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瞭望》1990,(51)
国内 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京郊农田水利劳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宋平、李瑞环等同志,12月3日上午来到北京市昌平县辛店河水利工地,看望慰问工地的建设者,并同他们一起挥锹劳动。江泽民、李鹏同志勉励战斗在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上的干部、群众、解放军官兵把农田水利建设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北京申奥成功,意味着为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设计的宏大蓝图,很快将变成人们身边的一个个施工工地。记者从北京市建委获悉,仅在今年内,北京城就将有六七千个工地同时施工,投入资金1500多亿元,施工面积达到6000万平方米。在未来的七年内,国家计委有关部门的最新信息显示,北京将有125个预备项目可能提前启动并完工,其中包括新建、翻修立交桥和道路,新建地铁、轻轨、奥运会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标志性的大型建筑,改建旧城区、危旧房等。仅以地铁建  相似文献   

3.
一座宏伟瑰丽的建筑群——亚运村,在首都北郊初展风姿。这是北京奉献给亚运会的一件礼物。但是,被大屯乡自然村落包围的亚运村四周还是荒草丛生,污水横流。数百堆垃圾渣土达12万多立方米,形成9条垃圾路,3大垃圾场。 共青团北京市委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协助下,组织了一支以工人、解放军为主体的10万义务劳动大军,开进亚运村工地挖掘清理陈年积存的垃圾。工地上出现了父母与儿女同劳动、恋人携恋人同流汗的感人场面。 北京叉车总厂两个小伙子李国庆、马亮,使用一辆多用翻斗叉车,在工地清理“咽喉”地段。工地  相似文献   

4.
丁广宇 《团结》2006,(6):34-36
一、劳动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诉讼外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它能通过劝导、建议和调停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合解,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其中,独立的劳动调解制度在协调劳动双方当事人利益、平息劳动争议、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法律关系作为脱胎于民事雇佣合同的社会重要关系,不同于一般民事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而更多地体现着身份关系的属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比一般民商事主体更强调相互的信赖和合作。比如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活跃,依托网络平台的灵活就业活动提供了许多新的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新的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也导致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一些要认真对待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身份是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还是独立承包人或自由职业者?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别是组织从属性越来越非标准化,与之联动的劳动关系倾斜性保护如何进行?如何在这种就业方式中促进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并体现灵活就业体面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们公司是个已有三十六年历史的老企业,现有两千四百多名职工。建筑行业的劳动要比其他行业艰苦得多,露天作业,手工操作,“冬天冻煞,夏天晒煞,不冷不热干煞,不注意安全摔煞”。近两年来,又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职工队伍思想波动,劳动情绪低落。为了尽快稳定职工队伍,我们结合行业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脚手架上去,效果很好。脚手架上谈理想去年年初,我们在市中心人民桥堍的商业大楼工地组织大会战,二百多名工人开进工  相似文献   

7.
进入5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劳动”。因为自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开始,5月的第一天,便成了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 劳动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劳动。劳动和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劳动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劳动。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过去未来,我们的自豪,我们的光荣,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希望,都在劳动之中。也只有劳动,才能够认识一切,创造一切,推动历史的车轮,实现人类的梦想。 一说到劳动,许多人都会想到那茫茫的田野,隆隆的机器,喧嚣的工地,深深的矿井,或者那荷锄的农民,擦汗的工友,…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力 《团结》2005,(6):27-31
由来在阶级社会的法律制度中,公开确认阶级的不平等,并反映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不平等。在人类生活早期,劳动分工使教育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越来越系统化、专门化的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自从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后,受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平等性、表现为少数人所拥有的一种特权”。在古代印度,正规教育就是特定种姓的特权。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特权化表现为“君权神授”和等级身份的思想。等级和身份是教育特权范式的主要标志。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上帝将人分为三等,即金质的、银质的、铜质的。…  相似文献   

9.
"从身份到契约"与"从契约到人权"的进化难以解释身份、契约、人权之间的关联性。历史无不证明社会进步运动是走向人权的高级阶段取向,但却扬弃了身份和契约,因此,社会进步运动是以人权和契约为主,而身份为辅的社会史。它们共生在一个社会中,人权的位阶最高,而契约的位阶次之,身份最低。  相似文献   

