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运作规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荣 《行政论坛》2010,17(1):67-71
在中外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中,行政复议制度都被视作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行政法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其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具体适用性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行政复议的受理规则、申请规则、审理规则和复议决定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是随着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即指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后果所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的人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而产生的,这类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民事争议的标的,往往是行政争议标的成立与否的前提,而行政争议的标的,又使民事争议复杂化。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互相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复杂性和疑难性。  相似文献   

3.
《行政与法制》2002,(3):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将这类侵权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自然资源确权主体和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职责.《行政复议法》将因这类行政争议引起的行政复议,列为复议前置,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救济功能,有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复议机关的讼累,充分体现了《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然而,在执行这一法律规定中,尚有很多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存.  相似文献   

4.
梁涛 《学理论》2012,(11):107-10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赋予了公民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选择权。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合法性,而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在某种程度上行政复议具有优越性,因此有学者提倡"穷尽行政救济原则"。但是行政相对人经行政复议之后对复议结果仍不满意欲提起行政诉讼,何为被告?是原行政行为做出的机关还是复议机关?学术界莫衷一是。因此对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被告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土地行政复议案件的基本情况:2002年,江苏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和省、设区的市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收到土地行政复议申请280件,受理207件,作出维持决定143件,作出撤销、变更、责令履行决定44件。申请人撤回20件。其中,省政府收到土地行政复议申请27件,受理16件,作出复议决定8件(其中维持决定7件,撤销决定1件),以终止等方式结案8件。省政府受理的16件复议案件中,涉及土地权属的案件11件,土地征用的案件4件,土地收回的案件1件。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7,(4)
行政复议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忠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行政争议。以周到、严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要通过行政复议工作,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办好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使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每一起行政争议,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发展历史中,其基本功能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内部监督和自我纠错.在当下行政纠纷日益激增的情形下,这种功能定位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已逐渐显现,因此,行政复议的基本功能应当向解决纠纷转变,以实现制度存在与制度效能的正向关系.功能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当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于纠纷解决之后,独立性的复议机构、司法性的复议程序以及多元化的复议方式便是其应然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31个省级政府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对报告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出自2008年至2015年我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实施历程,并从中发现当前制度实施面临着严峻形势,即公众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的数量迅速增加,而行政机关同意公开的比率却持续下降,不同意公开多因难以操作,引起申请者不满被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数量增速极快,信息公开收费制度也有闲置的风险。今后应加大监察力度抓好关键领域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编发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指导手册,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优化完善,并对收费制度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是否有补充证据的权利,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但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还是常常成为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争议的焦点。现笔者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参与原则作为行政程序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的适用保证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复议机关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作出裁断,有助于防止或抑制复议机关的专横和武断,增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内容及其运作的信赖度和信服度.参与原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的适用具有充分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申请人在行政复议中所享有的获得通知权、卷宗阅览及复制权、申请回避权、陈述及抗辩权、申请取证权、质证权和声明异议权等程序权利上.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20,(4):116-122
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争议解决的重要渠道,其制度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兴起为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新的契机,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行政复议标准化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通过对近六年自然资源部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数量、类型、结果的分析,发现其行政复议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不动产登记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自然资源行政复议实践,具体从保障标准、立案标准、审理标准和决定标准等四个方面构建我国自然资源行政复议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现出倒挂现象,说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改革的重心应当放在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上,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指导,充分贯彻行政公开原则,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增强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行政复议主体对行政纠纷的共治。其条件是适当调整现有行政复议机构、科学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及复议委员会人员资格与组成、增设律师代理制度、遵循行政公开原则。通过复议主体双方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理性交往,实现沟通、理解,达成共识,促进良性化纠止争,可以实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由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而专门规定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条例》也经国务院第七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1年1月1日起施行.认真学习和履行《行政复议条例》,将推动我们更好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7,(3):64-69
多层级治理最初被学者们用来解释欧洲一体化进程。后来,这一术语逐渐扩展到政治学其他研究领域以及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多层级治理指的是多个管辖权层面的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为解决公共问题而进行的持续互动的制度安排。多层级治理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模式。按照管辖区域特点、成员身份是否重叠、管辖层级有限还是无限以及制度安排是稳定还是具有弹性等四个因素可以将多层级治理分为两种模式,而引入结构性因素与等级化因素之后,则可以将多层级治理进一步分为四种模式。多层级治理的兴起引起一系列争议,这些争议既有事实层面的也有价值层面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制度实施以来,对行政争议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但是,非司法化定位下的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上访事件更有逐年增多的势头,致使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通过申请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纠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行政复议司法化将是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其主要方略是:完善现行行政复议法,重构行政复议基本程序制度,增强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构建行政复议人员专门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等国家权力都属于人民,人 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原始渊源。行政复议作为行政机关系统内部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式,其首要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如何最大范围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减少他们解决行政争议的成本,方便、快捷、民主地推进行政复议程序,直接取决于行政复议制度的设计。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称《行政复议法》),在总结过去几十年行政复议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理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申请人沈某(男)、徐某(女)夫妇二人因在原宅基地上建房与长兄沈某一家发生纠纷,并于2002年2月24日仅被长兄等人殴打,致使沈某不省人事。当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到现场处置。沈某、徐某认为公安派出所到现场处置没有履行现场处置义务.实属不作为。故此,以县公安局不作为为由,于2002年4月19日向县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沈某、徐某夫妇二人因为文盲,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五款“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规定,委托沈某(系沈的胞兄)代为参加行政复议,并向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关递交了与受委托人沈某签定的授权委托书,全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政府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变化及其配置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1997—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央政府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呈现出稳中求进、曲折上升的趋势;在信息化领域方面呈现出由信息发展能力向信息发展环境建设的过渡性特征;在信息化落实过程中,其所涉及的政策领域方面,中央政府的注意力呈现出集中性与广度性相统一的特性,在涉及信息化的某一具体政策领域,中央政府的注意力则呈现出"间断—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行政复议工作本身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内容.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解析了制定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背景及其必要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深入了解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并能通过行政复议途径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杨雪冬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81-93,127
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必须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背景出发来审视丰富多彩的地方政府创新。这些创新多是从问题出发的,是对现有体制的充实和发展。但是,创新分布于不同的层级和部门,所以其对整体制度的影响也会由于层级、部门之间的矛盾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