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具有的新特征的实际出发,在实现"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尊重历史,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现实,突出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关联性;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世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与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潜力巨大的精神资源,创造性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传统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的传统元素。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7,(6)
话语权是指通过话语所包含的概念内涵、理论逻辑、核心价值、意识形态、规则规范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国际话语权不仅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主导国际关系的战略制高点。传统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血脉和价值系统,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作为新兴大国,如何依托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于实现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针对借助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复杂的现实困境,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理念融入价值引领、文化产业、学术创新、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去,切实提高以传统文化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纽带”思想是江泽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 题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成为架构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纽 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袁燕  陈正府 《当代贵州》2009,(21):34-37
9月27日,湘江河畔,遵义宾馆。一场游走于传统与现代,全球化与民族性,关乎文化基因与精神符号的原生态文化论道如静水深流,激越而深沉。作为多彩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系列高端论坛之一,“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价值·保护·开发”上,中外专家学者论摄影,道文化,纵横捭阖,其情也真。其义也切。  相似文献   

6.
十面来风     
<正>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投用4月8日,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正式揭牌投用。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年初竣工,占地三百多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与一期孔学堂"公众教化区"由一条"传统文化街"相连。该园由研修区、研修社区、传统文化街和主题文化园林四部分组成。(贵阳记者站)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国际演讲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用古诗、古文、谚语、对联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合作、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习近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国际演讲中,不仅提高了话语感染力,而且宣扬了中国文化,传达了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力争用五至八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传播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牢记嘱托积极作为阳明文化是贵州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如何挖掘和传承阳明文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贵州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当前我省的一项重要课题。据了解,贵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4,(3)
廉洁文化既是政治伦理文化,又是道德诚信文化,还是社会价值文化。弘扬和发展廉洁文化可以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政治伦理支撑、道德诚信基础和积极价值牵引。在当代,以廉洁文化为依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需辩证分析传统廉洁文化,继承中华廉洁文化精华;深刻洞察国际反腐倡廉新趋势,借鉴世界反腐倡廉新成果;大力弘扬共产党人清廉品质,保持共产党人清廉本色;把廉洁奉公提升为时代精神新要素,扎实开展廉洁文化"六进"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即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越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就越具有国际传播的思想价值和感召力。河北省是一个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拥有大量亟待深入挖掘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推进河北高质量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进程中,要以新视野、新思路、新手段重新审视、研究开发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完成新时期统一战略各项任务,必须扎根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并从中汲取智慧。从心性本体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传统哲学基础。从伦理关怀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传统价值基础。从生命智慧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凝聚全民族力量,发展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  相似文献   

15.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薄弱,使得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缺乏动力源泉、有效载体和国际影响力,并且面临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中华文化改革创新,夯实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基;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满足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人才保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有效抵御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等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多次重申,文化自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近代中国革命文化的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持续探索,奠定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党和人民的高度文化自觉和理性综合创新,则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思想条件和方略支撑;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遵循人民逻辑、实践逻辑与和谐逻辑而得出的既基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然而,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内传播力较强,但国际传播力较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梦",不仅应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应体现文化自信。中国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8.
蔡林慧 《唯实》2003,1(1):16-1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与其他国外思潮的比较和选择中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人民改造社会最为理想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要素合力运动的必然结果 :一是归因于她所具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功能 ;二是得益于特定的国际环境 ;三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某些话语的表层耦合。  相似文献   

19.
<正>一座孔学堂,使贵州人在文化领域一跃而起,正在"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理念的指引下,为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时代坐标。杜鹃花盛开的时节,记者来到刚刚落成的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这里建有15栋汉唐风格的现代化学术楼,免费供海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使用,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将陆续展开学术活动。富有中华气派的建筑群让即将入驻的学者感到震撼和振奋:在这里感受到了文化复兴的大气磅礴,看到了弘扬传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赵跃 《理论学刊》2014,(2):124-127
中国传统文化负载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渠道、方式、市场、人才等的多重制约,只有在坚持本土化根基与全球化定位的前提下,完善文化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构建多元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储备传播人才,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顺利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