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由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决定的.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承担主体——人的因素的决定作用的影响,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核心是  相似文献   

2.
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从操作层面来看,政府在保增长、促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国内低成本的技术转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在配套条件支持下,打造内生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低成本竞争”——一种有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说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评价则大不相同。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是,我国已有的增长模式是低效率的,主要靠的是低价劳动力。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有很大片面性。倘若我国的增长模式果真如此,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够持续二十多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企业要到我国来投资(其前提条件是我国的投资效率要高于境外),无法解释那么多的我国产品能够卖到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正确认识和评价已有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转型中的居民收入分配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泰岩  崔万田 《求是》2006,(13):50-5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居民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我们认为,只有放在经济增长的框架中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政策边界。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框架概括地讲,经济增长的动  相似文献   

5.
1992—1994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表现出来的数量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特别是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再度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重视.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增长方式转型的难点以及实现转型的关键.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难点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上,不能说人们缺乏足够的认识,多年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府领导人,都一再强调经济增长不能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只求速度不重效益,只求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不重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也一再提出要用集约经营代替粗放经营,但是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却一直未能实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有迹象表明,在中央提出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后短短的时间里,各地又有争投资、上项目的冲动.这说明,传统体制下粗放经营的诱因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挥着作用.为了防止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粗放经营,我们必须弄清目前导致粗放经营的诱因.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国家对外经贸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对外经贸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扎实做好1998年的开放型经济工作,首先必须认真分析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以利于我们正确把握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找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外开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渐进转型:经验、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海庭  吴群芳 《新视野》2006,3(3):16-19
20多年来中国的渐进体制转型有以下基本经验:寻找转型合理的“突破口”;注意对转型程序的设计;采取正确的利益平衡与协调战略;强调对转型的有效控制。当前转型的系统性越来越强,转型的深入面临以下挑战:利益边际调整性质使得既得利益格局得以强化;制度变迁方案向强势利益集团倾斜而对弱势利益集团不利;不同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与改革的不均衡性及收入不均等;粗放型的发展战略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中间最大的挑战,还是既得利益阶层阻碍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结构还不协调,“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投资过热、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等问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以强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待调整,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则取决于三大需求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策导向体现出保增长动力强劲,调结构力度较弱;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启动内需相对迟缓;国有经济表现抢眼,民营经济相对较弱的"三强三弱"的特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采取"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使作为"面"的代表的县域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要下决心改善县级政府的治理结构,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理论比较: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经济转型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转型理论作出比较,既研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又研究原始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型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问题,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两会”上,着意强调“十二五”时期,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1,(4)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本身可以相互促进,我们把它称之为关联性的转型。中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以调整社会结构为主线,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提高人民的发展潜力,分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保持社会福利,保持活力,保持社会稳定的转型,有助于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既有关于网格化治理的研究对于网格化多元性、分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快速变异性的调适力有所欠缺。网格化治理出现了理念的转变、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及治理技术的更新等新的动态。基于对全国范围内网格化治理的一般模式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网格化治理面临"无缝性"导致社会活力不足、网格治理流于形式和可能产生新的"隐性福利"等多重挑战。对此,有必要从网格化治理的目标转型、创新考核机制和理顺政府-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应对,以提升网格化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贫困现况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现在世界人口大约有60亿。如果把贫困线定在每天每人两美元的标准,全世界还有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全世界47%的人是贫困人口。即使把标准降低到一天一美元,那么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全世界也还有12亿贫困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0%。由于贫困,在低收入国家有很多儿童营养不良。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的儿童有50%营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态,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跳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型为主转向需求约束型为主,意味着竞争时代的形成,意味着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充分发挥资源效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经济理  相似文献   

16.
经济大反转 作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却长期与战乱、疾病、饥饿和债务为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80-1990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只有1.2%,1991-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更是分别低至0,4%、-1.2%和0.5%。由于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为负增长.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线下陷入了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马尔萨斯陷阱”。在联合国公布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  相似文献   

17.
王莺莺 《新视野》2004,(4):76-78
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这一判断,党的16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在20年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目标。外交要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服务,就需要认清和把握国际形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力实现和延长战略机遇期。而正确认识非洲形势的发展及其走向,积极把握对非洲关系发展的机遇,化解挑战,是中国落实对整个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战略角度看待对非关系,用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对非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经济是指以家庭为单元,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依靠自身力量来从事生产加工、服务经营等活动的经济实体和经济形态。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家庭经济在我国一些城市快速发展起来,并由简单的商品经营向产品加工延伸,在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后,开始走向扩大再生产,逐步向生产领域、科技领域发展,进而孕化出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它已成为一些地方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小康目标,富裕百姓生活的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也成为城市经济最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的增长基。一、家庭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程,突出优势产业,从而使全省经济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效益也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纵观2004年我省经济的发展,主要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的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临近,我们企业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要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就不得不把企业的发展焦点集中到维系企业整体运行的市场网络营运上。而现代企业要与竞争对手较量并获取持续优势,就必须在“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供应链的系统管理,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建设好能保证快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