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台湾青年政治走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青年探索》2003,(4):43-45
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观尤其是对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看法表现出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形成这种局面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的,辩证看待台湾青年的政治走向将极大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刘凌斌 《青年探索》2016,(1):97-102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虽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少令人忧虑的现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通过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以化解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重塑台湾青年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指向的政治认同。现阶段两岸双方应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与创业上,为他们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与大陆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影响与引导台湾青年政治认同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7.
台湾15~39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到社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是决定台湾未来的重要政治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在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下,台湾18~34岁的青少年群体在政治价值观上体现出了更多的"人造独"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上,凸显个人主义,试图以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来构建台湾"民主"的先进;政治参与上,网络媒体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参与政治性社团的积极性不高;政治认同上,对蓝绿两党的态度都不乐观,对两岸关系的认识模糊,较为重视"台湾身份";政治意识上,以支持学运的方式赢得执政当局的关注,倾向于"小确幸"的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蓝绿对立下,台湾社会南北发展也有不同,民意也各有特点。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生价值取向是青年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社会转型的深化,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时代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究当代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嬗变的根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对提高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意识形态层面分析了媒体文化与青年消费文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在不同时代的媒体下,青年消费观念的演变及其进一步演化的趋势。并就如何规范不良消费观念及确立正确的时代精神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3日,记者陪同台湾杰出青年大陆交流团访问了古城长沙,体验了它遥远的历史与鲜活的今天。台湾青年对华夏文化的珍视,两岸精英携手共创“中国人的世纪”的心愿,让人充满了感动与憧憬。  相似文献   

13.
从话语模式变迁看政治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话语模式可以对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把某种话语模式凝固化,同样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在“和谐社会”的话语模式下,话语同阶级斗争无关,同与此相联系的权力斗争无关,只是同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以及同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观点,男人"男性化"和女人"女性化"是最为理想的,即男人要象个"男人"——粗犷、豪放、自信、武断、竞争心强、坚实沉稳、勇猛刚烈、情感隐蔽;女人应象个"女人"——柔顺、依赖、轻信、自卑、直觉性强、情感丰富.然而,心理学家弗吉尼尔·伍尔夫却指出:"一个人如果是个纯粹的男人或是个纯粹的女人,那将是天大的不幸.无论何人,都应当是一个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或具有男人味的女人."这里,就涉及到了"双性气质"问题.双性气质是一种两性心理特点兼备的人格类型,其意指一个人同时具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心理特点.通俗地说,它是传统的"男人"形象与传统的"女人"形象的混合.双性气质是否优越?具备这一心理特征的人是否更有吸引力?在当代青年的婚恋心态中它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表露?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部分征婚启事作了一次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调查.  相似文献   

15.
争取利益无可非议,争取利益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实在令人瞠目结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台湾式民主”使然,也是台湾政治市场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权原则及其现实意义主权也称国家主权,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的统一。在一个地域之内,尽管有居民,且有一个执行有效管理的政府组织,若没有主权,就不能成其为一个国家。国家主权又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主权就是分裂国家。各国主权都是完整的和平等的。作为一项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政外交的法律依据,其中,领土完整和领土主权不受侵犯是该原则最重要的内容。旧殖民主义者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是侵犯他国领土主权的罪恶行径,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禁止的。新殖民主义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  相似文献   

18.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曾涛 《前沿》2010,(23):29-31
青年群体历来是一支独特而又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正在发挥和即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青年群体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正确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政治倾向,进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合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进行教育引导,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通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对比,中国青年对政治表现出高度关注,青年政治认同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政治参与呈现新的特征。青年工作者要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度,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