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源于西方的虚无主义,并借助资本的盛行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在中国日益蔓延。现实中,历史虚无主义常冠以学术研究之名,极具隐蔽性与迷惑性。但从其理论内在逻辑看来,实则是扭曲马克思主义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政治思潮。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度看,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政治目标、泛起原因以及传播方式等核心问题,能构建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祛除路径,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迷思,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3.
《红旗文稿》2015,(4):40-41
新世纪以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较量区”的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在史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一是以“创新”之名行解构之实。时下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史学界掀起的“重构中国近代史”思潮,试图抛弃革命史的叙事模式,在历史研究中彻底进行“告别革命”,自然也就抹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主战争的历史作用,民族英雄的崇高历史地位也就遭到  相似文献   

4.
王玉周 《前线》2013,(9):41-4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虚化等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扭曲了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打造校园思想文化高地,构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阵地,推进高校教师加强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上产生的巨大危害已经无需赘言,如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关键所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逻辑机理必须明晰,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戳穿其"虚无化"的本质。通过从存在论的哲学视野,将历史虚无主义与价值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主观主义,历史主义,历史怀疑论、不可知论,历史终结论、历史决定论、历史进步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列考察,试图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生和泛起的思想根源,明晰其本质,进而遏制其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不断地变换表现形式表达诉求,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前,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引历史学的科学品格,深化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历史学科建设,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善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构筑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性认知,有效预防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否定人民革命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它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是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发掘"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真相","还原"其认定的"历史面貌"以外,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它的批判,更加强调其"学术研究"的性质,即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一点一滴地揭开历史真相不过是学术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不应该将学术论证归结为意识形态",应"尊重学术研究的自由"。这一观点,涉及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等多个问题,在现实中极具迷惑性,有必要对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学习月刊》2014,(16):65-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纲要》课教学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思政课程相比较而言,《纲要》课的特点是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在学术创新的幌子下,从抽象人性论出发,以历史选择论代替历史决定论,以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代替整体主义的方法,利用新媒体的便利,通过歪曲、丑化、戏说等移花接木或是无中生有的手法制造新奇观点迎合人们目前不满情绪、窥秘个人隐私的心理,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自己解构现实的目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国情史实教育,提高人们甄别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同时利用新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渠道和新形式,进一步筑牢民众思想上的防线。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评价,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信仰缺失。究其原因,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内容迎合了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传播渠道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历史认识的复杂性增添了大学生正确进行历史评价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是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建立正面防线,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5.
正一是分布地域国际化。历史虚无主义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于国内。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一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在客观上推动了这股思潮分布地域的国际化。二是表现领域文艺化。除继续在史学领域泛滥外,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在大众密切关注的文艺领域呈现。一些文艺作品或抹黑党史,或歪曲中国革命史,或虚无中华民族历史,企图挑拨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关系,动摇人们的历史观。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抓好主题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大学生而言,影响更大,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并加以引导。我国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述,以促进理论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静 《实事求是》2015,(3):92-95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单一封闭的文化样态已无法生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日趋泛起,其主要表现是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否定革命,妖魔化历史人物,这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发展红色文化,创造中华现代文化的奇迹,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规范红色经典改编,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论者以重新评价历史、还原历史为手段,任意歪曲和否定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对涉世未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当代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降低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的名义迅速蔓延,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具虚伪化,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给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进行治理,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正向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