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恐惧对孩子来说,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里,从此这个孩子不再开口说话。他走不出恐惧,因此自闭。 我还看过这样的报道,一个17岁患骨癌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2.
载,哈尔滨市规划局村镇管理处副处长王铁军,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其70岁的老母悲痛欲绝,含泪为狱中的王铁军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妈妈唯一的儿子啊,你惹出了大事,妈妈真是欲死不能,欲哭无泪,妈妈既心痛又恨你,恨得我真想有一天见到你,打不动也要用嘴咬你几口”像王铁军这样既给别人又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痛苦的贪官,做母亲的该不该咬他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本人认为王母咬儿子咬的不是时候如果王母在王铁军没有腐败和腐败之初就能狠狠咬其几口,或许王铁军也不至于落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  相似文献   

3.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民本”理念集中表现在这样两句名言中:一是“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二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真情实意的表达和心血言行的凝铸。  相似文献   

5.
祖国如母     
有一种爱,始终值得我们用满腔热血去浇灌、膜拜。诗人艾青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传递出多少中华赤子的情怀。邓小平一生人格的真实写照,浓缩成朴实而深情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哈达,在我们藏族人认为,代表我们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最尊敬的人。小时候每次过藏历新年,母亲总是从房屋正中藏柜上摆着的像框上拿下旧哈达,然后双手捧着新哈达,毕恭毕敬地摆放到像框上面。那时我还小,看着母亲虔诚的样子,感到很茫然。母亲每次换哈达前,总要先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一块,跟在她的身后,不许我们说话,不许我们胡闹。稍微长大了一点,有一次母亲带我们换完哈达后,我鼓足了勇气,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说出来:妈,为什么咱们家每年都要给那个像框换哈达呢?母亲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手摸着我的头,深情地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7.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11,(11):43-45
我一直跟着妈妈长大的,20多年从未看到过爸爸妈妈之间红过脸,吵过架,他们是模范夫妻。 “跟着妈妈长大的”,有什么了不起,还用着说?可是在战争年代“跟着妈妈长大的”孩子是少数,多数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寄养在老乡家里。哥哥海渊就是这样,他生在战争残酷的1942年初,刚过满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妈妈将他放在老乡家,穿过封锁线,到后方山西兴县。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嘱咐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莒县北杏村,四代同堂,曾祖母、祖母、母亲、弟弟和我。父亲王烬美对我这个长子非常疼爱,偶尔回家,总要先把我抱进他那温暖的怀里,用带有胡茬的嘴使劲亲我,我觉得脸上痒痒的,便在他怀里又笑又叫,父亲也笑出了声,爷俩笑成一团。父亲不仅娇爱我,更严格要求我。这年春天,奶奶  相似文献   

9.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10.
毛炯盛 《红岩春秋》2010,(5):F0002-F0002
我的妈妈,正在抚著我的额角悲啼。猛然一声炮响,把我从梦中惊醒。妈呀!您刚才为什么这样凄惨?这样悲伤?莫不是风雪残年的寒宵,您切念著天涯飘泊的爱儿?  相似文献   

11.
沐浴黄河的母亲洗去了尘世间的喧嚣躺在阳光温抚过的石台上你美丽的披肩发就垂成一匹黄果树瀑布躺进你宽厚仁慈的怀里我欣赏着你端庄的面孔浮出奶黄色的笑容我聆听你爱心跳荡的韵律是你月光下的捣衣声黄皮肤的黄河母亲我是吃你的乳汁长大的你塑造了我古铜色的体魄和性格我是听你哼的摇篮曲和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长大的我还用你教会的母语抒写祖先光荣的史诗在你搏动不息的血管里汹涌着民族永远奔腾的精神题雕塑《黄河母亲》(诗)@潘硕珍  相似文献   

12.
“妈妈,什么叫‘打倒’?他为什么被打倒?”8月21日,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里这声童稚的提问,并不惹人注意。年轻的母亲笑了笑,没有回答,牵着儿子的手朝下一幅画走去。  相似文献   

13.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4.
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有多少人会想到弯腰也会造成脊椎骨折?“多亏了朝阳医院的‘医生博客’,不然我母亲可能就驼背了。”家住崇文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的母亲弯腰捡东西时,背部一阵剧痛。老人因经常腰腿疼,家人也没在意。幸运的是,当天晚上,韩先生上网浏览“博客”时,无意间打开了朝阳医院“医生博客”网页。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在7岁时戴着一枚戒指回家,他妈妈笑他了不起,戴上金戒指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是假的,是零食袋里夹带的。妈妈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他说.你戴假的别人也认为是真的,我戴真的别人也认为是假的。他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有潜台词,小孩不具备而妈妈具备购买金戒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母亲又要外出演出了,儿子乐乐将母亲的脸亲了又亲,徐爱华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在冲刷着儿子刚刚亲吻过的脸……儿子举起小手,向渐渐离去的妈妈在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挥动着…… 像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徐爱华的家里一年不知要有多少次,徐爱华自己也说不清。 儿子乐乐闻惯了汽油味;母亲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工矿  相似文献   

17.
妈妈,我爱您     
正"妈妈,我爱您。"因为不好意思,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没有对母亲说出口。我的妈妈62岁了,在她的脸上总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坚强,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不放弃,总会乐观地去面对;她爱帮助周围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一提到"妈妈"这个字眼,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9):80-80
令教:三国时的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也很严,还特地颁布了一个《诸儿令》,其大意为:儿子们在年幼的时候,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材的,才一定用他。我这不是说大话,我不但对臣属没有偏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想有任何偏袒。  相似文献   

19.
每当听到《党啊,亲爱的妈妈》的歌曲,我就抑制不住心潮澎湃,也会情不自禁地放开因年迈而粗哑的嗓子随声吟唱:“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像妈妈一样把我抚养大……”借着这激动人心的歌声,我由衷地表达着一个党的儿子,对党——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20.
苦并快乐着     
正母亲的爱是一种艰难、坚忍而毫不张扬的爱。远了不说,且谈谈我自己吧。我刚过而立之年,喜得贵子。之前有嗜睡习惯,性格娇弱,做了母亲,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晚间,儿子哭闹,哺乳换洗折腾数次,前前后后,一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夜夜守护,虽累也觉得幸福,在微弱的灯光里抱着儿子在房间踱步,低声细语地哄他入睡。不禁感慨,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