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首先建立了立体足迹特征检验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于残缺足迹。在上述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模糊数学原理提供了隶属度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勘查实践中,经常遇到面积小、立体感不强的残缺立体足迹.对这类足迹的拍照,如采用标准镜头加接圈的方法,则因拍照距离太短,影响拍照效果;如不加接圈直接拍照,则因成像太小,残缺立体足迹的细微特征无法显示,因而成为刑事照相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实践发现,采用中长焦镜头加接圈,再辅以适当的配光进行拍照,则较好地解决了对残缺立体足迹进行拍照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1983年,我区某县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现场勘查中仅提取到一枚残缺不全的立体赤足迹。经检验,足迹为后跟部分,反映出的后跟大小、形态、落脚点、重压面的形态位置等特征均与嫌疑人赤足足迹样本后跟部位反映的特征相同,但缺少特定、稳定的特征,后我们利用两者后跟后缘所反映出的裂纹痕迹形态和位置的关系,认定了作案分子,破获了此案。  相似文献   

4.
足迹提取是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承痕客体的复杂性,足迹的显现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粉尘地面的立体足迹的提取仍是一大难题.粉尘地面立体足迹是指承痕客体表层覆盖了较厚一层质地松软、干燥的粉尘类物质的足迹,如水泥粉、石灰粉或其它类似物质.由于粉尘地面立体足迹的承痕客体的理化性质特殊,不宜采用常规的静电吸附法,用拍照提取和制作石膏模型等方法提取也不理想,因此其提取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在我国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起步于50年代,当时还是处于少数人掌握的经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马玉林先生的步法追踪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沿着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两条线索,使足迹检验的科学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在足迹认定人身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检验方法。为了实现足迹检验现代化,笔者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制了“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介绍如下。1“系统”性能与功能1.1原理人体站立或行走条件下,脚掌…  相似文献   

6.
王正鹏  王鲲 《法制与社会》2014,(11):185+195-185,195
本文主要是通过介绍粉尘地面立体足迹的形成、作用原理、几种常用固定剂的性质,分析形成足迹的粉尘颗粒的大小及松散程度,运用胶体与表面的吸附作用,聚集作用,以及亲液胶体的成膜对粉尘地面上的立体足迹的固定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介绍粉尘地面立体足迹形成机理来分析确定不同花纹足迹的反映情况及稳定性,以及不同固定剂与粉尘的作用情况;然后通过对不同花纹的足迹在不同地面上进行实验比较,其选用手法与试剂不同使得固定的立体足迹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粉尘地面上大小花纹立体足迹的固定可以使用不同手法、用量及固定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刑事技术工作中,经常遇到现场检材和比对样本是否同一的问题。目前,我国刑事技术工作者处理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经验地分析鉴定,即使有部分同志进行定量化处理,所用的检验公式大都是法庭科学中和当前国际上仍然主要采用的著名的J·parker(帕克)公式:  相似文献   

8.
1993年1月3日,某车站发生一起车盗案件,在路基下的蚕豆地里发现犯罪分子留下的立体足迹。因经验不足,误用受潮的工业石膏灌注制模,结果3天后仍未凝固,呈粘糊状,无法提取。后在该蚕豆地里进行实验,用医用石膏进行补救取得了成功,下面简要介绍提取的方法: (1)用一把小汤匙,把足迹上呈粘糊状的石膏轻轻地取出,取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破坏底层的痕迹,约取出三分之二即可; (2)在痕迹表面均匀地洒上一层医用石膏粉;  相似文献   

