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上一课     
杨文艺 《学习导报》2011,(11):59-59
上课了,我照例走进教室,孩子们很安静。拿起粉笔,我默默地板书课题“听听他们的心声”。安静的课堂顿时骚动起来,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个孩子站起来,疑惑不解地问:“老师,这一课我们不是上过吗?”我微笑着说:“对,但是,请允许我‘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某大学课堂,教授正在读《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学生们在认真地听着。文章的大意是:一对年轻夫妇婚后多年没有孩子,颇感寂寞,于是养了一条牧羊犬,把它当成孩子看待。牧羊犬7岁的时候,夫妇俩喜得贵子,将宠爱更多地转到了孩子身上,慢慢冷落了牧羊犬。于是,牧羊犬开始嫉妒这个孩子,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听话、那样可爱了。有一天,夫妇俩将孩子放在摇篮里睡觉,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情形是,谁有权谁说话,谁权大谁的话响声大。譬如一个家庭,家长有权,孩子听家长的;又譬如一个单位,领导有权,群众听领导的。所以有些领导拥有了权力,就认为自己拥有了说话、乃至说一切话的权力,凌驾于群众之上,蛮横霸道,搞一言堂。在他的意识里,老百姓的本分是听话、尊顺、驯服,如果身为百姓不但不听话还要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失了本分,是目无领导,被称之为“刺儿头”,或曰“刁民”。常见到一些当官的人,或者感叹于群众不听话,说“你说东他指西,素质太差”,或者愤怒于群众不守规矩,说上访上告的是“刁民”。究竟应该谁听谁的话?当有人…  相似文献   

4.
爱心接力     
李畅,男孩,今年三岁半。这孩子自去年九月进园以来,一直表现不错,听话、爱劳动,我们班上的老师都喜欢他。可这几天,我发现他不爱说话了,别的孩子玩时,他一人呆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问他,不答话;拉他,他情急之下:“我……我……我不想玩!”怎么有些结巴呢?下午户外活动,爬小山时,前面的阿九不小心碰了一下他。  相似文献   

5.
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兴区枣园小学二年级学生刘圣南都要去上另外一堂课。这是一个特殊的课堂,教室是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辅导老师是社区的离退休干部,学生都是社区里的孩子。原来,这是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社区党总支创办的"爱心4∶30"服务项目,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到6点开课。目前,这个课堂已经吸引了20多名小学生。枣园小学70%以上的学生居住在本社区。学校下午4点放学,而  相似文献   

6.
说“一致”     
朱铁志 《唯实》2001,(1):68-69
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 ,是否与人“一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小的时候要与父母一致 ,进了幼儿园要与阿姨一致 ,上学要与老师一致 ,工作要与领导一致 ,结婚要与爱人一致 ,老了要与儿女一致。从小到大 ,生命个体仿佛一簇随风摇荡的毛发 ,总要附着在某一张皮上 ,从来没有作为一棵独立的大树 ,巍然挺立在风中……婴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听大人的话 ,与父母保持一致 ,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这既是个体生命生长的需要 ,也是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学生听老师的话 ,与师长保持一致 ,是保持学习质量 ,维护师道尊严的先决条件 ,似乎也是神圣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7.
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讲到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时,大多强调的是排除外界的"干扰",努力避免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挫折。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面对挫折不知所措。我们在德国学校中看到的"挫折教育",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让孩子在体验挫折中学会应对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正睁大眼睛等着听即将发生的不幸。讲台上,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老师请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扮演这种生活中的不幸,在我们生活中是个忌讳,甚至连打比方都不能让人接受,但在德国却被引入了课堂。看到孩子们进入角色后的痛苦表情,在现场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19)
母亲在鄂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有30多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搞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  相似文献   

9.
好话,坏话,正确的话,错误的话,都要听。特别是对那些反对的话,要耐心听,要让人把自己的话说完。这是毛主席的一贯的思想。早在一九四一年,毛主席就教导我们说:“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别人说得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不觉间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在这五年时间里教过孩子的老师有十几位,然而最使我尊敬的,是我孩子的语文老师——王琳。  相似文献   

11.
正领导刚一坐下,老教师便开始讲述自己从哪一年参加工作,任职期间做了哪些事。话还没说完,领导径直打断,这激怒了老教师,"不要打断我,听我说完!毛主席教导我们……""请问是教育局吗?我是一名高中生,现在寒假老师在补课,你们要管一下!凭什么让我们上课?"接电话的高朋朋笑出声来,感慨现在的孩子真聪明,还会向教育局投诉,自己上学那会儿,尽管不满假期  相似文献   

12.
“听话”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内容。决策前领导者要听上级有什么指示,听下级有什么意见,听群众有什么反映,听参谋部门的分析比较;使用干部之前,要听考察人的意见,听监督部门的看法,听其他领导以及群众的评价,等等。离开了听话,领导者就失去了重要的信息来源,领导工作就失去了科学依据和前提条件。会“听话”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计划是否周到可行,决策是否正确,用人是否得当,都同是否会“听话”有关。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要听得出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要听得出公正与偏私、自谦与自吹、褒扬与谄媚、批评与攻讦…  相似文献   

13.
表达与倾听     
《当代贵州》2011,(33):59-59
要注意听人家的话,就是要像房子一样,经常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为什么我们的新鲜空气不够?是怪空气还是怪我们?空气是经常流动的,我们没有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就不够,打开了我们的窗户,空气便会进房子里来。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一位已经上大学的孩子的妈妈和我讲起了孩子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她说让她最难忘、最感谢的是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5,(18):50
“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一贯强调”心之官则思”。他读书,既多读、勤读、熟读,也苦思、深思、精思,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倡独立思考。在学生时期,毛泽东读书就表现出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他常对同学们讲:我们读书、看书、上课、听讲演,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论古人的话、洋人的话、老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我们都必须反复思考。对的才能接受,错的就应该抛弃。我们不应该一味盲目迷信古人,崇拜洋人。当然,也不应该把他们全盘否定。他在读《韩昌  相似文献   

16.
难得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4 年书的金岔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 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地闲聊,聊着 聊着,就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 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 班,24个学生。 在乡下的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刚学 习写作文。本上的作文都很短,大多干巴 巴的一页就完事。乡下孩子终究不比城 市孩子,缺乏想象力,那些苍白的文字实 在无味——我心想。但我翻着翻着,不经 意间就停下来开始仔细读一篇《我的理 想》。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名中学生回家对父母说要告诉他们一好一坏两个消息,让他们选择愿意先听哪一个?其父母说当然是先听好的再听坏的,于是儿子告诉他们,好消息就是从明天起再也不上早晚自习了,坏消息就是他被老师调到最后一排去坐了。其父母听后很愕然,没想到如今的孩子对座位这么在意这么敏感。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月16日星期六小雪"侯书记,我要向汝明阳同学学习,争取下次也得到奖学金!"今天,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陈乐一见到我,就端端正正地敬了个少先队队礼,表完决心后,蹦蹦跳跳地跑了。陈乐是我们村"关注留守儿童,走向美好未来"爱心捐赠仪式上的学生发言代表。说到这个爱心捐赠仪式,还要从我开始驻村工作时说起。那段时间,我在走访中发现,村里有很多孩子既是留守儿童,又是特困学  相似文献   

19.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20.
黄凌 《新长征》2007,(10):62-63
母亲在鄂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有30多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搞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自己做的红灯笼将30多名学生送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