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研究》2021,(2):32-40
基于"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相关数据,探讨家庭背景对青年群体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城镇户籍及本市户籍的青年群体在住房资助获得上更具有优势;购房时不同年龄群体在获得父代资助上差异明显;相比于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获得更多父代资助;在青年群体中,家庭背景对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发现揭示了家庭背景对财富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变化趋势,对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的住房分层与财富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乐  张翼 《青年研究》2012,(1):1-12,94
市场转型期,精英阶层的更替过程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高等学历的作用。但这种机制并不排除精英再生产逻辑的运作,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都可以将自己的阶层优势传递给下一代。只是精英阶层的再生产规模和阶层固化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对青年成为精英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而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较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与高行政级别等阶层身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具有代际再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表明,在市场转型的头20年里,精英阶层的固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社会流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和一致的。和谐文化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体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汇互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突出时代性,在追求民族化过程中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青年烟酒使用行为和家庭背景、价格引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酒使用行为在中国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但是在加入教养方式后,父代烟酒使用行为对青年烟酒使用行为的影响降低,溺爱等教养方式的作用显著大于父代自身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控制上瘾性物质的价格和子代收入并未改变上述基本结论,而价格和收入对于子代是否具有烟酒使用行为的影响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初职、现职及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巍  林坚 《青年研究》2006,62(10):19-24
本文分析了青年农民初职、现职和未来职业预期的变化,侧重考察了青年农民非农化的过程及趋势。结果表明:青年农民的初职多为农民工,并最期望流向其他职业,个体工商劳动者成为了青年农民向高层流动的中转站。如何加快青年农民继续向非农职业转移以及促进青年农民由低层向高层流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农民转变身份的一系列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已弱化,让青年农民具备向上流动的能力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张雅与俗的相互统一、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借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汇、相互转化、以达到雅俗共赏;既坚持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的存在,强调其必要性,同时有推崇大众文化与其审美意识,认为文艺应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它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体现。可以说,邓小平文艺思想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就是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邓小平文艺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7.
家庭资本是个人拥有的一种嵌入在家庭关系中的先赋性资源,它在青年非农就业中的作用可区分为推动和促进两种机制。本文使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青年的家庭资本对其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统计结果发现,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青年非农就业行为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家庭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青年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无明显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对非农就业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发现的启示性内涵。  相似文献   

8.
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分析农村青年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代教育环境下农村青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多元因素的影响,造成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源的代际传承与阶层的"内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导致阶层的"内卷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精英阶层的父代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各类资源通过合法与非法的途径传递给子代时,就会出现阶层利益固化现象,从而构成一种不平等陷阱。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通各阶层上升流动的通道,构建和谐的阶层利益关系,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大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调查"(JSNET2009)数据,本文重点研究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教育机会获得状况变迁,以及教育对职业获得与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与个体属性特征对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其中父代教育水平、性别与地域因素的时代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教育对向上职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时代效应存在差异,中等或大专学历对进入精英职业影响的时代效应逐渐减弱,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影响效应则日趋增强;最后,教育水平对精英阶层自身地位的稳固及其阶层间的内部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教育获得已经成为精英阶层实现社会地位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广告与青年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广告对于青年消费文化的影响已日趋显现。本文将从青年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个性身份、流行时尚、舆论引导、群体压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阐述广告在青年消费文化嬗变与变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不断增强,但政治资本极为匮乏,政治融入水平偏低;对青年农民工的政治融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是政治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而经济资本几乎没有影响。青年农民工政治融入的困境在于城市正式组织发展滞后带来的资本匮乏及参与不足。基于政治融入的赋权式融入,是我国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学生干部身份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治理与再分配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尽管体现了制度转型的结构分割,却极少被社会不平等研究所关注。通过对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在去意识形态化的背景下,普遍主义成为学生干部身份获得的主导机制;父代职业优势的实际效应相对微弱,阶层再生产机制整体上并不占主导地位。不过,城镇家庭大学生相对于农村家庭大学生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高校组织体系对后者的发展有所排斥。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证实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地位获得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对大学生初职地位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将大学生人力资本区分为背景型和过程型两种类型,利用2019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毕业生调查数据,考察两种人力资本及其匹配情况对大学毕业生客观初职地位和主观初职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背景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工作月薪和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提升工作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过程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客观职业地位和主观职业地位均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匹配对提升大学生工作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曹迪  吴莹 《青年研究》2023,(1):23-34+94-95
职业康复是促进青年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有效路径。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讨职业康复与青年精神障碍者再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康复通过学习技能知识、重构职业期待、重塑行为方式和转换自我认同,促进了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但管控性制度逻辑、区隔性污名文化、家庭支持匮乏制约着青年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在职业康复过程中,管控性制度逻辑表现出维稳与安全的管控特征;区隔性污名文化体现为青年精神障碍者的自我污名化与社会性排斥;家庭支持匮乏导致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过程。研究为探索本土化的职业康复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6)
日本文化具有"杂糅性"的特质。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日本通过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消化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样式。而在其文化形成过程中,日本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极具个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日本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体现出的主导选择、融合包容、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由于资本一定程度的介入,虚假文化生活遮蔽了真实生活,因而可能造成文化繁荣的假象。在市场机制中,虚假文化生活实际上是资本逻辑的运用与展开,是资本逻辑的精神幻象的体现与确证。因而,文化虚假繁荣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资本逻辑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根本因素。直面现实,回到人民是整治文化虚假繁荣的根本。只有回到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民的真实需要,文化才能超越资本逻辑,引领人们走向自由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香港特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维系问题可以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香港与内地同处大中华文化圈,本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基础较好;但是,香港因百年殖民统治和国际自由港地位而身处经济全球化前沿,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这造成港人对内地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隔膜,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这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维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代际收入传递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对子代人力资本形成及其转换为收入阶段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子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庭和公共教育投资的增加均有利于代际收入的向上流动;然而受教育投资差异及劳动力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间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及教育收益的不平等并不利于中国整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政策,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财政支持,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不断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带来的行业壁垒和收入差距,降低父代社会资本对子代就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