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声音之一。列奥·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关系这个"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2.
理解政治现象: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她认为政治学必须关注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 ,应对政治现象采取“理解”的态度进行研究 ,为此要求研究者深入到政治现象中去。阿伦特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公共领域的研究 ,认为政治现象是在公共领域中发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 ,公共领域逐渐被私人领域侵蚀而衰落 ,传统与现代出现深刻的裂痕 ,而纳粹政权的兴起 ,则是西方政治文明衰败的必然产物。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无疑是对西方政治文明最有力的批判之一。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4.
王芳 《学理论》2010,(23):128-129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5.
在对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批评中,有一种是对于阿伦特"精英主义"的批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谢尔顿·沃林。在谢尔顿·沃林看来,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是"反民主"的,而阿伦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主义者"。笔者认为,谢尔顿·沃林在两个方面曲解了阿伦特的政治思想,其一,他片面化的解释了阿伦特政治行动的内涵,仅仅强调政治行动的"显现"维度,而忽略了政治行动的"交流"维度,其二,他并没有看到阿伦特将"政治"与"社会"区分中所表达出的政治内在的民主结构,因而错误的将阿伦特归入了西方精英主义政治的传统模式之中。在笔者来看,阿伦特的"政治行动"理论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精英主义的模式,即"人民的精英主义",这种精英主义是阿伦特意义上一种特殊的精英主义,它一方面可以提升政治的大众参与,保障政治权力的自我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政治精英的自我遴选,保证政治决策的不断修正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正如毛里奇奥·帕瑟林·邓特里弗所说,阿伦特是处在一种特殊的"民主"与"精英"之张力的政治结构中,在我们看来,阿伦特既是一个"自由的民主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民的精英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哲学的世界就犹如黑格尔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厮杀的战场",哲学史就是一个以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作为发展环节的历史。在那里,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却又不是具有普适性的终极真理,这一对"终极真理"不懈追求的过程就蕴含在"刀光剑影"的哲学战场上思想英雄们"前赴后继"的全过程中。胡塞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关系也如这战场所体现的规律一样,不论海德格尔思想的宫殿多么华丽,也不论海德格尔思想内容与胡塞尔的多么迥异,如果没有胡塞尔,那么海德格尔的思想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探究二者思想之间的关联,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施特劳斯通过揭示隐藏在西方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显白教诲与隐微教诲的写作方式问题,展开了对古典哲人及其哲学的双重理解和深入阐释,并将此视为理解古典哲人和阅读古典哲学的重要原则。参考并借鉴其隐显二重说的解经原则来理解孔子与《论语》,在于提供一种比较视域下的观照与反思,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下,何以只有一种显白教诲的孔子及其学说,在后世被不断而又不可避免地以隐微教诲的方式予以解读和阐释。同时指出,只有回归到作为古代哲人安身立命与济世化民的生活方式那里,并将孔子弟子纳入与孔子一致的文化传统的视野,才能获知孔子本人做出的真实教诲及其意图,并以此真正理解作为哲人的孔子及有双重教诲性质的《论语》。  相似文献   

