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理论界围绕危机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专家学者认为,西方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3,(2):6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新自由主义衰败,引发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危机。近几年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而扩展到批判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关于资本主义的种种神话,已经被它自己制造的危机无情地戳穿,令精英人士崇拜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了全世界,并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危机尚未过去。一时间,世界性金融危机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议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对策。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方国家的学者大多数在谴责新自由主义,认为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这次危机产生的根源。他们指出,“华尔街被自己标榜的新自由主义搞得如此狼狈不堪”,“不能毫无批判便相信市场的魔法”,  相似文献   

4.
<正>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自由主义一直深得某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青睐。然而,拉美"中等收入陷阱"、亚洲金融风暴、欧洲债务危机、美国金融海啸及其导致的世界经济低迷,各种市场失效的接踵而至,无情地终结了各界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共识;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东、北非等地"颜色革命"尝试接二连三地造成灾难性后果,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相继深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被危机严重困扰的西方各界人士对过去和现在流行于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极度失望。西方学者在检视他们自己的相关理论的同时,不少人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许多重要理论。这些发现,对于认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分析资本主义的现状和前途、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历史阶段.西方服务型政府理念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有紧密的联系,以其为基础的政府服务的根本目的即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消极的政府服务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社会呼唤自由主义及其政府服务职能的理论转型,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促使新自由主义实现了自由主义政府服务职能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白雪秋  钟欣 《理论导报》2012,(10):13-14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复活,因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西方国家经济滞涨问题而产生。随着英美两国的大力推行和“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新自由主义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并被一些人夸大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新自由主义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陷,绝非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广受质疑和批评,但其在西方社会的主流地位并未终结,并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新特点。经济金融化。经济金融化是新自由主义导致的主要后果之一,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积重难返,经济金融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比如,美国实体产业占GDP的比重下滑到不足1/6,虚拟产业所占比重则超过1/3;家庭财富中金融资产所占比重接近2/3,  相似文献   

9.
宋朝龙 《前线》2022,(2):55-56
<正>历史上,自由主义承诺了一套包括个人身份平等、言论自由、契约自由等在内的法权自由体系。在自由主义看来,西方社会是平的,全球化是平的,实际上,这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特征,在其背后,是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导致的社会分裂和危机,推动着西方政治生态从自由主义走向右翼民粹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带来的危机又为社会主义的复兴创造条件,这就是当代西方政治生态的嬗变逻辑。  相似文献   

10.
吴茜 《红旗文稿》2012,(13):14-17,1
最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危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茜在《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方式与国际金融危机》中指出,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方式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过度积累危机的解决方案,基本功能就是尽量为高利润的资本积累提供方便,把穷人的财富转入富人手中,把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转入发达国家特权阶级手中。这种新式资本主义剥削掠夺机制,将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新自由主义、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斗争浪潮。  相似文献   

11.
刘荣 《实事求是》2006,(2):44-46
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表现,它标志着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迈进。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中心理念具有欺骗性和不平等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许海 《前线》2017,(4):58-59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一度大行其道,不仅被奉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策,更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受此影响,中国也不乏主张按照上述"三化"路径进行经济改革的言论,甚至把当前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学派混为一谈。实际上,新自由主义在广泛流布的同时就广受质疑,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其衰落势头更加明显。新自由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用他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来影响中国改革。同时,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从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寻找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措施。国内一些有关论著不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学派以及"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政策体系进行全面评析,而是不加分析地向国内读者积极推荐,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14.
国家观念是当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20世纪70年代,推行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遭遇空前危机,保守自由主义的弱政府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承继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认为在自发秩序的引导下,市场经济可以自足自治;国家行为存在悖论,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作用有限,弱政府才是最佳选择。借助认识论、自由观和民主观,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围绕消极国家观是否可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群主义、新左派和"第三条道路"也在批判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的反新自由主义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新自由主义已成为西方的国际政治工具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起点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它的理论和政策形成形态分别是"里根经济学"和"里根改革"与"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革命",其完成形态是"华盛顿共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以及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近年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爆发与蔓延、各大机构一系列最新研究数据的公布,以及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大选年围绕向富人增税的"巴菲特规则"的激烈论争,更是将收入不平等话题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美国,关注政治和社会平等、主张机会均等、捍卫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自由派学者,与倾向个人自由、维护私有财产和自由企业制度、倡导新自由主义的保守派学者甚至上演了一场大论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流派,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成为美国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体制的一体化工具之后,又主要通过推行私有化和解除对金融的管制等举措成为引爆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国际金融危机又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终结。而由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取代八国集团(以下简称G8)的发展,则表明了其后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几近崩溃。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宣告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拉开了70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最大经济危机的序幕。两次金融危机使人们透过破碎的"泡沫"更清楚地认识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危机也让在逆境中奋斗的世界共产党人受到鼓舞,使他们更加坚信社会主义的选择是正确的。本文通过论述两次经济危机中的共产主义运动,证实对"两个必然"思想的坚定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对和谐社会的威胁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凯 《学习月刊》2011,(20):20-21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说,它以主张经济自由和反对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到了7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得到空前发展,其影响遍及所有的经济学领域,并延伸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