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民主概念的定义权、民主标准的制定权、民主理论的阐释权以及民主争议的评判权。西方理论家利用其话语霸权,不断对西方民主进行包装,为其披上"普世性"的外衣,将其描绘成全球性的政治标准,误导世界各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和实践。新形势下,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深刻认识西方民主话语的荒谬之处,努力构建中国特  相似文献   

2.
论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战略的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国际政治态势 ,各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了“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和“霸权稳定论”等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并指出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前进方向。西方的"自由民主制",以推行人手一票的普遍选举为不二法门。29年前,一篇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道:自由民主制已经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福山把选举民主看作唯一、万能、最佳的民主形式,历史在此终结。果然  相似文献   

4.
孙章陆 《求实》2003,(Z1):247-248
一、网络化趋势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 1.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增强。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因为市场经济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网络化、全球化会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我国传统的政治民主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治民主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教师和管理者的权威性相对削弱,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者的难度。若不加以因势利导,会盲目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5.
"宪政民主"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政治理论样式和政治实践形态,具有浓厚的西方政治法律色彩,其实质是符合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政治制度,即西方民主。尽管"宪政民主"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但其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难以掩饰的缺陷和弊端,绝非"完美"和"理想"。因此,我们对待"宪政民主"的科学态度,只能是批判地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我们既要批判和抵制其错误,又要借鉴和吸取其优长,进而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自我话语权,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还要切实搞好研究宣传,旗帜鲜明地表达我们的立场,以求得宣传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辛向阳 《前线》2017,(7):89-91
<正>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现在的输出民主,造成这么多国家的混乱和这么多的难民。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要求实行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特别是三权分立、议会制度的声音从未停止。比如,有人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为什么说是滞后的?其实是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故而认为改革是滞后的。造成所谓"滞后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迷信西方民主制度。而迷信西方民主制度的关键就在于不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实质与内在矛盾。所  相似文献   

7.
杨永明  许京元 《唯实》2010,(3):22-2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是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的,并非主观选择的结果。应该正确总结极“左”时期人民民主制度遭到破坏的历史教训,为民主政治建设找到正确的道路。民主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全面引进西方多党民主制是政治“幼稚性”的表现,但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我们都应注意吸取。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4,(14)
<正>乌克兰危局还没有过去,泰国政坛更加扑朔迷离。从基辅到曼谷,街头政治、广场冲突,动荡的日子看不到尽头。我们得到哪些启示?首先,照搬"西式民主"极可能陷入灾难。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在不同的国家,应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且,在美国和西方的语境下的民主,其实没有客观标准。符合美国和西方利益的、接受其摆布的,那就是民主;反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古巴"革命的国际主义"对外政策,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形成的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和国际主义外交传统。卡斯特罗作为古巴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的思想对革命后古巴对外政策也有重要影响。冷战时期古巴的对外政策大致可分为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初期阶段(1959—1967),"革命的国际主义"主要体现为积极发动拉美游击战;发展阶段(1968—1980),"革命的国际主义"主要体现为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和政治独立;调整阶段(1981—1991),"革命的国际主义"主要体现为非军事行动领域的道义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支持。古巴"革命的国际主义"对外政策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与古巴独特的政治文化一脉相承的,而在冷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卡斯特罗更将这种原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治的发展不但演绎了一部民主政体不断演进并越来越成为世界性政体的历程,还隐含着另一条常常被人们忽略却又极为重要的线索——民主失败。历史上不乏典型民主存在时间较短的实例,民主失败往往比民主成功更为常见。现代社会的民主失败更多地表现为民主程序的失败,而改进的方法则是由行政集权民主制向道德集权民主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韩玉芳 《新视野》2007,1(6):11-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中国的民主发展由共产党启动,经历了民主启蒙、民主革命以后在民主建设中向前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文化的影响,积极培育民主政治的文化;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技术的成熟;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丽娜 《新视野》2007,(1):94-96
冷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民主战略。从理论上,民主战略让世界各国产生了对经济富裕、政治稳定、世界和平的期待;然而在现实中,民主战略却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政治混乱和世界的动荡。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对民主战略做出谨慎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民主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广泛实行的,通称为西方议会民主。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也建立了民主制的统治形式,即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江泽民同志近来提出要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这是我们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坚持社  相似文献   

14.
张树华  赵卫涛 《党建》2014,(4):62-64
正精彩导读○回顾20多年的西化之路能发现,落入道路选择陷阱无疑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在美国全球民主输出战略的表象下,暴露出的往往是赤裸裸的全球地缘战略企图。○一些乌克兰人不得不无奈地承认:西方民主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树立国家发展道路的自信,增强本国政治发展力和抵御外部势力侵蚀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文 《红旗文稿》2013,(16):34-37
冷战结束以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当时年仅37岁的日裔美国人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  相似文献   

16.
正选举民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如影随形,互相适应。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掌控了世界民主政治的话语权,将民主简化为选举,以"选举民主"为各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圭臬,用有无竞选来评判其他国家是否为民主国家,并满世界地进行所谓的"选举援助",甚至不惜武力干涉别国内政。选举民主究竟有何魅力让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推崇备至呢?马克思深刻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确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地位。民主话语权争议的实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的霸权压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寻求本国发展道路合法性之间的斗争。“中国式民主”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民族、文化传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检验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民主形式好坏的标准是政党执政的实践。建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地位,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从西方民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二要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三要加强“中国式民主”的研究和宣传,四要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整理了台湾知名学者朱云汉教授的发言。朱云汉教授认为:中国发展模式让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思考,如何在社会公正、可持续性发展以及自由市场竞争效率之间取得平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可能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与西欧式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之外,开创了第三条道路。中国政治模式在引导社会追求最佳公共选择上有其明显的功效,能够平衡程序、能力与结果三个环节。中国的经验在西方代议民主体制的经验之外,开创了另外一种取得"政治正当性"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的变化,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是意识形态之争的“隐形化”。正确分析国际政治中出现的这一新变化,对我们确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对内对外政策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一、意识形态之争“隐形化”是相对于冷战时期,特别是尖锐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东西方关系而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之间展开了全球性的较量,形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激烈对抗局面,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美国为反苏、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宪政民主"作为一个涉及国家根本大法、社会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概念,无论从理论来源、阶级实质、制度实践来说,都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宪政特有的内涵包括多党制、议会民主及三权分立等,宪政民主特指资产阶级宪法实施。宪政民主论在中国的传播,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的渗透。国内的一些宪政民主论者遵循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宣扬宪政民主改革,其目的是要虚化、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引导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转而踏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之路。因此,宪政民主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为什么不能把"宪政"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概念和防止落入其背后的"话语陷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