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求贤》2012,(4):62-63
他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和推崇的书法大家,却不愿意多谈书法,他说自己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定型;他是京剧行里公认的奚派传人,却身在梨园之外:。他教遍了从小学到博士后的所有年级,开创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却自称只是“一个教书匠”他治学广博,书法绘画音韵哲学文学……凡有所涉,俱臻化境,却自嘲为无“家”可归;他就是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2.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4.
权海帆 《党建》2014,(10):55-57
正颜真卿,唐代成就卓著的书法巨擘,颜体一脉书法的开山鼻祖。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有忠魂一颗、正气一腔的英雄、斗士、清官。颜真卿,一位令人敬仰的书法大师,其书法千余年来被奉为楷模。而构成他不朽颜体底蕴的则是以身许国、为民请命的文化人格。当我阅读有关他的文献时,曾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我记述他的传奇事迹时,常常为之热泪纵横,敲击键盘的双手不得不一次次地停顿下来,又接续下去。反复如此,如此反复……以身许国颜真卿生逢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开元至天宝前期。其时,积聚了唐太宗以来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5.
书苑画坛,他自谦不是大家,却与名师情同父子,尽得泰斗教诲指点;出身文化世家,他有广博的文化积淀,却坚持博以养专、志淳于一;从工从商,他五十年致心书法,专攻章草,笔耕不辍;本可独自挥墨,游历山河,他却谨记众师所望,转身儒商,做宏宝堂堂主,肩负起传播传统文化使命他,就是大家眼中的程茂全,京城著名的书法家淳一先生。  相似文献   

6.
书苑画坛,他自谦不是大家,却与名师情同父子,尽得泰斗教诲指点;出身文化世家,他有广博的文化积淀,却坚持博以养专、志淳于一;从工从商,他五十年致心书法,专攻章草,笔耕不辍;本可独自挥墨,游历山河,他却谨记众师所望,转身儒商,做宏宝堂堂主,肩负起传播传统文化使命他,就是大家眼中的程茂全,京城著名的书法家淳一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8.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谭征 《湘潮》2012,(5):13-16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书法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他的书作,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不是一位专业的书法家,但他却是一位书法巨人;他平生没有鸿篇巨制的书论,但他却铸就了一座无人能及的书法高峰。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有人练书法,是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玩玩以消遣;有人则当作爱好付诸行动孜孜以求;有人还把书法当作一项事业来投入。而对于吴善璋先生来说,书法艺术是他人生的  相似文献   

11.
赵忠范 《世纪桥》2005,(9):96-97
以媒体记者的身份见陈利华先生一面不容易,这倒不是他摆大书法家的架子,只是因为先生年事渐高,退休在家,一心做“静安居士”,淡薄名利而已。其实,陈利华对个人名利看得很轻,但对社会责任却看得很重,为了他所钟爱的书法事业,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仍然笔耕不辍。看看书架上陈列的他历年来编撰的二十几部关于书法方面的专著,浏览他保存的厚厚一摞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实践经历了一个艰苦砥砺的过程。这一时期,他的书法墨迹以书信、题词为多,书体以1940年为界分为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字势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毛泽东在书写习惯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前期(至少在1938年之前),他执笔较低,习惯于枕腕书写;在后期(至少从1943年之后),则执笔较高,并改为悬腕书写。两种不同的执笔书写方式,正是毛泽东书体发生变化的关键所在。就其美学意义而言,这次书法体势之变,更像是毛泽东对以往书法的一次自我否定,也是他的书法实践否定之否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杨剑 《湘潮》2005,(3):42-44
宽大的沙发上,颜家龙身着白色的冬衣,随意地坐着,就他几十年的书法生涯,以及对书法的见解侃侃而谈。微微含笑的眼神,娓娓道来的话语,透露着一种世事洞明的练达;在为笔者展示书法作品,论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时,更是渗透着一种对艺术绵绵不尽的热情。  颜家龙,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个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的老人,为追求自我艺术完美,几十年矢志不渝,尺纸之间,浸润着他翰墨流彩的旷远与力度。隆冬的一天下午,笔者走进他的寓所“得德楼”,听他讲述自己与书法的“亲密”接触,欣赏他那些引起世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彭礼周 《党建》2013,(10):63-63
陶钟麟,现年68岁,是贵州镇远县的文化名人,曾任镇远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他当过小演员、民办教师;他爱好文学,通音律抚琴弦,能演奏多种器乐,并工书法擅长国画。  相似文献   

15.
杂技书法惹怒黄绮先生 黄绮先生在学术上一向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从不人云亦云。他的一句"不听人夸,不怕人骂"道出了他的真性情和大家风范。然而黄绮先生对于非字非画的所谓现代书法充斥书坛极为不满。他认为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任何风格、任何流派的作品,都必须受文字特定规范化的结构形式制约。楷有楷法,篆有篆法,草有草法,隶有隶法。离开文字,谈何书法!那些试图摆脱文字,搞些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所谓"创作"实为可笑,毫不足取。他还坚决反对把书法作为儿戏。  相似文献   

16.
<正>张安邦研制成功的蜡染书法艺术,展示了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赋予了蜡染文化的新特色,增添了黔文化的新元素,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创新和升华。当蜡染与书法"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二十多年前,一心酷爱书法的张安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一次偶然的机缘,他将贵州蜡染与中国书法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说:"书,心画也。"书法就是心灵的图像、精神的图解、情感的物化。中国以书法的故乡著称于世,书法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最具中国特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毛泽东堪称首屈一指集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与书法家等大成的世纪伟人,他一生都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时起便在书法领域耕耘求索至老而不倦,在书法表现手法上千锤百炼自成一家而终以韵胜,给人以美轮美奂的享受,让人  相似文献   

18.
“酸甜苦辣都尝尽,柳暗花明见新村;白眼误解不挂心,诽谤诋毁任议论;任重道远他自强,拼搏奋进敢担当;热爱社区更爱岗,愿用银丝换艳阳。”有人专门为现年69岁的于书法写下这首诗,这也是对于书法12年来管理洛阳市吉利区河阳新村社区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9.
未识高晓虎其人,便久闻其微刻之绝,待我亲眼见到他保存的部分书法、篆刻、微刻资料,更是为其对艺术的精诚所感动。 晓虎是上海人,虽出身工人世家,却偏偏酷爱书法。1969年,伴随他来吉林省珲春县插队的就是一支心爱的毛笔。尽管那时知识不被重视,可是能写上一手好字,也还是很受农民欢迎的。当兵后,晓虎虽然又拉小提琴,又吹笛子,成为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可毛笔依然不离左右,得空就练。转业到省图书馆后,那丰富的资料,看不完的书籍,使晓虎兴奋不已,他更是勤奋习书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旗帜。特别是他的书法实践与成就,把中国书法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现代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尤其是毛泽东自创的“毛体”草书,可谓炉火纯青,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最高殿堂,被公认为是一位“无意书名而闻名”的书法大家。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经历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他的书法演变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的青少年时代。这个时期毛泽东接受了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基础。在求学时,他广泛研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