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民导刊》2006,(8):26-27
编者的话:在重庆市人大农委“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研究”座谈会上,多位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对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颇多感慨。特编发此文,期望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有点启迪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分项论述之首。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统筹兼顾。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思路分析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促进农民增收的多样性。一是增加农业收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采取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措施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民历来重视住房的建设,生活改善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盖新房。各级政府也很重视新村的建设,各地都树立了一批新村建设的典型。自从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对新村建设更为重视,一股新村建设的大潮即将兴起。为此,必须加强对新村建设的正确引导。一、防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前政府总理、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去年年底时曾对中国记者坦言,“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句话不禁让中国众多记者愕然。而最近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赵相弼博士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学术报告中同样也是直言不讳:“中国学习韩国‘新村运动’,更应该关注的是韩国的经验与教训”。这让观察记者萌生了采访赵相弼博士的念头。观察记者:您是从何时开始研究“新村运动”的?又为什么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决心研究此问题?  相似文献   

5.
走进广西全州县凤凰乡金潭新村,眼前是一派环境优美、村兴人美的喜人景象:一排排贴着泥黄色瓷砖的两层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中,一条条洁净笔直的水泥道路连接四方……“村官”蒋礼林主任说,我们金潭新村是洪水“冲”出来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设起来的美丽新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角,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与呼!这是当代广西杂志社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十五”以来,我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以扎实的基础和稳健的步伐顺利实现了“双过千”,广大农村也展现出了蓬勃的新活力!“活力”即“魅力”,也就是“榜样”!今日农村,已有为数不少的榜样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军。因此, 本刊特设“乡村示范”栏目,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推介新镇新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全区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范例,欢迎大家来稿。  相似文献   

7.
创建载体 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昌荣 《政策》2006,(3):38-39
近年来.英山县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广泛开展以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文化中心户为载体的新村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霖 《新东方》2006,(9):54-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战略的全局,做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无疑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但要总结推广国内的有益经验,还要借鉴国外的好的做法,从而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上一世纪70年代初,在韩国发起推广的新村运动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实施背景。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61年,朴正熙…  相似文献   

9.
苏星  胡先友图 《当代广西》2013,(12):M0001-M0001
多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构建起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村屯示范带,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致富新路子,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恭城对“富裕生态家园”的定位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通过对新村山、水、田、林、路实行科学布局,打造“最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图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恭城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相似文献   

10.
邹徐文  刘娟 《群众》2006,(7):35-37
近年来,我们沛县立足于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积极从县域层次破解“三农”难题,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要求,着力构建组织管理、富民促进、文化教育、新村建设、服务保障“五个体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  相似文献   

11.
孟法明 《今日浙江》2005,(24):34-35
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从学习和实践看,我们认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以发展为基础,以统筹为手段,以和谐为目标,结合诸暨实际,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村风文明、民主管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具体地说应包括6个方面内容:即新村庄、新环境、新经济、新农民、新风尚和强班子。新村庄是前提,新环境是核心,新经济是基础,新农民是根本,新风尚是灵魂,强班子是保障,“一强五新”共同建设现代“新农村”。一、分批实施,建设“新村庄”。直观地讲,一个村庄破破…  相似文献   

12.
从大寨陈永贵到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民角度解析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样,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才不会被误解为单纯的新村建设,甚至搞成另一种形式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鄂州市文明办在开展文明新村建设中,以湾组为单位,建立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文明新村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何泽洪 《新重庆》2006,(11):22-23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赴韩国新村建设专题研讨班学习,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使我对韩国农业的变化及其新村运动有所认识了解.尤其是该国农业的发展和新村运动的阶段性发展。韩国政府在此过程中因势利导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的感受颇深.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现结合实际。就重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谈点个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最近,我们对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朱集镇四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期通过解剖四新村,总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推进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恩施市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源于恩施市委、市政府领导与组织全市开展的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这个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问世,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7.
李传寨 《政策》2007,(2):23-25
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以“一建三改”为重点,以“五通八有三无”为标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36个试点新村均取得明显成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民风村貌明显改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试点新村中,7  相似文献   

18.
《湖北宣传》2006,(2):22-23
30多年前,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韩国政府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简称“新村运动”),较好的解决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实施我国“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特刊发此文,以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5日,浦城县富岭镇双田村,秋阳下尘土飞扬,机器隆隆,运砖块、运砂石料的装载车来回穿梭,砌砖块的泥水师傅和建房主人忙个不停。施丁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新村建设场景。建房户吴江民心怀感激:“新村建设是吴明标代表为大伙办的又一件实事。”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结合文县实际,现阶段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排除与发展不相和谐的“音符”,努力做到“十个坚持”,为文县快速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分析县情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对于文县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县来讲,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文县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分布,但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富集,但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许多地方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但由于受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多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