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家龙 《法制博览》2010,(14):48-48
蒙。我说的“蒙”,读第一声,是瞎蒙的“蒙”。譬如: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主持人出几个选择题,答题人答不出:“那我就瞎蒙一个吧!”我苦思冥想,发现,所谓爱情。其实就是蒙。  相似文献   

2.
寒一洋 《工会博览》2006,(12):31-31
新华出版社的一个编审老师说:“现在说相声的火了郭德纲,传媒圈里火了孙虹钢。”孙虹钢是谁?畅销书《工作就是生意》的作者,“前程无忧”网站《人力资本》的主编,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找工作》的节目主持人。拿他蹿红的速度跟郭德钢比有点夸张,但他那本《工作  相似文献   

3.
刘晓川 《工会博览》2013,(35):54-54
记得曾看过江苏卫视的著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上来的男嘉宾介绍自己说:“有人说我很文艺,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文艺。”而台上的女嘉宾却对他说:“你不仅文艺.而且很娘!”这段对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4.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5.
锁忆父亲     
朱家托 《工会博览》2006,(22):39-39
父亲。这个名词的精髓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那什么是“矩”呢?《辞海》上说:“为方之器”。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7.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8.
唐山 《南风窗》2014,(21):96-9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孔子到郑国,弟子走散,—人站在外城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如皋陶,肩如子产,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没精打采之貌,如丧家狗。”子贡告诉了孔予孔子笑道:“形容我的相貌,未必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相似文献   

9.
尤蕾 《南风窗》2013,(1):78-81
与质疑相比,柴静更喜欢说她是在与被采访者进行一场情感流动。她说采访是一场生命的往来,两人之间一定不能隔。干脆就让自己骑在马鞍上随着马背起伏,双方都忘我才是最好的采访。第一次见到柴静,是在她新书《看见》的首发式上,一袭黑衣裙,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此刻,《读库》主编张立宪希望36岁的她能够面临更残酷的真相,更深入地怀疑人生,因为这个年龄,还远远未曾看透人生风景。柴静说,自己还是一片未曾完全舒展开的叶子,蜷缩着的身体中仍积聚着一股"青"劲,一如年少时的她。当央视纪录人陈虻问"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她答:"新闻当中的人。"  相似文献   

10.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  相似文献   

11.
段子     
王斌 《工会博览》2010,(14):53-53
点名 课堂上老师点名:“刘华!”结果下面一个孩子大声回答:“Yeah!” 老师很生气,说:“为什么不说‘到’?”  相似文献   

12.
谁的喉舌     
总理朱镕基前些时候视察中央电视台,说《焦点访谈》节目越办越好,并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留给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最引起我留意的字眼,还不是朱总理特别强调的“舆论监督”,而是“群众喉舌”四字——很久以来,不都是说“党的喉舌”的吗? 不过,这也不是朱总理的创新,倒是复  相似文献   

13.
段趣 《工会博览》2014,(12):38-38
吃完晚饭,我和老婆都懒得洗碗.我提议:“要不咱们猜拳吧?输的人洗!”她摇摇头娇羞地说:“才不要呢,人家是淑女来着,猜拳这么粗鲁!”我想了想又提议:“那咱们猜硬币吧!”说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突然她抬起手给了我一巴掌:“你敢藏私房钱!”  相似文献   

14.
我们恋爱吧     
(一)一只乌龟对另一只乌龟说:“我们恋爱吧!” “不行,我还没成年呢!” “那我可以等,你说多长时间吧!” “一万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际权威专家测试,一个人对电视节目的强烈兴趣最多只能持续四十五分钟,一旦超过,就会精神涣散。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每集的时间长度都是四十五分钟,极少例外。也因此,国际间电视连续节目的买卖,也以每集四十五分钟为统一计价基数。我买回彩电的当晚,便应验了权威专家的测试。那晚我是这样看电视的:电视报上预告二十点十五分有一个叫《××续集》的连续剧在某台播映。为了看这个大名鼎鼎的节目,我匆匆忙忙调好频道。预告时间过了四分钟,广告播完,我正准备开开“续集”的眼界,屏幕上推出节目!《××大赛花絮》。“花絮”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推出《××旋律》;“旋律”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播“续集”特约广告;“续集”特约广告做完,这才  相似文献   

16.
“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这样说。 威廉·立格逊在他的《我如何  相似文献   

17.
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帝国的礼仪之邦,留下来的都是上流文化。中国人梦想跑步进入上流社会,事实上是一种返祖术。 章诒和先生去医院看望朋友,她的惯例是亲自下厨,备齐四样菜品送至病房。她对美食的热爱和研究以及拥有一手好厨艺是大家闺秀的必备。有一次《新周刊》记者跟她聊天时,她说:“北京的四合院都应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语意之尖刻绝望,一时令人回不过神来。她的书在香港出版时名字叫《最后的贵族》。  相似文献   

18.
一凡 《法制博览》2011,(5):57-57
1929年夏,田汉率南国剧社来南京演出,剧目中有他的新作《孙中山之死》。 刚到南京,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戴季陶就邀请他们到羊皮巷戴公馆作客。田汉一行抵达戴宅,戴季陶说了一些欢迎南国社来南京公演的客套话,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你们这次带来一个剧本《孙中山之死》,这似乎要慎重考虑一下!孙总理是我们的国父,去世不久,我们不忍心把他当成剧中人搬上台去表演!希望寿昌(田汉字)先生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9.
北京。8月17日,交管部门宣布,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新开通的朝阳北路类似大的停车场!”一个网友这样叹息。 上海。电台的招聘节目里,提供了浦东某大卖场促销员的岗位,底薪700元,根据业绩有奖励。一名家住宝山区的45岁下岗女工急切地说:“我可以去,坐地铁到人民广场,再转52路。”出租车司机说:“这种人,不要太多啊!”意思是很多。很多低收入、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侯宝林说过:“几乎所有的传统节目,我都是‘偷’来的。”他还常常幽默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又是偷,又是抄,果真如此吗?一点不假。据他自己说:《戏剧杂谈》得力于绪得贵,《关公战秦琼》受益于张杰尧,《三棒鼓》是阎效儒的指点……好一个高明的大“抄”家。“抄”要抄得巧,抄得妙。巧抄、妙抄的本身就是“创”。青年幽默画作者郑辛遥从一件印有海洋、帆船、天空的普通汗衫上得到启示,“顺手牵羊”地“偷”了,又抄了雨果的几句名言,“创”出一组颇有味道的幽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