必须着眼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就要求首先弄清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大国所面临的发展任务,由此决定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新变化,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新发展,都属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概念,都属于所有制理论改革与创新的范畴。因此,首先要认识两者的共同之处。1、改革的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一切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呈现两大最主要的特点——社会化和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一般认为革命是解放 生产力,其实,改革也是革命,也是 解放生产力。革命通过打碎国家机 器,彻底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则是在不 打碎国家机器的前提下,彻底调整 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革命和改革仅仅是在 是否打碎国家机器这一点上不同, 而在解放生产力这一点上则完全相 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就是革 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 地。但是这个基本制度和新型的生 产关系还需要找到它的具体实现形 式,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经济 体制和运行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中心工作;把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的战略目标结合,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农民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把农民的利益实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开辟体制创新道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这一理论内蕴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和方法论。 一、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推进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也在这一论断中深刻地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及伟大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1,(9):32-3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可以用"两次革命"来概括。"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本来意义的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和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的社会变革。它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次革命,就是改革开放,其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把握改革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判断标准。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要依靠人民群众;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政治主张。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肯定改革开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妨碍公平正义的构建,而这些问题也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好,进而最终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以革除积淀在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基本形态,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转型来解决,只能靠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和人类文明大潮流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性发展需要深层次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改革,无愧为史诗般的改革。文章对此总结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即:它是最为成功有效的改革,直接催生了中国的强劲崛起;它是持续时间最久的改革,改革将至少长达70年;它是最具丰富内涵的改革,前所未有地涵盖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制度等七大方面改革;它是最为复杂深刻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是最有策略智慧的改革,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它是最有价值意义的改革,实现了中国四个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一般意义上说,首先要加强党的领导,没有加强党的领导,就谈不到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正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质上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是适应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在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  相似文献   

17.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新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新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革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通过吸收和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出现了某些失误,从而拉大了社  相似文献   

18.
对于《前线》恢复刊名五周年,特别是这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具有高级理论形态的科学论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是根本出发点。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这一运动的起点。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消费,从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所以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生产力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并迟早要发生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使中国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不断凸显,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和严峻挑战。我国体制转型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呼唤当代社会迅速建构一种安全、有效、迅速和覆盖全社会的国家风险治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全局性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使中国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不断凸显,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和严峻挑战.我国体制转型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呼唤当代社会迅速建构一种安全、有效、迅速和覆盖全社会的国家风险治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全局性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