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华  张成新 《德国研究》2021,36(3):46-61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科技在外交中的地位上升,科技外交受到各国重视.科技外交是科技与外交的结合,旨在促进科技发展、实现外交政策目标.欧盟在全球科技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二战以来欧盟科技外交的发展进程的考察,剖析欧盟科技外交的战略目标及手段,探讨欧盟科技外交的实践特色.研究发现,欧盟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科技外交战...  相似文献   

2.
周乔 《德国研究》2014,(2):17-31
欧盟外交一致性的缺乏已广为研究学者和政治家诟病。为增强外交政策的一致性,欧盟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创设了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并随后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辅助高级代表工作。新职位和新机构的建立能否如期增强外交一致性?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结合巴尔默分析框架中的治理机制概念,对条约改革的影响进行学理分析,进而从比较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欧盟外交可能继续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冲突。最后,文章认为,改革后的欧盟外交政策制度框架将会变得更为复杂,政策一致性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但新制度对成员国利益和价值塑造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张福昌 《欧洲研究》2012,(3):39-53,160
欧洲政治一体化经历了"欧洲政治合作"、"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三个发展阶段,使欧洲国家外交政策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然而因各国外交利益的不同道致欧洲外交政策无法步调一致,因此影响了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里斯本条约》改变了欧洲联盟传统的外交与安全体系,创造了一个"金三角、两系统"的新格局,亦即建构"新人事制度"、"新外交决策体系"与"新外交行政体系"等,使欧洲联盟外交与安全体系焕然一新。这种新格局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外交能量,极可能增强欧盟的外交能力,使欧洲联盟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全球角色,这项变革将大大增加欧洲联盟成为国际政治新强权的实力,未来欧盟亦将因此对国际体系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以上发展值得深入研究与观察。  相似文献   

4.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对欧洲影响巨大,就外交而言,它先是为其预设了原初的背景前提,继之又形塑了其行为主体——民族国家;它不仅为欧洲外交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而且随着与民族国家结合,还对欧洲外交的发展与演变产生直接影响。在历史坐标中考察两者关系,不仅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宗教与外交错综复杂关系的典型个案,而且对我们理解现实中的欧洲外交,甚至整个国际关系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中法国的欧洲政策——在失衡的欧盟中追求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骥 《欧洲研究》2012,(5):29-45,2
追求"法国领导的欧洲"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欧债危机改变了欧洲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欧洲经济治理领域和外交安全政策领域权力结构的分化。面对一个失衡的欧洲,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路径: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展现强势的领导和进攻性,在经济治理和危机应对领域与德国共同领导并展现出妥协性。危机使得"法德轴心"再次成为欧洲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却呈现出"法国主张、德国内核"的特征。法国大选和左派的上台为再平衡提供了契机,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了新的路径:通过内部和外部制衡来平衡德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权势,追求一个更加平衡的欧盟。  相似文献   

