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与竞争机制,但是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体系。一些企业信用恶化,失信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突出问题,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蔡旭 《理论建设》2012,(1):59-62
中国社会的"造假病",日益冲击着整个国家的社会诚信体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发展、制度缺失以及社会变迁。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精神,应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以及个人诚信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倡导信用准则,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信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尤为引人瞩目。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逃废债务,合同欺诈,形成“三角债”等债务链;商品市场上“泔水油”、“毒大米”、“雕白块和砷化米粉”等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商品房“短斤两”、售房合同不规范甚至给消费者设置陷阱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越权自立收费项目,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屡禁不止,等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隐患,其中,诚信危机的存在及蔓延就是市场经济的一块毒瘤,是目前中国社会潜在的最大危机之一,也是我国今后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抑制诚信缺失导致的危机,除了需要市场机制自身的不断完善,还必须使用非市场的力量,并且采用灵活的政策和策略,以维持必要的社会诚信水平。一、诚信危机的危害诚信危机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因为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市场和企业很难健康成长。有资料显示,自上…  相似文献   

5.
柳德新 《学习导报》2013,(12):10-11
"让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失信行为受到惩戒",这是湖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所在。2005年以来,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已初步建成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中介服务、激励惩戒和宣传教育机制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但湖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信用缺失现象还严重存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合同违约、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诚信的现象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不利于社会稳定,成为影响湖南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失信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表现得愈来愈严重 ,甚至引起信用危机。在已经加入WTO的今天 ,加快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传统儒学诚信观与当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在走向现代化、后现代化过程中 ,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信用缺失现象及其成因。认为剧烈的社会变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无疑使传统的信用体系及观念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传统儒学的诚信理论进行转化性创造并重建解读体系以教育国民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诚信政府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中最大的诚信。通过政府的诚信来扶正倾斜的信用大厦,必须在公法领域中引进私法的诚信原则,为行政诚信立法,为通力合作彻底扭转社会的诚信危机,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诚信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我们应当明确政府诚信的基本内涵与要求,了解我国目前政府诚信的现状,并从道德、法律和制度三个层面来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打造行为规范、高效、廉洁的诚信政府,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诚信政府建设--社会诚信典范的追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东升 《探索》2004,(3):39-41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成为社会诚信典范.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诚信政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诚信政府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依靠制度创新去推进现代诚信政府建设,努力克服行政决策和公共管理中的失信行为,打造行为规范、高效、廉洁的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一、公务员诚信及特征 (一)公务员诚信 公务员是专门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诚信是指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管理社会服务公众的职责时的信誉情况,也是公众对于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责是否真诚不欺、践行守信在心理上的反映和认同。公务员诚信是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政府公务员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评判,它是公务员实施行政行为时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公众和组织中形成的心理反应,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公务员诚信有以下四方面的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诚信辽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诚信辽宁建设,对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快推进诚信辽宁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依法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一句话道出我党对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视。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也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的个体调研结果为例,客观分析了哈密市社会诚信的总体水平、社会成员个体、群体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以心理学为视角,从诚信的认知、心理需要、动机激发和诚信行为的产生、意志作用、反馈及认知重建等不同阶段分析了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提出了提高个体诚信水平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东泉 《求实》2002,(5):35-37
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们即将步入信用社会的门槛儿 ,如何跨过这道门槛 ,让现在的繁荣持续下去 ?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市场游戏规则 ,而这套游戏规则的核心就是信用。本文从逻辑分析、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信用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 ,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在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而信用就是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应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由诚信意识、道德和制度规范体系、信用中介组织以及信用工具体系等构成的一套社会治理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建设有关的社会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鼓励、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使信用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并自觉自愿地从失信向守信转变,共同促进整体社会信用水平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论述,是我们建构“诚信社会”的总方略。“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所崇尚的“城市精神”、“都市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风促民风,以官德带民德,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转。一、“诚信”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的传统。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诚信作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信用之状况,分析了制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路径;突出基础先行,完善平台系统;坚持科学实用,加强应用管理;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诚信氛围;强化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万慧进 《探索》2004,1(5):56-59
社会信用体系建构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引导。因为,意识形态制约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方向;意识形态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建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性辩护;意识形态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意识形态实现由过去单一政治功能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样功能转变;需要实现意识形态从为政府服务转向为市场服务;需要通过完善正式制度来提升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