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中宣部领导批准,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时事报告》杂志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全国党建知识竞赛”活动。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为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党建》杂志社为组织落实及具体承办单位。  相似文献   

2.
窃斧悲剧     
关东草 《学理论》2008,(7):81-81
《列子》留下一则寓言《亡铁者》,读来饶有趣味:“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这就是窃斧悲剧。一旦无端怀疑,不管怎么看,被怀疑者都像窃贼。  相似文献   

3.
2000年6月19日《学习时报》发表了《落日的辉煌》一文。文章的副标题是《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文章发表后,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外几十家报刊先后予以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十年过去了,在全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迎来自己90华诞的今天,重读《落日的辉煌》,倍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周巍巍 《学理论》2014,(23):46-47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重要的篇章,居内篇之首,而且《逍遥游》也是庄子本人个体生命意识思想的集中体现。人们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对《逍遥游》有浓厚兴趣。从庄子学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上看,"逍遥游"也是历代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社会动乱、道德沦陷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王红强 《学理论》2009,(12):184-185
《美国往事》是一部关于友谊和爱情的黑帮电影,但它与那些一味暴露黑帮的内幕、内容凶残、场面血腥的黑帮电影相比较,又有巨大的不同。我们会觉得它是一部激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抒情电影。本文主要从它的叙事结构来分析该影片的成功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顾廷龙救书     
顾先生一生所收集的图书不知凡几,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人们也许不知道,解放前他就冒着生命危险,搜集、保护大量革命文献。1921年版《列宁全书》第一种《劳农会之建设》、1926年版《中国农民运动近况》、1927年版刘少奇著《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组织》以及1920年8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等,  相似文献   

7.
李子迟 《党政论坛》2012,(12):40-41
1906年,当少年毛泽东识的字足够他看…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找来《三国演义》,一有空闲,他就去读。1912年,毛泽东考取长沙市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认定毛泽东将来定成大器,必须好好栽培,当即拿出《资治通鉴》供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自此以后经常阅读此书。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接触到了《三国志》。  相似文献   

8.
郭建宁 《理论视野》2009,(12):57-5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为时两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就要闭幕了。这次论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内容之广泛、议论之深刻,为近年来之少见。为了举办好这次论坛,早在今年春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征文,征文通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视野》等报刊多次刊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记法》专门探讨"记忆"问题,是一部介绍西洋"认识论"或"知识论"的专著。《童幼教育》是教育学及伦理学专著,属哲学之一支,既是介绍"西洋法学"、"西洋医学"入中国之最早文献之一,亦是引介"西洋神学"及"西洋大学"之最早文献之一,可说"太西总学之大略"已赖此书输入中国。《西学凡》介绍了哲学学科四年之课程(第一年逻辑学,第二年物理学,第三年形而上学,第四年数学与伦理学),已经把当时"西洋哲学"之全部内容包含完了。《灵言蠡勺》分四篇,一论灵魂之体,二论灵魂之能,三论灵魂之尊,四论灵魂所向美好之情,是晚明一部专门介绍西洋"灵魂"学说之哲学典籍。这些书在中国之刻印,正值"西洋近代哲学"之发源期,它们没有把"西洋近代哲学"介绍到中国来,但却把"西洋近代哲学"之前的"西洋哲学"介绍到中国来了。近代以前"西洋哲学"之完整框架,已经在弗.培根活动的那时节,出现在晚明中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亢振洲 《民主》2005,(11):43-43
最近看中央电视台热播一部大型记录片《故宫》。这部片子应该说不错,纪实、纪事、纪今、纪古,给人以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熏陶,我一直乐看不疲。但是,11月1日这一集却使我在看的同时生发了不少感叹,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一集是说中国瓷器的。洋洋洒洒45分钟,大谈中国瓷器之辉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0,(12):33-33
最新一期美困《新闻周刊》日前选定并公布了濒临消失的全球100处景点,这些景点濒临消失的原因是地球变暖或地形出现大变化。其中,中国长江也出现在其榜单上。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指出,整体来看,这份报告不具有科学性,甚至有危言耸听之嫌。  相似文献   

12.
张传发 《民主》2011,(6):52-52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钱文忠说:“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2011年1月1日《山东商报》——复旦教授称按《三字经》等标准培养孩子90%要吃亏)  相似文献   

13.
罗澍伟 《求知》2000,(5):44-45
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而台湾就是闽南话岱、员二字的读音,澎湖即为方壶。而《史记》里的“瀛洲”,《汉书》、《后汉书》里的“东鲲”,说的也是台湾。。  相似文献   

14.
《各界》2011,(10):F0003-F0003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相似文献   

15.
认真履行组织部门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决议》和市委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党建工作赋予组织部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国医科大学报》编采人员在大讨论中找到了新闻报道的焦点,提出了五个聚焦:一是聚焦学术大师,弘扬科学之风;二是聚焦三尺讲台,弘扬师道之风;三是聚焦医务楷模,弘扬仁者之风;四是聚焦学子风采,繁荣校园文化;五是聚焦后勤一线,感悟劳动之美。  相似文献   

17.
雷钟哲 《各界》2010,(5):35-35
韩寒在博文《看孔子》中,不但把电影《孔子》批得一无是处,还顺便捎带上中国古代一堆的子。他说《孔子》这部电影,无论从拍摄意义、商业利润、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娱乐消遣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相似文献   

18.
《团结》2008,(1):60-64
建国方略 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王虎学 《理论视野》2014,(3):16-18,21
总体上看,国内外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截然相反的代表性观点即“顶点论”和“不成熟论”,二者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由此自然会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这也涉及到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事实上,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助于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李传玺 《民主》2009,(1):47-48
一位领导打来电话,说《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刊登了一篇长文,是怀念张守义先生的。怀念?不会吧。就是怀念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张守义的。我还是有点不相信,急急跑过去拿过报纸一看,上面的照片果然是老先生的。再看文中,有一行文字特别刺眼.张先生10月14日凌晨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