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举 《共产党人》2013,(15):18-19
长期以来,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提名难、公开难、识别难、择优难"的"四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从2012年4月份起,中卫市全面贯彻了干部工作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按照"事业选人、人岗相适、扩大民主、好中选优"的原则,探索建立了"244"(两公开、四提名、四差额)方式选任领导干部机制,较好地实现了组织选任、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关键,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虽然《干部任用工作条例》中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工作进行单独地规范和明确,但它却是影响选人用人质量的根本,是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也是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因此,规范初始提名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国钧 《奋斗》2009,(6):23-24
一、严密操作规则,构建系统科学的干部选任运行机制 1、规范选任程序,堵塞违规漏洞。为了解决对于部工作原则和方针把握不准、干部选任标准、条件宽严不一等问题,佳木斯市委出台了《佳木斯市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干部宏观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强调了选拔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方针、标准、条件和资格,从而做到用同一把尺子看人识人、选人用人;为了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堵塞程序上的漏洞,制定了《佳木斯市选拔任用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程序》、《佳木斯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试行办法》、《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工作实绩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问题。一、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提高做好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的自觉性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学习《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就不会有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意识,在选拔任用工作中,就难免会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出现用人不当和用人失误的现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好《干部任用条例》,掌握《干部任用条例》的基本内容,熟悉干部任用工…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12,(25):44-45
我们夏县把干部下乡住村工作与选拔、锻炼、使用干部结合起来,通过实行在下乡住村一线选任干部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一、打破常规,树立导向,为下乡住村工作选拔干部转型跨越关键在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关键也在干部。尤其是对夏县这个省级贫困县来讲,干部的思想、能力、素质、作风,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村农民的富裕。如何选对人、用好人?如何紧贴夏县实际,促进干部下乡住村见实效?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抓住全省深入推进干部下乡住村、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机遇,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后备干部选任与下乡住村工作相结合,使住村帮扶工作成为识别干部、锻炼干部、选任干部  相似文献   

6.
<正>在推进干部体制改革中,如何真正将民主、公开、竞争和择优落实到位?北航选任干部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要诀。集体提名拓宽选人视野。"推荐"与"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两个环节。经过民主推荐、领导推荐、组织推荐等3种方式,推荐出若干名人选,叫推荐环节;再经过慎重沟通、酝酿、判断等程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溪县着力推动干部选任工作的思路拓展、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使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不断提高。去年,全体县委委员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率达100%,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平级交流的党政正职干部平均满意率达99.6%。  相似文献   

8.
党建视野     
《先锋队》2012,(14):40-41
江苏连云港市:"三锁一查"规范国有企业干部选任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群众公认度,江苏连云港市通过"三锁一查"强化制度建设,狠抓程序规范,加大督查力度,以推进国有企业干部选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一是锁定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案制订、程  相似文献   

9.
德是为人之道。一立身之本。中央提出,选任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好这一干部工作原则,就需要切实加强对干部德与才的全面而科学的考核。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9,(22):24-24
2009年以来,中宁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了“两推两决四差额”的干部选任办法,有力提高了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实现选任过程民主公开、干部任命竞争择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干部任用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是党的十七大针对干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目前,在此项工作中,有不少同志因认知上的缺失,还不同程度地存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怕"。怕将选任干部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会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怕失去用人权会造成权责不对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怕选任干部程序繁琐,时间精力跟不上,工作效  相似文献   

12.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叶志明 《江淮》2012,(7):35
近年来,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庐江县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把握干部选任"大方向"在初始提名上,扩大推荐面,变少数人提名为多数人提议。对党政正职,探索"三推一审"方式提名。2011年换届时,采取公开推荐的形式,先后对空缺的镇和县直单位12名正职进行"缺位公推",对得票未超过30%的2名镇党委书记和3名镇长人选,还在县委全委会上"差额推荐",对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到其所  相似文献   

14.
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切实把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好,把民主的意识、民主的作风和民主的方法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一、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长期以来,在干部的选任上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选举制,即在党的领导下,选举出代表人民群众的国家权力机关,进而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代…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2):31-31
立足事前,筑牢“防火墙”。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前移选人用人关口,规范动议和初始提名,避免干部选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立足事中,设置“过滤器”。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暂行办法》、《选任科级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社会生活情况考察暂行办法》、《县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暂行办法》,对干部选任酝酿、考察、决定进行全程规范,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立足事后,架起“高压线”。  相似文献   

16.
杨德山 《新视野》2004,42(6):50-5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干部的选任标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循着“寓红于专”的路向,提出了“四化”选任干部方针。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了“三化”选任标准要求,使干部队伍建设朝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从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看,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1,(17):34-35
近年来,彭阳县以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两项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差额选任、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干部选任方式,积极推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0,(4):23-23
近年来.中共天津市宁河县委把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了干部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干部选任中善用群众思维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本思路和根本工作方法。基层党委选任干部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公认"为出发点形成选人用人导向机制,以"群众参与"为着力点完善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以"群众监督"为落脚点构建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体现了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20.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是换届工作的重点。目前,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正在进行,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干部考察工作力度,着力优化班子结构,审慎选配党政正职干部,为乡镇换出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干部选任条件。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