8.
自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古希腊生发以来,动态开放的政治行动与静态封闭的法律制度就开始了尖锐对立。在阿伦特那里,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涉及现实政治秩序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它还关涉人类公共自由的实现。作为一个古典的二元对立,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对于政治行动的制约以及政治行动的反制约。阿伦特一反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对于政治行动的贬低,在复兴本真政治的基础上,启明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的紧密关联,并最终在革命精神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中完成消解对立实现自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
政治家与政客在改革道路上多会形成激烈的政治冲突,原因在于难以调和与折中价值规范与事实规范的冲突。价值与事实二维分野的探讨,形成了哲学研究史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学派的争论。中国政治学研究上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流派,而经济学研究上也存在着两个流派,一方主张激进的经济改革,另一方主张渐进的经济改革。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高扬价值判断可能会造成政策的难以实现,即便是实现也有可能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样,过于重视现实与世俗的物质考量,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庸俗化。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构和功能,折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运用历史学、知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多元分析方法,可以打开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为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代表,其《论真理的本质》被公认为"海德格尔思想转折"的关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以此作为解读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阅读核心,针对《论真理的本质》引导性思考及第五、六节做一小范围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汉娜·阿伦特以一个政治学学者的身份审视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她从极权主义的结构和起因来批判极权主义,指出极权主义是恐怖与意识形态共同推动的野蛮宰制,精英、暴徒与群氓组成其基本结构.她从政治-经济而不是历史-文化的角度批判反犹主义,认为反犹主又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同时,她认为犹太组织对纳粹屠犹同样负有责任.她站在中立的立场解剖分析艾希曼个案来阐述自己对反犹主义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张皓光 《学理论》2014,(3):46-48
犹太人问题是针对犹太人特殊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皆滥觞于对犹太人问题的思索,因而犹太人问题是理解施特劳斯学问的重要起点与环节。系统梳理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见解,并将之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联系在一起。施特劳斯对犹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传统,同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热点.文章回顾了围绕直接民主和代议制进行的争论,直接民主由于容易导致暴民政治而被视作洪水猛兽,代议制民主则把人民分为普通大众和精英,认为只有精英才能代表人民更好地治理国家.但把代议制民主简单理解为选择代议员的过程会不可避免地滑向寡头统治,只有多元主义民主才能避免寡头统治铁律,尽管这种民主内部存在着民主必需的同一性和多元主义需要的差异性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1889 ̄1976)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哲学家中“跑得最远的人”。海德格尔的著作被认为是“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来最重要的哲学事件”,“在黑格尔以后,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1927年,《存在与时间》这部划时代的巨著的出版,显示出由海德格尔所准备的“思想革命的迹象”的公开出场。海德格尔穷其一生解决“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宣称要颠覆2500年以来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不管他是否如愿以偿,或者说,他的目标虽然注定不能实现,但海德格尔的严肃、深邃和对哲学文本解释的全神贯注,都使他的著作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具价…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哲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在现代 ,政治哲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反映了科学取向的政治学对传统政治学的路径与方法的定位。“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同时意涵对政治哲学的贬抑。本文主张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和范围与政治现象有永恒的和持续的相关性 ,它是人文性的 ,有“政治科学”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初步提出政治哲学的诸多特征 :观念性、抽象性、价值性、规范性、合法性、传统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自己的方法与真理性标准。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政治的价值性范畴及其关系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构建 ;二是关于政治价值范畴及其关系的元理论 ;三是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施特劳斯思想自世纪之交引入汉语学界,在历经10多年的译介与消化之后,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施特劳斯现象"。其具体表现:在西学经典的译介出版上成果斐然,在博雅通识教育的推行上开一代风气,在学术研究上实现了汉语学界的"政治哲学转向"。为什么是施特劳斯而非其他西学大家在本世纪初以来受到中国精英学者的大力推介?在历经10年之后,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施特劳斯现象的理论贡献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从中国问题的视角切入,力图揭示中国施特劳斯现象的理论缘起、实践效应,并对这一现象的地位及其局限加以个性化的阐发。  相似文献   

17.
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双重分野,是同一对象不同的研究视角.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因此把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进行错位思考是危险的.处于"多重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处理好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等问题,从而科学地确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利益集团与社会分层是政治学中两个重要概念,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比较,就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协调不同社会集团和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也能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性质比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使社会各种群体、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地从冲突摩擦到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关系的不平衡性,必然形成群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如干部群体与其它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9.
“政治哲学理论视野与基本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于 2 0 0 1年 5月 6日至 7日在广东省肇庆市 ,联合召开了“政治哲学理论视野与基本问题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研究政治哲学的意义。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政治哲学作为政治学中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一门学科 ,是政治学借助于哲学的全面渗透 ,达到向哲学意境的全面提升 ,从而实现对政治内在本质的一般法则超验的普遍性的认识。中国的政治学自恢复以来 ,无论在总量扩张还是新质飞跃方面 ,均有不少创见和积累。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亟需从…  相似文献   

20.
王萍 《理论探讨》2019,(2):83-8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哲学面临着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与本国传统精神的双重危机,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思想精英立足民族宗教文化,批判西方理性文化带给人类的并非是生活的美好而是"无神无信的梦魇";纯粹理性的思辨哲学所追求的并非是生命的真正自由而是对个体精神欲求的遏制;抽象片面的思维形式所获得的并非是真理的知识而是对完整人完整认识的割裂。哲学家们反思抽象理性对完整认识的独霸、拒斥思辨哲学对现实生命的冷漠,诉诸直觉信仰和神秘体验,以俄罗斯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理性主义所遭遇到的现代性问题,并试图建立将理性与信仰、主体与存在、认识与生活"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思想"的真正的现代自由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