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危机。一方面,这是乌克兰民族和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危机,表现为"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角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内矛盾国际化、反映在欧洲的深层次危机,其背后是建立"大欧洲"还是"泛欧洲"思想的深刻分歧。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冷战的非对称性终结。走出这场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欧盟错误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欧亚一体化,而没有认识到,在欧洲与欧亚的交界地区,欧盟的规范与制度扩展已达极限,不能再向前推进。俄罗斯也需要自我调整,欧盟东扩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不应成为双方冲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莫斯科要鼓起勇气去体恤乌克兰。只有当俄乌关系"正常化"时,乌克兰危机才有望解决。此外,需要重建的还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国内各团体之间,以及相关国家之间的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2.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3.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4.
陈冰 《新民周刊》2022,(8):24-27
如果美国和北约认真、严肃对待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乌克兰危机本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局面。但美欧没有这样做。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俄乌没能化解纠纷,最终还是走到了开战的这一步。应当说,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局势演变至今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些清醒的分析人士认为,美西方延续冷战思维的北约东扩,是引爆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本文首先考察了科索沃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次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以及欧洲安全建设的影响和涵义。科索沃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北约寻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及"制度化合作关系"的神话,为日后俄北合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埋下了伏笔;这次危机也再次强化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安全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及地缘政治危机对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然气商品与地缘政治双重属性的俄欧能源关系分析框架,将"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作为市场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纳入对欧洲天然气市场与权力结构演变的动态分析。就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变,而"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政治意愿成为促使欧洲天然气需求格局转变的强烈动机。就地缘政治层面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击效应,进而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由此,欧洲传统市场结构下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三元博弈被转变成新市场结构下传统区内生产国、潜在区外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多元博弈。"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东移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15,(2):158-160
<正>2014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与会者就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前景、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及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走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欧盟内部分歧、与俄罗斯以及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还有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东欧国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一致化。第一,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老成员国释放了混乱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和批评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危机,称俄  相似文献   

9.
1月1日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未能就天然气问题达成一致,俄方开始降低通往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的送气压力。3日俄罗斯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在刊登在国际文传电讯社网站上的访谈中说,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高水平。4日震动整个欧洲的乌俄天然气争端宣告结束。经过艰苦谈判,双方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供气合同,约定以“俄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的话乌克兰危机的发生,对于欧洲/欧盟来说无疑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乌克兰想进一步摆脱俄罗斯并加入欧盟,这个计划由来已久,但因为克里米亚归属问题而引发如此严重的危机,是许多人没有想到也不愿看到的。难道这又会再现欧洲100年前曾经发生的小地方引发大问题的历史故事吗?冷战结束后,整个欧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中,虽然与俄罗斯的关系仍很复杂,但是多数人并没有预料到在冷战结束不到25  相似文献   

11.
回看俄罗斯军队越过俄乌边境,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俄罗斯攻打的是乌克兰吗?在俄罗斯于2月24日出兵乌克兰以后,无疑,2月26日、27日成了形势转换关键的时刻。2月27日,俄罗斯战略威慑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而西方开始增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其中,属于北约阵营的法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亿欧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援助款。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起源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作为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联系国协定一旦签署,将为伙伴国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乌拒签联系国协定之所以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前苏联空间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对乌反对派无条件的支持,也对乌局势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乌新政府最近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意味着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原点。然而,无论是欧盟还是乌克兰,抑或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而且还将受到乌克兰危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融入欧洲一体化,是许多原苏联国家在民族国家重建过程中制定的对外战略目标之一。特别是在欧盟启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之后,原苏联国家中的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入盟热情达到历史高潮,特别是在乌克兰还因此爆发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危机。乌克兰地处欧洲大陆东端,长期以来处于沙皇俄国和苏联统治下,国家文化和经济制度已经被深度"斯拉夫化"。但是,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却对"回归欧洲"孜孜以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与俄罗斯两个地理上接近的欧洲大国,都曾处于欧洲重大事件的中心,都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二战后,虽然德俄在一些问题上始终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但德国历届政府总体上力求与俄罗斯和平共处,致力于构建务实友好的伙伴关系。乌克兰危机之后的德俄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面临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卢基扬诺夫认为,俄乌冲突是苏联解体后边界划分所埋下的冲突种子在三十年后的集中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由北约东扩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给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世界秩序的危机已经开启,这是美国和欧洲不愿放弃从冷战所获得的特权引起的。未来几十年,国际局势将持续紧张。在世界秩序危机和大国力量失衡的情况下,先前潜伏的冲突和争端几乎会不可避免地重新出现,包括核战略安全风险也极大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普遍抬头,也有美国霸权下三十年相对和平所导致的战略疏忽。包括中俄在内的各国学者应该关注战略安全议题。俄罗斯领导层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效保障了俄罗斯国内政治稳定,维护民众的生活方式不变,推动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不断有西方学者撰文称中国是乌克兰危机的最大赢家。笔者对此质疑,希望通过分析乌、俄、美和欧盟在危机中的利益得失,探讨这一有争议的话题。当然中国也在重点分析之列,尽管中国不是危机的参与方。事实上,中国因乌克兰危机遭受了巨大的现实利益损失,危机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某些有利态势,但仅仅是一种态势,远未真正转化为实际效益。在危机中,乌克兰损失惨重,欧盟和俄罗斯各有得失,美国利用各方矛盾施展巧实力,但或许也存在战略误算。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客观上促使中俄加速接近,但就此推断中俄将结盟对抗美国,未免有些草率。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危机不仅对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造成了剧烈冲击,也给国际能源体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冲突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能源禁运和能源限价,欧洲在经受价格高企等暂时性困难的同时,正加速将俄罗斯排除在其能源供应体系之外,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失去了从美欧获取大规模能源投资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可能,能源出口市场相应萎缩。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对安全、价值观等“高位政治”的关注正迅速压倒对经济联系、市场供应等“低位政治”的考量,国际能源供应链的断裂重组将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产生复杂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美欧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博弈的继续,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欧盟东扩问题上的矛盾的集中体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实施了数轮制裁,制裁的力度和时间受美欧各国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企业游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终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美俄两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欧对俄的制裁较为有限。美欧对俄能源制裁有望推动中俄之间重要油气合同的签署,扩大两国的油气合作范围,促进两国的金融合作和货币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19.
阿晖 《新民周刊》2022,(3):44-47
战争一旦发展到了使用核武器的级别,也就意味着共同毁灭。但在承诺尽量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后冷战"级别的核与非核军备竞赛,还是不可避免的。从1月10日开始,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接连举行三次会谈,会谈的议题是关于当前的安全与局势。从去年秋天开始,围绕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移民危机、俄乌军事对峙,东欧局势不断升级,成为北约和俄罗斯对垒一个新前沿,呈现剑拔弩张之势。  相似文献   

20.
<正>走出欧债危机泥沼的欧盟并未得到喘气的机会。一方面,欧债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经济低迷不振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欧俄对立,以及中东"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起,欧盟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本文将主要讨论欧俄交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欧盟应如何进行回应。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集中于安全方面。尽管28个成员国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一是"俄吞并克里米亚"、"重划欧洲版图",损害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