8.
亨利·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他以一种欧洲文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外交传统,分别从地缘特征、思想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例外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二元对立等基本属性.同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政策本身已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一部分.从沃尔特·米德所提出的美国外交传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辛格的思想及政策归入杰斐逊传统兼具汉密尔顿传统特征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德国正重新思考两德统一后的外交政策。它包括:强调欧洲的联合与统一、建立新的全欧安全体系、德国由欧洲大国走向世界大国。德国全方位外交的举措表现在加强与俄罗斯及东欧、东南欧地区的联系和开展积极的亚洲政策方面。灵活多变将是一段时期内德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钟准 《欧洲研究》2016,(4):117-130,7
冷战后意大利外交政策受到国内政党政治影响,在多边主义和单边/双边主义之间左右摇摆。2014年中左联盟的民主党领导人伦齐担任意大利总理后,意大利的外交政策再次倾向欧盟和多边主义,同时显现出实用主义的趋向。与伦齐同党派的意大利人莫盖里尼担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其外交风格与伦齐形成呼应。目前意大利正在加强欧盟对外政策中的影响力,以应对乌克兰问题、中东北非的安全与难民危机,以及欧盟债务问题。伦齐、莫盖里尼给意大利外交带来了正面影响,但其政策前景仍然受制于不稳定的国内政局。政党政治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欧盟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及其与欧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的进程,因"欧洲导弹问题"等危机的发展而受挫,东西方之间形成所谓"第二次冷战"局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决策层赋予"共同欧洲家园"概念以新的内涵,通过降低对西欧的军事威胁,使苏联与西欧政治、经济联系最大化,以襄助自身改革,使本国回归欧洲。戈尔巴乔夫等按这一构想推动"全欧进程",谋求苏联对全欧洲的影响力。首先是转变态度,接受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其次,在对两德关系上,外交重点转向西德。然而,两德统一问题重上国际议程,打破了这一渐进构想,凸显出对德国问题缺乏整体战略是其重大失误。两德统一快速实现,东欧各国剧变同时加速,对苏联内部动乱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苏联进入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等让国家回归欧洲的努力功败垂成。近年来,俄罗斯以构建共同人文、经济和能源空间对欧盟展开外交,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相比,其对欧洲前景的判断和俄欧关系战略已大异其趣。这一战略方向转变,可给我们提供很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大国态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共同外交与安全领域,欧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属于政府间合作性质,其发展进程既受到欧盟成员国尤其是英、法、德等大国态度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亦受到相关非成员国特别是欧盟最重要的伙伴盟国美国立场的制约。本文从比较政治学的视角具体分析英、法、德、美等大国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上的立场和态度,指出:英国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为追求本国利益的工具,充当欧美之间的平衡器与调停者;法国作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最坚定的推动者,积极寻求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德国借助共同外交与安全建设,谋求欧盟政治领导和世界性政治大国地位;美国则主张在北约框架内推动欧盟有限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继续保持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末俄罗斯提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以来,日益重视亚太外交。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亚太外交力度加大,表明俄罗斯已逐渐根据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提高亚太外交的地位。亚太外交已在俄罗斯实现其欧亚大国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15.
苏宏达 《欧洲研究》2012,(3):54-65,160,161
随着欧盟不断深化和扩大,又企图在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学界遂从原共同体法研究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中发展出一个针对欧盟对外事务法律研究的新领域,专门研究欧盟对外事务的法律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欧盟对外行为的影响。由于《里斯本条约》取消了三支柱架构,将共同体和联盟合并成一个新的欧洲联盟,并赋予法律人格,原共同体法也蜕变为联盟法,学界开始探索原共同体法是否可能因此渗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运作。本文顺着制度主义的脉络,首先分析《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制对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尝试聚焦法律的演变,来探究欧盟共同外交"共同体化"的可能,包括欧洲法院对共同外交政策的管辖权、共同外交决策在新联盟中的法律位阶,以及欧盟通过《欧盟运行条约》第352条径行扩权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欧盟共同外交的"共同体化"其实早已悄悄展开,《里斯本条约》则可能会加快这个发展,但是通过法律渗透而建立的一体化共同外交政策,并不能提升其效率,反而可能治丝愈棼,掣肘欧盟在全球事务上扮演一个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多层治理结构下的欧盟对外决策主体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特点。为了规范联盟治理体系和增强联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通过不间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联盟的"善治",这种"制度依赖"进而外溢为欧盟经济外交的规制性特征。在制度规范下,欧盟独特的集体决策模式使欧盟成为"易守难攻"的"欧洲堡垒"。受欧盟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影响的欧盟经济外交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中欧经济外交的内生变量。本文选取中欧纺织品争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中欧光伏争端作为案例,分析了欧盟独特的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如何影响欧盟经济外交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俄国与欧洲     
今天俄国人正在决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秩序。虽然俄国国内问题占首位,但选择怎样的外交路线同样是一大问题。俄国外交政策的东西方走向谁为优先历来是个争论热点,对于苏联解体后,处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的俄国来说,更是老问题上加新问题。从俄国东西方外交政策哪个优先这一问题中,可引伸出一系列其它问题:俄国是不是欧洲的一部分?它是否担负返回欧洲文明圈重任?俄国是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和组织还是再次滞留一边?对这些问题整个俄国社会尚未达成共识。认为自己是东方强国的习惯意识还很顽固。  相似文献   

18.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21,36(3):23-45
战略自主是欧洲应对当今地缘政治、经济和科技变局的整体性战略构想.欧盟在其框架下发展出欧洲主权、经济主权、技术主权、数字主权等衍生概念,陆续推出大量战略、法律、规则和政策措施,重点在外交与安全、经济与贸易、数字与科技等三大行动领域出台一整套政策工具箱.借助这一构想,欧盟意图在工业产业、竞争、贸易、科技、外交、防务等领域解...  相似文献   

19.
从亚欧会议进程看发展国际关系的“欧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冲突的欧洲模式是以“制度化”和“多边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参与不同层次上的制度建设,输出欧洲规则、规范和观念,间接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欧洲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双边外交和势力均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而且使得“权力”具有了更多的内涵。本文将主要聚焦于欧盟参与亚欧会议制度建设的情况,分析欧盟如何间接地通过制度建设对东亚各成员国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欧盟通过雄心勃勃的气候外交战略获得了国际气候谈判领导者的地位。以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为起点,以国际航空碳税政策的失败为标志,欧盟的气候外交战略陷入了结构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困境。欧盟外交角色定位不明且行动效率低下、气候外交模式偏重技术官僚主导、经济基础存在结构性制约、气候外交与总体外交战略存在逻辑对冲是导致这一困境的主要因素。为巩固既有利益及重获气候谈判领导权,欧盟于2010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若干转型政策。总体来看,转型政策呈现出重视中期战略、注重能源安全、维护伙伴关系以及强调规制主义等特征。这些转型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气候外交困境的影响,使欧盟更加接近其气候外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