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西联 《学理论》2013,(17):361-362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当前我国小学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对此,提出以下对策:缩小班级规模;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能力;改变传统观念;创建民主氛围;安排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社会性别意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对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过程,对各种性别角色、性别期待、性别评价和性别特征的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儿童阶段是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会对个体成年后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对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倡导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实现实质意义上性别平等意义重大。从社会性别评价、期待,社会性别角色分工领域对黑龙江省儿童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全面梳理,全面介绍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  相似文献   

3.
林明鲜  杨金龙  吕如敏 《学理论》2009,(32):147-149
围绕大学师生关系,很多现行研究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淡漠,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根据在山东工商学院抽样调查所获的269份问卷数据,对大学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性格、师生交往方式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自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学生的年级、性别是决定师生亲密关系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对大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应从大学自身的独特的特点着眼,不能简单的概括为交往不密切、不和谐或淡漠。  相似文献   

4.
石泰山 《各界》2008,17(10)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通过对话、讨论等多种共同参与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理应成为中学新课程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互动教学,这种互动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教师主动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极主体在认知、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多向、多层次的教学交往与互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教学交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前提是主体间的平等,基本形式是对话,以知识为中介是关键,互动是其内在机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教学交往的两种常用形式,并具有使学生发现自我,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促进学生社会化、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偏颇、深度不够、作用失衡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6)
教育生态学认为,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是构成课堂生态的基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他们应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教授学生,而是各个课堂构成部分的动态组合和互动。生态学视野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活动,在教学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同时互动教学也涉及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统一。从而诱导课堂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关系和谐融洽,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外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互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柳迎  阳德华 《学理论》2010,(6):176-177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于进行有效地教学“互动”。文章从课堂互动的定义和价值出发,通过分析课堂互动症结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在教师角色、师生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对于学生人格培养,师生间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及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作为社会的构成,指的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到的与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社会规范的期望和行为。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物属性方面,更主要表现在性别角色方面,不承认男女生物属性差异对性别角色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生物属性差异本身并不是限制个人性别角色发挥的充分原因,因为生物学的解释和下述事实相矛盾:从一个社会到另一个社会,女性和男性的行  相似文献   

11.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12.
侯艳芳 《学理论》2014,(2):182-183
英语课堂中的意义协商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的过程。经过互动协商的语言对提供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和产出有效的语言输出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分析意义协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意义协商的发起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鼓励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如下:学生主动发起的意义协商数量很少;增加师生意义协商的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意义协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探究教学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目前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究教学的理论层次和学生层面,但缺乏对教师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师观念的研究更少。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从教师的层面和学生层面,调查了目前思想政治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观念及具体的实施现状,为探究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如下: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确定好具体的探究目标和探究内容;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要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促成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14.
刘宓 《学理论》2010,(18):291-29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课堂互动教学,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强调师生间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的交流与互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文化因素及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互动中出现了互动形式化、互动不平等、互动不和谐、互动缺乏本质等失真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构建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课堂行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多变,对师生互动的要求更高,对课堂内容的呈现也需要多角度。而高校学生工作者在面对这些变化时,应避免认识上、管理上、态度上的误区。通过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推动管理思维转变及促进长效机制建立等方式把握学生课堂行为,为建设和谐课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0)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互动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师生的对话中。但笔者发现目前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存在误区,且没有意识到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支架理论尝试转变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错误观念,使其重视课堂提问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于婷婷 《学理论》2012,(12):240-241
英语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和谐合作的教育过程。英语教育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自觉地使用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教的策略是基于学生学习策略之上的。为此,探索积极、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极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4)
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持有一定的刻板印象。通常会认为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女生要好于男生,在教学管理上更倾向于信赖女生,而在教学期待上对男生抱有较大的期望,并对男生持有较高的教学评价。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营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建美 《学理论》2011,(20):219-220
课堂互动追求的本真意义就是走向对话教学,这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内涵和特点。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本质都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走向对话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转变师生观、知识观和学生观,并且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4)
翻转课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一教学模式在高校"原理"课中的实施,需要以教与学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学生要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习主动性;更需要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对课下和课上两个教学环境从教师、学生和师生交互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