10.
二、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科学地认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 ,分析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性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表现为不同的劳动方式。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人本身的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在资源相对稀缺 (相对于人…  相似文献   

11.
新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乱象,但要实现同工同酬,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的身份角色博弈,由纸上权利变为现实权利,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同工同酬原则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维护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益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时代更替和经济社会环境变迁,分析研判对社会政策造成重要挑战的新风险,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题中之义。新社会风险的分析视角关注后工业社会时代的新社会风险与工业社会时代形成的老社会政策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分析视角下,数字经济的社会政策挑战有:数字化生产带来的就业替代风险,新就业形态的过度灵活造成的劳动者社会保护弱化风险以及数字经济侵蚀社会政策财务基础的风险。应对数字经济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增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护,扩展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普遍性福利,培养公民基本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的劳动和生活,完善缴费和税收制度以巩固社会政策财务基础。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6,(3):103-106
城市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各类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并随着社会风险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类型和特点,显现出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突事件的特点表现为:与社会矛盾紧密相连,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转化交融,危险源通常来源于系统的外部,救援难度及应急管理难度大。导致城市地铁系统脆弱性就在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载体等三个方面。而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应急治理建设是:加强地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及时把握社会动态信息;做好系统内外部环境的隔离,减少孕灾环境对城币地铁的影响;建立致灾因子排查机制,及时排除风险隐患;提高城市地铁系统风险承载能力,减缓系统压力;针对非传统安全事件制订综合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相似文献   

14.
男性进入女性职业,会遭遇性别身份和职业身份的冲突,形成身份认同困境。本文运用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护理学院男生(男护生)的身份认同困境及其身份管理的策略,分析身份认同的社会框架,并以此观照非传统职业中的男性身份认同与现有性别秩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性别身份和职业身份的冲突,男护生不能获得对护士身份的认同,只能在现实的压力下,通过大学生的身份缓冲两种身份之间的冲突,获得暂时的平衡。同时运用"创造相同"和"维护差异"策略来管理自身承担的多重身份。社会性别秩序是男护生身份认同主要参照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5.
韩秋红 《理论探讨》2022,(1):115-122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阶级自觉及其时代职责提供了理念支撑与理论根据,延展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及其集体性的理论探讨。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阶级身份的开新性的、始基性的理论建构具有突出的时代表征、革命意识与实践精神,始终投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之中,如影随形般地表征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当中。据此,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都是卢卡奇的注脚。  相似文献   

16.
郑黎 《瞭望》2002,(35)
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发力攻坚,用三年时间,将全市最后30万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到目前为止,除港务局、自来水公司等特殊企业将近万名国有企业职工外,宁波市所有国企职工都与企业签定了新的劳动合同,明年1月开始,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后一部分,这些职工的医疗门诊费支出也将与企业脱钩。这样,在全国地一级市,宁波率先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用人制度,完成了劳动用工制度的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公民身份表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国家与个人通过交互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根植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经过四次转变,形成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两大传统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公民身份理论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政治实践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实现公民身份理论的本土化转换。本文在梳理中国公民身份形成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公民身份本土化的原则和路径选择。其中,尊重文化传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原则,而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公民抗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公民社会带动的"中间协调两边模式"则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条适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环境急剧变迁的当今中国社会,个体的认同不再是赋予和给定的,而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中村"流动少年多元身份认同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在城乡身份方面,大多数流动少年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了的"流动少年。流动少年的籍贯身份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它受到情境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而在社会表征性身份方面,流动少年并不认同"农民工子女"称谓,对"流动人口子女"身份也提出了质疑。多元异质的流动少年群体可以统合在"外地人"的社会范畴身份之中。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劳动定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产劳动可以从其社会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定义。一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这就是一定的生产劳动定义的社会规定性。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才有所不同。同时,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科学地界定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景柱 《理论导刊》2014,(3):47-49,56
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