9.
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影响,每个人步法特征是有区别的。人在行走时,全脚自后跟起逐渐脱离地面,在最后离开地面的前尖部形成了起脚特征。落脚特征则是行走时,最先接触地面的后跟部位形成的特征。鞋底磨损特征对不同种类的鞋子鉴定技术,在实际检验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起落脚特征。这说明,识别和掌握起脚和落脚特征是检验鉴定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反映形式和程度差异很大,准确识别和判定的难度较大。笔者根据办案实践,体会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0.
2010年2月20日,某县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件,现场勘查过程中,在一居民住户门前新建的水泥路面上发现数枚与中心现场嫌疑人所留同一种类的立体足迹。由于承痕体为已凝固的水泥地面,如使用石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30双不同鞋号的拖鞋进行观测研究,初步摸索出拖鞋足迹特征变化的规律性和分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以往计算年龄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误差较大的情况,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实用、准确的年龄分析法。 1 分析年龄的依据 1.1根据现场上成趟足迹反映的特征去分析 利用每一枚足迹所反映出的步幅、步态特征,对所反映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究,根据几个不同的足迹来相互印证其特征的稳定程度,一但发现特征有很大的稳定性(一个特征在几枚足迹的相同部位出现)即可根据该特征的形态和种类及形成机理来确定年龄阶段或范围。比如:成趟足迹中步幅较大,运步利落有力,步角小,步宽窄,其步态特征为前掌压痕重,前尖出现蹬挖痕,积极特征反映明显突出,则可将年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比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形象特征具有形状不规则、不稳定、难以量化的特点,因此在检验中常难以统一标准,尤其是对于鞋印、袜印等痕迹,往往因为特征点少、形象不明显、部位残缺等原因,导致难具有排他性特征组合而无法给出认定结论。笔者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痕迹进行坐标定位、达到精确量化,使同一认定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不同种类足迹的同一检验中,那些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往往容易被忽视,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特征在检验中加以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实践证明,这种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与反映在足迹当中的各种特征一样,它的形成同样与一个人的脚型和行走运动习惯有直接关系,充分认识利用足迹边沿特征,对不同种类足迹进行同一鉴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论述了鞋内穿用特征的形成原理,表现形式及特点,以及鞋内穿用特征的变异性,并利用鞋内穿用特征进行足迹检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各类犯罪现场中,足迹往往是罪犯必留的罪证之一。通过对足迹的测量,推断罪犯的年龄、身高、鞋号以及步幅特征,对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新型足迹测量工具——综合足迹尺。使用这种新型工具可以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犯罪现场中,足迹往往是罪犯必留的罪证之一。通过对足迹的测量,推断罪犯的年龄、身高、鞋号以及步幅特征,对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新型足迹测量工具——综合足迹尺。  相似文献   

18.
入室盗窃案是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发案率最高、破案率最低的一种刑事案件。并案侦查是侦破这种案件非常有效的方法,而充分利用犯罪足迹进行并案侦查,则是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的重要途径。 1997年4月12日上午,杭州市江干区采荷青莼8幢702室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嫌疑人系用口宽为0.5cm的螺丝刀撬坏了厨房上端的换气扇,并由此处入室。现场中心部位卧室已被大面积翻动,由于被害人多次进出现场并翻动物品,现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给勘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面对这  相似文献   

19.
孟小平 《刑事技术》2003,(Z1):25-25
1案情简介1998年3月15日,鄂州市一住宅区离休干部(女,50岁)被犯罪分子杀死在家中,现场勘查中,在死者卧室油漆地面上遗留有穿袜足迹两枚,系灰尘减层足迹。拍照时,由于地面反光,无法从垂直角度拍到理想照片。后经静电吸附提取拍照,效果较好,同年4月28日晚,该住宅区又发生一起重大入室盗窃案,犯罪分子采取同样入室手段盗窃各种贵重物品价值万余元,现场勘查中,在入口窗户下靠墙的一排方凳上提取穿袜足迹一枚,同时提取了数枚清晰的指掌纹。两案是否同一人所为,笔者对现场足迹进行了检验排查。2检验2.1现场足迹的检验两起案件现场足迹均系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0.
在办案中利用鞋底凹陷特征进行足迹同一认定技术我们已运用多年。该检验方法能解决疑难案件鉴定中遇到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在磨损特征未出现、其它特征又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时,可利用鞋底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