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加快了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本文在分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国内、国际根源及欧盟层面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欧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宏观层面有欧洲系统风险理事会;微观层面有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层面构成的二级欧洲金融监管系统。欧盟的阶段性应急机制有"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希腊危机和欧盟对之推出的制度性措施,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欧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二战之后盛行的"团结工资政策"普遍转向"竞争性工资政策"。后者导致工资份额下降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而引发潜在的需求不足危机。借助金融衍生品市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投机和融资便利,欧美国家发展出了两种互为条件的依靠外生需求驱动的增长方式——"负债驱动的增长方式"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方式",虽暂时掩盖了需求不足的危机,却使需求结构与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断累积,直至全面危机相继在美国和欧洲爆发。被称作"结构性改革"的危机治理措施延续并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体系与竞争性工资政策,使危机恶化。而欧洲经济的全面复苏仰赖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欧洲社会保障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双重反思,以安东尼·吉登斯、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为代表的欧洲学者提出并逐步完善了"社会投资"思想,为重建欧洲福利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接受了"第三条道路",以就业参与、人力资源培育和家庭服务以及儿童保育为三个核心要素的社会投资政策逐渐体现在其社会政策和就业政策改革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财政紧缩威胁到了社会投资战略的执行,但是危机也为欧盟进一步推进成员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刘春彦  林义涌 《德国研究》2021,36(1):119-133
欧盟将市场操纵作为一种市场滥用行为进行监管.近年来,为提高金融监管一体化水平,欧盟陆续通过了《反市场滥用条例》等相关法案,对欧盟反市场操纵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扩大了市场操纵监管范围,填补了对新型交易场所和场外交易金融工具、碳排放配额、现货商品合约与企图操纵市场的监管缺失.二是完善了市场操纵认定规则,构建了以市场操纵...  相似文献   

5.
王晓丽 《欧洲研究》2012,(4):33-46,5,6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无辜的"报信者",由于其在市场上广泛的影响力,降级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从而成为危机深化的重要推手。欧债危机促使欧盟加快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步伐,强化在欧盟层面对信用评级机构统一注册和监管的法律框架。当前,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立法监管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国家的共同实践,监管规则的国际协调持续推进。理解欧盟乃至全球各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思路和实践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评级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纯  李嫦 《德国研究》2010,25(2):44-51
本文描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总体表现和与美、日的差异,按照国家组别、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等类别指标进行分类解析,并揭示了其特点,如失业呈钝化趋势、各国劳力市场保护加强等。本文然后探究了这些表现和特点的原因:国别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差异、高福利制度拖累、劳动力市场机制僵化、危机前相关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和欧盟就业政策的贡献等。最后,本文介绍了成员国和欧盟应对危机冲击、改善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短期举措。  相似文献   

