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中欧东部、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和西北部纳入欧盟的版图后,西巴尔干成为欧盟内部的一块"化外之地"。改变西巴尔干国家不稳定、落后的现状并逐渐达到欧盟成员国的标准,对欧盟和西巴尔干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欧盟通过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提供财政援助、推行贸易优惠政策、建立"欧洲伙伴关系"等方式来促进西巴尔干国家的发展,而西巴尔干国家则按照欧盟的要求积极地进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但是,欧盟各国对西巴尔干国家态度的不一致性,以及西巴尔干各国在政治、经济发展上、文化认同上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不仅导致了各国加入欧盟进程的速度不一,甚至还造成各国社会内部的裂痕。因此,西巴尔干国家融入欧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美国近年来与西巴尔干国家的投资、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美国对西巴尔干国家的援助情况和特点,以及美国如何利用北约对西巴尔干国家产生影响。以上三个方面体现出美国在西巴尔干地区有着全面而持久的影响力。但是美国对西巴尔干地区是"有力无心",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是目前并不寻求对该地区的全面控制力。西巴尔干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16+1"合作实施的重要地区,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在西巴尔干地区的角逐背景下,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是各方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学昆 《德国研究》2011,(1):4-11,78
欧盟西巴尔干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提供经济合作和入盟前景来激励各国进行改革,推动西巴尔干的欧洲化,促进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科索沃战争是欧盟西巴尔干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欧盟的努力主要集中于与美国和联合国一道来促进地区冲突的解决,之后则集中于推动基于"条件性"原则的"稳定与联系进程",引导西巴尔干各国向欧盟靠拢.目...  相似文献   

4.
自克罗地亚于2013年加入欧盟以来,欧盟在西巴尔干地区的东扩进程发展缓慢,其对西巴尔干扩大政策的效率和可信性也呈现下降势头。在此背景下,欧盟对该政策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主要表现为加强与西巴尔干地区接触、提高对西巴尔干国家改革的要求以及更为强调欧盟自身责任的转变。欧盟西巴尔干扩大政策是欧盟理性选择、规范追求和身份认同三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利益、规范和认同的交织作用,不仅增加了欧盟扩大政策的复杂性,同时也使得欧盟在西巴尔干地区扩大进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不确定。为了提高西巴尔干扩大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欧盟需要增强不同政策目标、不同行为体偏好和欧盟自身承诺与行动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考虑到欧盟对西巴尔干扩大政策面临的困境,欧盟的扩大进程仍面临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5.
欧盟是一个以经济力量立足的新型权力体,对外作为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手段的政治化运作体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官方发展援助(ODA)即是欧盟外交最具效力的政策实施工具之一。扩大使欧盟的外援日益体现出全球性架构,国际局势的变迁促成了援助方式与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其进一步变革将沿着集中、融合、分工交错并行的轨迹演进。不管未来外援是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欧盟固有的力量属性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欧盟将继续倚重对外援助等经济手段,致力于建构其声称的自由、开放、法治、共赢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对欧盟和中东欧国家意义重大,对21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时间的确定,西巴尔干成为欧盟东扩进程中的最后一环。而它作为一个西巴尔干国家,既有着与其他西巴尔干国家相似的历史背景,又有着与中欧国家相同的文化传统。而它在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特殊性使其在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之处。本文系统梳理了克罗地亚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入盟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并通过同其他西巴尔干国家“达标”情况的对比,阐释了克罗地亚领先于这些国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欧盟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文件中将中国列为体系性"对手",这是中欧1975年建交以来首次做出的定位。在具体实践中,欧盟如何打造中国是"对手"的逻辑,又如何构建中国是"对手"的话语体系?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本文使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中欧关系中的西巴尔干问题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在欧洲的政治、舆论场域中,视中国为"对手"的语境形成的具体内涵、逻辑,以及关系、资本、惯习要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有关"一带一路"在西巴尔干建设问题上,欧洲政治和舆论场域形成了较为集中的中国是"对手"的话语表达,无论欧洲议会还是智库都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西巴尔干舆论场域的情况,指出欧洲舆论场域的自主性发展日益受到惯习、资本等限制,更加倾向于基于意识形态的"敌我观"而非基于事实的"是非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在西巴尔干问题上国际舆论话语表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5年《代顿协定》签订以来,巴尔干正逐渐变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然而,这一地区的稳定依然脆弱,改革的进程被大量的结构性挑战、宪政问题、悬而未决的地位、糟糕的经济形势和部分国家的政治不稳定所困扰。虽然欧盟萨洛尼卡首脑会议已经承诺,要将巴尔干国家从保护国和弱国阶段送入准备加入欧盟的阶段。但要真正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欧盟必须具备应对巴尔干国家挑战的新的地区立场。就目前而言,西巴尔干国家的欧洲化进程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欧盟全球海洋治理的海域中,南太平洋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海域。欧盟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持积极介入的态度,主要路径包括合作路径、援助路径和实践路径。具体而言:第一,建立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伙伴关系;第二,加强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援助;第三,积极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实践。欧盟积极介入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一方面体现了欧盟主动承担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责任,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主要是为欧盟的海洋战略服务。未来,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严峻,欧盟将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该地区的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16+1合作"平台框架下的合作日渐深入,而西巴尔干国家对"16+1合作"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西巴尔干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投资和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西巴尔干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其对发展与中国经贸和投资关系的态度,于今后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入分析西巴尔干国家民众的对华态度,并从中探索增进其对华认知的方法,是我们的重要关切。我们将重点关注斯洛文尼亚和黑山两国的青年人对中国的态度,聚焦于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两国与中国的民族差异,以及他们对双方投资和经贸关  相似文献   

