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中苏 《群众》2014,(2):42-43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陶都、教授之乡、围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理念上、政策上、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一环境优化增长一发展提升环境的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觉醒、  相似文献   

2.
孙晓青 《小康》2011,(3):110-112
俯瞰宜兴城,东氿、团氿、西氿像三颗晶莹剔透的明珠,由大溪河串联着,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面前,宜兴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环境优化增长、生态倒逼转型的科学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设想。宜兴要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既需要山水自然资源的禀赋基础,也离不开广大城乡尤其是农村村庄环境面貌的重要支撑。日前,宜兴市政协围绕"加强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倾力建  相似文献   

4.
曹伟 《小康》2013,(5):74-76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到"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宜兴人的生态理念正在发生嬗变,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产业已成为宜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呼吸清新的空气、拥有安静的环境、喝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在拥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但不失创新精神的陶都已变成现实。宜兴市把保民生与促发展并列为环保工作的两大主题来抓。从2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打响民生环保战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6.
面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现实挑战,由"为增长而竞争"向"科学发展"话语转换所建构的"增长—发展"传统范式,在解释如何从技术和方法上破解生态危机、补齐生态短板和实现绿色发展时遭遇困境。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话语的提出,为超越经济"增长—发展"话语、构建"经济绿色治理"新话语提供了可能。从"经济"的领域指向、"绿色"的效果指向、"治理"的方法指向和"主体—客体—方法—效果"多维层次来诠释经济绿色治理意涵,可知经济绿色治理的本质是多元行为体之间经济活动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构建覆盖政府、市场、社会等行为体协同合作的整合型实施机制,实现治理策略的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总结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剖析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新时期特征及面临的压力与形势人手,提出了以农村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导向,建立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农村集约高效生产空间;推动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等4个层面构成的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能主动引导国家农村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健全完善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化;加强农村环境系统管理,建立城乡环境保护统筹体制;完善环境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农村环境经济政策,全面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生态环保科技支撑与能力建设,提高支撑能力和加强环境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等六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梁琳  张学军 《前沿》2012,(1):75-77
环境公平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和生态主义中心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代内环境公平(包括国内环境公平、国际环境公平)和代际公平。本文从学理上、立法角度上和实践角度分析确立环境公平理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确立环境公平理念会引起的立法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张连珍参加5月11日,省政协在宜兴举行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委员活动日。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张连珍和委员们听取了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近年来,宜兴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7)
<正>当前,青海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蓄势转型、奋力赶超的一年。回望这一年,一项项措施的出台、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实施,促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2):45-46
<正>十几年之前,良好的生态与滞后的发展曾是南京市高淳区的鲜明写照。如今,生态的魅力与发展的活力在高淳正同步彰显。十多年的变化,关键在于高淳始终坚持并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立区为主要战略的特色发展路子。生态立区战略在高淳的实践高淳生态立区战略经历了探索实践、深化完善、创新突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主要是提出并推动了"生态立县"战略的全面实施。2003年以来,高淳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观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经济方面,从主张稳态经济到主张经济适度增长;从主张“混合型”经济到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速度的选择、经济体制的改革、消费观念的更新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生态社会主义经济观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沿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资源优势的不断削弱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因此,在城镇化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直接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对该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生态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以期从生态保护视角实现城镇化科学、高效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实现生态宜居,应着力在"宜"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从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管理》2001,(9):30-30
一、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是资溪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第一 ,从资溪县情来看。资溪县地处山区 ,山多田少 ,耕地狭窄 ,沿袭传统耕作方式较多 ,农业低效 ,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发展大农业的道路行不通 ;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为主 ,大型厂矿、生产企业没有 ,基础薄弱 ,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潜能有限 ;而资溪县生态资源目前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之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然平衡 ,环境受污染程度低 ,发展有机食品转化成本低 ,相对而言 ,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与兄弟县市处于平等起跑线上 ,所以资溪县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实现经济快…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1)
正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命名的特色高新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水平,国家科技部和环保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为发展环保经济共同出台合作机制,推动宜兴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科学之路。部省合作促进宜兴环保先行先试2013年10月26日,在首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出台《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奋斗目标,根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现就建设生态广西作出如下决定。一、生态广西建设的重大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经济总量明显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口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消除贫困成绩显著,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我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加快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区人口基数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耕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较为匮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消耗较高,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致使部分江河湖库和局部海域水环境质量下降,酸雨问题突出,一些地方不合理的资源开发造成局部生态破坏和退化,水土流失、石漠  相似文献   

18.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89-291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注意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05,(7):26-27
开化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浙江“西大门”、“浙西重要生态屏障”。2000年以来,开化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GDP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增长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与此同时,每亿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7.87%,排放的废水、二氧化硫等废气废物下降13%,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开化的实践看,发展生态经济至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践的飞跃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前提。生态经…  相似文献   

20.
毛立波 《今日浙江》2014,(13):48-49
正当一些地方仍陷于经济低迷的困局时,新昌工业经济今年却逆风飞扬。1—5月,新昌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0.16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工业性投资24.59亿元,增长18.5%。在浙江工业经济转型突围的当下,新昌的发展路径无疑具有标杆性意义。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新昌县2013年年初就明确了实施‘产业高端化、城市品质化、区域协调化、社会和谐化’战略,把新昌建设成‘现代产业之城、山水品质之城、生态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