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2.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找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关键.对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少人有这样那样的疑虑:"会不会是一阵风?""能不能真正解决作风问题?""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指明了着力点、找到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张震宇 《学习导报》2014,(12):24-24
前段时间,无数中国家庭迷上了一档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欣赏孩子自由舒展的烂漫天性,品味着"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字眼,不由得感叹这样的教育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个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看看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有学生因一份作业而出走,因与同学不和而跳楼,因一次口角而动刀……便可知此问题之迫切和沉重。"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美好的心灵?”越来越多的人在迷茫,越来越多的人在迫问!  相似文献   

4.
田永清 《学习导报》2010,(18):39-39
一位傲气十足的富翁,去看望一位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许多人。"富翁说。 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只看见我自己。"富翁回答。  相似文献   

5.
“烈士”称号的由来和演变“烈士”一词,始见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伊尹说:"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过烈士一词:"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烈"字本义,是"火猛",它含褒义:"刚正日烈"。由烈和士字组合的词。也含褒义。...  相似文献   

6.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学僧七嘴八舌:有人说,弯路,为了拉长流程,河流也因此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  相似文献   

7.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概念世界     
《理论与当代》2011,(7):61-61
陈四益在第3期的《读书》上撰文指出:好多年前,问一位研究科学的朋友"因子"是什么东西?那时,"因子"满天飞,许多产品——保健的、润肤的、美白的都说其中含有什么"因子"。朋友笑道:"炒概念,别理它。""因子"可以不理,概念何以能炒?炒了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9.
邵景均 《党建》2010,(7):17-1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见面会常问一句话:"被拍砖了吗?""拍砖"者,网上揭露、批评之谓也。关于"拍砖"的谈论,说明网友的监督受到了领导干部的关注。无疑,这是一种好现象。  相似文献   

10.
周恩义出名了。"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央十八大精神报告团和《中国梦·我的梦》宣讲团成员"……成为名人,自然就会引起热议。他的名人之路怎么走?他的价值观念变没变?"脚上的泥土越多,距离群众的心越近"习近平接见。刘云山接见。……人民大会堂作先进事迹报告。每次,他都是不声不响地回来,一头扎进群众之中,坐上炕头,蹲在地头,传播"中国梦",汲取"真营养"。李家村,他唠完"中国梦,咱农民的梦",村民老刘把刚摘下的芸豆塞在他的怀里:"大兄弟,你说得实在,咱农民更有奔头了。"  相似文献   

11.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严词痛批"为官不为"。他说:"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的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北京青年报》)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是古往今来,有几个不作为的官员,会主动"回家卖红薯"?一是他们不承认自己不作为,二是难以发现他们不作为,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4):56-56
一位犹太教士在河边信步,突然看到一个青年,满面愁云,唉声叹气。"孩子,你有什么心事吗?""我苦苦打拼,却一贫如洗,所以心里愁苦。""一贫如洗?不不,你是百万富翁啊。"年轻人疑惑地望着他,摇头不信。  相似文献   

13.
一位犹太教士在河边信步,突然看到一个青年,满面愁云,唉声叹气。"孩子,你有什么心事吗?""我苦苦打拼,却一贫如洗,所以心里愁苦。""一贫如洗?不不,你是百万富翁啊。"年轻人疑惑地望着他,摇头不信。  相似文献   

14.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风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辅导员参与学风建设的主要的着力点是解决学生"乐学""知学""必学""会学""勤学""比学""恒学""悟学"的"八学"问题,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风建设,为学校深化改革、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数千年以来,伴侣的选择和爱的萌生引起了诗人、艺术家、作家和研究者的巨大兴趣。所谓"择偶""配对""婚姻选择""相亲"等词语都指向了这一主题。伴侣的选择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开端。那么,我们是如何选择一个伴侣的呢?选择他/她是因为相似性"物以类聚",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性:喜欢与自己相像的人。比较心理学家的选型配对行为研究、社会心理学家的匹配假设和内群体偏好假说研究,都给这个明显的现象提供了很多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讽刺与幽默     
基本权利下午有一节法律课,王老师上课后问:"同学们,我昨天布置的阅读材料都看过了吗?""看过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王老师听了很欣慰,他指着前排的李明说:"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李明站起来眨巴了几下眼睛没吭声。王老师见状有些恼火:"你不是都看过阅读材料了吗?"看李明低头不语,王老师降低了要求:"那这样吧,你说出一种你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9.
理财、投资、投机 对大部分人来说,投资的第一步,是先确定自己是"理财者"还是"投资者",或者"投机者"。用金融术语来表述,就叫风险偏好。简单来说,"理财者""投资者""投机者"正是"风险偏好"由小到大的三种类型。判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很简单,不问收益,先问亏损。请自问:我能接受亏损吗?能接受多大程度的亏损?如果完全不能接受亏损,那么你就是一个"理财者";能接受亏损,你才真正成为"投资者";而成为"投机者",需要你有更强大的精神和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请你谈谈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你是怎样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活动对你有什么积极的影响?"这是不久前在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办事处会议室里考官向考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