11.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边界管理一直无法有效保障该地区安全,也未能起到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欧盟为保证在中亚的能源和安全利益,积极推广欧盟边界一体化管理经验,主要通过BOMCA(边界管理)和CADAP(毒品行动)两个援助项目予以实施.欧盟援助下的中亚边界合作已初具规模,其最终目的是将中亚国家边界与其东部邻国边界有机连接起来,再将东部邻国边界与欧盟边界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从欧盟到中亚统一而有效的边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在二战结束后的60年间,中国接受过来自不同渠道和不同种类的外来援助。流入中国的外援从数额上看远远低于外资,但是其影响力却不亚于外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外援的活动不限于经济领域,在援助原则和援助方式中凝聚了援助者的国力、社会力和文化力。随着援款流入中国的除了“优惠资本”以外,还有援助者的技术、观念和方法。中国在消化、吸收、借鉴这些技术、观念和方法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制度革新。可见,外援工具的力量超出了传统的外交工具。本文通过对援华的机构及其援助方式的梳理,分析了外援带来的理念、方式和机制的变迁,评价了外援在“中国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希望有助于解释外援在国际力量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帮助、影响的渠道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欧盟发展政策的新特点、新取向和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欧盟的发展政策是以"洛美协定"模式为基础。90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的发展政策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来的经济利益和道德的思考框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导向的、系统而全面的综合性政策。许多与国际安全、地区稳定、移民、环境等相关的问题领域都纳入到了发展政策框架之中。欧盟通过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传播西方价值观,促进受援国伙伴建立民主与良好治理的政府。欧盟注重发挥"软实力",以欧盟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影响国际援助发展进程,并使发展政策成为欧盟多边主义外交活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张海冰 《德国研究》2011,(2):11-17,77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内整合与对外协调一致的欧盟化趋势;援助政策与相关政策领域加强协调、进行综合治理的趋势;援助方式创新、注重提高援助有效性的趋势.归结起来,欧盟援助政策调整以突出一致性、互补性和协调性为特色,以增强欧盟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内的"可见度"为...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后,欧盟就如何与西巴尔干地区这个巴尔干半岛的次级区域国家建立联系一度没有清晰的战略。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出于维护欧洲大陆安全和稳定的考虑,欧盟启动了与西巴尔干国家的稳定与联系进程,决心以共同价值理念、经济援助和提供入盟前景等手段,将西巴尔干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阿尔巴尼亚地处西巴尔干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阿尔巴尼亚一直以“回归欧洲”、加入欧盟为目标,在民主化转型之路上不断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构建。阿尔巴尼亚从2009年开始申请加入欧盟,但在满足欧盟设定的“条件性”要求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尽管阿尔巴尼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与以哥本哈根标准为主的一系列欧盟条件性原则仍相距甚远,始终徘徊在欧盟的边缘。阿尔巴尼亚最终何时入盟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扩大和吸纳的能力,还在于阿尔巴尼亚自身的“达标”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东-北非地区对欧盟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欧盟通过各类援助以及与该地区强权人物保持紧密联系,力求确保经济和安全双重战略目标。2011年初开始的中东-北非变局,给欧盟的既有战略带来了全方位冲击。为摆脱被动境地,欧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战略调整思路。其中,欧盟顺动荡之势在该地区推广民主的作法尤其值得关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东-北非地区,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欧盟对外战略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17.
对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来说,该地区丰富的石油储备和独特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战略地位(作为沟通欧洲与亚洲运输走廊的角色),日益受到国际上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欧盟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冷战结束后欧盟制定了诸多政策项目,并对高加索地区国家提供人道和技术援助,但是欧盟对南高加索政策的发展和变迁,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及其成员国对该地区局势的认知和理解,还受到国际层面(美俄、美伊的博弈)与地区层面(北约和难以构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欧盟的南高加索的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欧盟调整南高加索政策的主要动因,强调欧盟的政策除了要协调内部机构以及成员国之间分歧,还应该纳入到更为广泛的地缘视野中加以审视,并处理好与美、俄之间关系,兼顾美俄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东欧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加入欧盟和向欧盟趋同是评估民主化的两个坐标。起初,政治转轨的开启和入盟的诉求在不同时期为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实现入盟愿景后,以治理为内容、以趋同为形式的欧洲融合成为评估民主化质量的重要参考。后冲突国家和欧盟新成员国的共同属性使克罗地亚成为考察西巴尔干地区和欧盟中东欧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差异的极好案例和参照。从过去30年各类民主指数评级、国家治理指数得分,特别是"政府俘获"的情况可以看出,入盟对克罗地亚民主化的正向作用十分显著,但入盟后条件性约束缺失、对国内政治文化传统的"依赖"以及执政集团"政府俘获"能力强大等因素交互使得克罗地亚民主巩固的深化充满着反复、曲折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倒退。前者从西巴尔干成员入盟进度和民主化程度的正向关系得到验证,后者在几乎所有欧盟中东欧成员国出现的"非自由转向"现象中获得解释。中东欧的现象是否引发了欧洲的民主回潮趋势尚难断言,但无疑为考察欧洲一体化走向,特别是欧盟政治融合能力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老挝历来重视外援,仰赖外援。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更是“特别注意更新与外国的经济关系,争取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援助”,“高度评价来自国外的援助、合作和投资。”①老挝领导层认为,“老挝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要进入社会主义,必须有外国的帮助、合作,首先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同情、支持、帮助和合作”,视之为  相似文献   

20.
<正>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西巴尔干地区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历史上,它一直是全球政治博弈的焦点所在,但很少有人将巴尔干国家视为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唯一的例外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它的存在使巴尔干半岛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它在塑造该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除了南斯拉夫案例以外,再无类似情况出现。西巴尔干地区在很多方面受制于它与其他主要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以哈德菲尔德(Amelia Hadfield)的"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