7.
周茂荣  杨继梅 《欧洲研究》2012,(3):17-27,159
"欧洲学期"机制是欧盟为应对和克服主权债务危机而推出的一项深化和扩大政策协调、完善其经济治理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通过对"欧洲学期"机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创新、其初期效果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的分析,认为该机制虽然在政策有效性和合法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标志着欧盟财政协调制度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规范"和"市场"的讨论是贯穿欧洲一体化发展历史的热点议题。规范导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欧盟贸易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在特定阶段被欧盟与成员国、欧盟与多边体系的权力博弈等新出现的主要矛盾所掩盖。在后危机时代和《里斯本条约》框架下,欧盟的贸易决策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自由贸易区(FTAs)谈判实现对WTO的制度性替代,其贸易领域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原本被边缘化的"规范-市场"张力再次凸显出来。2015年欧盟贸易新战略强调"价值观导向",标志着欧盟贸易政策的"规范"属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欧洲经济危机逐渐平息、政治社会危机越来越深的背景下,欧盟虽仍强调其贸易政策要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市场的新变化,但具体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需求,显示出更大的"规范-市场"张力。当前,欧盟对"规范-市场"张力持乐观态度。未来,其张力将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强化,使欧盟对外贸易战略不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增长,同时致力于规范性权力的扩展。鉴于规范性议题将成为欧盟与其他国家自贸区谈判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应同时聚焦中欧贸易谈判中的规范性议题和经济性议题,管控贸易摩擦,加快投资协定谈判,推进中欧国际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吴前进主编罗爱玲罗辉副主编2018年1月出版/79.00元ISBN 978-7-5201-1649-7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欧洲移民问题逐渐成为欧洲优先考虑的三大安全问题之一。此后,移民问题成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障碍因素之一。英国公投在全球掀起有关英国与欧盟前途、一体化理论与未来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秋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欧洲出现金融动荡、实体经济衰退、国家破产、东欧外债危机乃至拖延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权债务危机。相比美国与日本,欧洲经济呈现出恶化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复苏缓慢、国别差异大、失业和主权债务突出、经济社会问题迸发、各方充满博弈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外来冲击、欧洲相关国家产业结构软肋的拖累和全球化压力下结构转型的失衡、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的短板、劳动力市场僵化、科研与教育投入不足等长期沉淀的结构性积弊,以及一体化制度设计和实践的不完善等。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被动求解和欧洲2020战略的主动实施,危机将推动欧洲经济的结构改革和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步伐,欧洲步出危机、继续发展的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的战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桅 《德国研究》2012,27(1):33-41,126
欧债危机是从一些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中折射的欧盟一体化危机,由于发生在欧洲衰落的时代背景下,其溢出效应被放大.从本质上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欧洲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和国际比较优势下降造成的,是其生产方式无法维继民众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政治危机,反映出欧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恶果,而欧元区及欧盟机制又妨碍了问题的解决.从现实表现看,欧债危机不仅对欧元区经济、欧洲一体化进程、世界格局走向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加大了德国和欧元区其他成员的矛盾、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国家的矛盾、美国和欧盟的矛盾、欧元区与世界经济的矛盾,使欧盟未来数年内不得不忙于内部事务而非热衷于全球治理,倾向于走务实的地缘经济而非价值观路线,严重削弱了欧盟的硬、软实力.然而,欧盟正借助危机加速推进一体化,其成效将舒缓、但并不能化解欧盟的战略颓势,由此增添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虚拟经济过分膨胀的结果,也是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场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因素一直是欧盟内外政策的重要变量。欧盟委员会出台的《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议程》(2007年)确定了三大基本目标:1.促进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2.加强文化在创意、发展和就业中的促进作用;3.使文化成为欧盟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文化在欧洲一体化、欧盟经济发展和欧盟对外关系三个战略层面拥有重要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开始从战略层面考量文化和创意产业对欧洲经济和就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第二大基本目标,即欧盟文化和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以欧盟官方文件为基础,阐述欧盟如何走文化资源驱动型发展道路,分析欧盟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2014 2020年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正>走出欧债危机泥沼的欧盟并未得到喘气的机会。一方面,欧债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经济低迷不振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欧俄对立,以及中东"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起,欧盟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本文将主要讨论欧俄交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欧盟应如何进行回应。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集中于安全方面。尽管28个成员国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一是"俄吞并克里米亚"、"重划欧洲版图",损害了二  相似文献   

15.
从德国赤字超标看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德国研究》2010,25(4):44-50
在自主财政政策架构下,"成本外溢"机制促使欧盟成员国具有强烈的预算赤字动机,"顺周期"财政行为则弱化财政的"内在稳定器"功能,欧盟有建立财政约束规则的必要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了欧盟的财政趋同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具体的和操作性较强的财政约束规则,其真正核心是强调财经纪律。2002年至2005年,德国财政赤字超标导致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执行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催生了德国财政运行"拐点"的出现,德国的赤字率、债务率再度陷入"超标"困境。2010年,德国调整政府支出与收入结构,推出若干适应欧盟财政约束规则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及地缘政治危机对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然气商品与地缘政治双重属性的俄欧能源关系分析框架,将"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作为市场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纳入对欧洲天然气市场与权力结构演变的动态分析。就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变,而"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政治意愿成为促使欧洲天然气需求格局转变的强烈动机。就地缘政治层面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击效应,进而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由此,欧洲传统市场结构下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三元博弈被转变成新市场结构下传统区内生产国、潜在区外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多元博弈。"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东移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实力源于自身在欧盟区域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成功地将自身经济力量转化为引领欧盟一体化方向的主导权,领导欧盟应对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各种挑战。在此过程中,德国基本承接了区域内权力的转移,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将经济学范畴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下的"权力转移"概念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德国掌握欧盟区域主要权力的原因与表现方式,并借此探索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权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熊灵  齐绍洲 《欧洲研究》2012,(1):51-6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经历了第一、二期两个阶段的发展,将在2013年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尽管欧盟在减排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前两个阶段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反映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在的结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设计上的结构缺陷,提升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第三阶段的可信度,欧盟通过修订碳排放交易指令对该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新指令的实施必将对欧盟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和系统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并归纳其对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97年爆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特别从汇率制度的角度,结合金融恐慌论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现状、优点及缺陷,从而阐明人民币汇率从单一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过渡,建立与市场相吻合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亚芸 《德国研究》2013,(1):27-39,125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自身存在诸多弊端。此次危机改变了欧盟立法者的态度,由之前认为无需专门立法到出台专门立法进行监管。欧盟立法速度快,修改补充频繁,与美国新立法相比,欧盟更为注重对信用评级机构各环节的立法监管以及责任机制。严格的监管制度彰显了其对美国主导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格局的担心和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