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挪威,是位于斯堪的娜维亚半岛西端的社会福利国家。它历来以妇女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男女平等实现程度位居世界前列而闻名于世。挪威《男女平等法》是被挪威人骄傲地称为“挪威模式”的男女平等保障机制的首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1978年6月9日颁布,1979年1月1日实施。它为在挪威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倡导男女平等观念,推行男女平等措施,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3,(4):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事业、促进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时值“一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  相似文献   

3.
五四先进分子认为,妇女发展关系着妇女解放、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他们要求对女性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妇女走向社会广泛地参加社会劳动和创造。先进分子还设计了理想的性别关系模式,并以其作为妇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既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13,(4):1-1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飚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这是继1995年我国政府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后,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于9月16-1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8.19重要讲话精神,共同研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提供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新挑战,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中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出席开  相似文献   

7.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方时空》94天播出收视纪录的分析,作者认为这个屡获殊荣的名牌栏目,仍然承载着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传统规范,是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建构者和传播者。它对观察世界方式进行的倾向化处理、对被采访人的选择和嘉宾的邀请、对内容的裁剪和去存,反映了一种性别的偏见。从《东方时空》这个窗口,可以使人了解到目前我国主流媒介对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9.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当天,胡锦涛签署国家主席令.物权法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有人说,拿破仑引以为豪的不是他的显赫战功,而是其主导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因为它奠定了近代法治的基石。我国从80年代制定的《民法通则》,到90年代的《合同法》,再到现在的《物权法》,作为新中国民法重要的标志性法律,围绕《物权法》的争议激烈而持久,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典。 日前,本刊记者就物权法有关问题,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谭启平,他曾多次参与《物权法》(草案)的讨论、座谈。  相似文献   

10.
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05,(7):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部署了经济建设、政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提出,对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大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5,(3):26-27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积极推动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政策法规,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立法中参与、立法后评估、性别理念传播"为主要内涵的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创新背景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党的工作报告。从法律上看,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但现实中,一些政策法规由于未能充分考虑两  相似文献   

12.
女童工作是妇联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维护女童权益、推动两性平等为目的,在服务内容上注重女童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女童的反映,在服务效果上注重女童的受益程度和能力增长。围绕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关注女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以源头参与为重点,为女童争取法律和政策保障我们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起草和讨论,提出立法建议,参与执法检查,推动有利于女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在参与起草《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  相似文献   

13.
张立 《中国妇运》2013,(9):14-16
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男女平等"中国梦"的政治承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让性别平等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力量,让男女平等成为"中国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周悟拿 《求索》2014,(10):171-174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极其畅销,为中国读者所广泛接受。从社会文化层面审视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语言和视角本身的国际化性质,使得这部作品交融各色文化特点;二是作品中"现实主义"和"小资主义"并存,为写作风格注入了创新元素;三是其都市背景和逃离都市的心灵诉求契合中国年轻读者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立 《中国妇运》2014,(4):20-22
<正>2015年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20周年。联合国将审议各国执行北京《行动纲领》的国家报告。20年来,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经济、行政及舆论等手段多措并举,保障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平等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资本主义推进了平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平等。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及其机制,发现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社会主义旨在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创造理念和制度平台,而实践中的弯路则让人们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视角是立足于对人的理解,以平等看待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刘小兵 《求索》2008,(2):189-191
丁放先生撰文认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正始之音”是指“正始诗歌”,笔者认为“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在《修竹篇序》中是对“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这一经典名句的化用,应属“用典”,用以表示惊喜、赞叹之意;“正始之音”在句中保持其本义“魏晋清谈”,在全文中只能联系上下文,取其比喻义;丁先生文章中用以论证在文学史上“‘正始之音’可以用来指正始时期的诗歌”的其它数条材料,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平等主体"被视为是民法上的一个"常识性"问题,然而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息。实际上,"平等主体"的表述是以近代民法上"法律人格"设计为基础的,民法对"事实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民法应当调整这种不平等关系,而是从"法律人格"的平等设计出发,为弥补个体理性能力之不足或消除因外在因素对个体自由意志之限制而采取的制度补救措施和调节机制。它不仅以"平等"为起点,同时也以"平等"为归宿,认为民法应当调整"不平等关系"或"屈从关系"的观点是一个必须纠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杜洁 《中国妇运》2014,(1):14-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这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本刊特设专栏,回顾历史经验,聚焦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三个平等的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入总结和探索实现三个平等的经验、路径、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冉秀 《前沿》2012,(18):137-138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语言,主要用于刻画人物个性,使作品内容更生动形象.在文学作品的对话中,常常会根据人物的话语特性和特征,而是用很多表达个人感情的感叹词,在口译时由于可以即时地运用相应的语气和表情,因而能够比较正确地将话语者的感情传达到译入语中.但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对话中使用的感叹词,我们怎么才能以书面的形式准确地表达话语者的心情和语气,著名翻译家奈达提出的动态翻译理论,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中对话语料的翻译很适用.本文拟以林少华翻译版《挪威的森林》中的感叹词的翻译为例,以奈达的动态翻译理论来剖析作品中‘まあ’的动态翻译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