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硕士生招生考试是招生单位与考生相互选择的选拔性考试,是双方建立录取关系的过程。本文拟从契约视角,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实际工作,对招生单位发布招生简章、考生填写报考志愿、招生单位组织考试录取等环节进行分析,对构建规范制度进行探索,确保考试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实现招生单位培养资源与考生科学配置,积极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从优先到加分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这一政策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制度。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改革了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名牌大学大都设有法学部(即法学院)。日本没有单独的法律大学。法学院均设立于综合大学之内。全国七十所大学设有法学院,占全国正规大学的百分之十六点二,在校学生达十三万多人。在日本,法学是大学院系中倍受重视的专业,报考法学院的人日益增多,但招生名额有限制,考试严格,相对说来学生录取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社会》2011,(11):27-29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部委于2003年3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表述,高考体检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对所有考生权益的保护。这里所说的考生权益,理应包括考生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个人隐私权得到尊重等最基本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每年 ,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奔赴三十多个省市共进行为期长达一个月的招生录取工作 ,所花的费用数以亿计。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考人流的大量增加 ,这项费用更是有增无减。那么 ,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做到省时、省钱又省力呢 ?现在 ,人们惊喜地发现 ,因特网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今年 ,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福建、云南等 1 0省 (区市 )共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 40 0余所高校进行了网上招生录取试点工作 ,网上录取总人数近 2 0万人 ,其中近 2 0 0所高校在京、津、沪、辽、鄂、…  相似文献   

6.
人的成功,总是与荣誉连在一起。赵中林是一个成功者。他是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作四有新人“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教师辅导特别奖”获得者,晋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省、市有关单位还多次给他记功授奖。近年来,晋城市四中无论中考还是省市统考,人数总平均分数、平均及格人数、平均及格率、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项考核均居市直中学之首。1995年5月、1996年5月晋城—中提前单独招生中录取人数和高分人数获第1名;1997年中考更是喜人,中专达线人数市直5所初中165人,而四中就占71人,占44%。今年中考又传佳音,中专、高中达线考生达85人,在市直学校中遥遥领先,受到社会、家长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开辟司法审查介入高等教育之先河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进步,1999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博士学位行政诉讼案,2000年杨金德诉上海财经大学案,2001年黄渊虎诉武汉大学履行法定职责案等教育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案情渐趋复杂。法院受理与否以及如何裁判,不仅直接关系到个案的公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司法的看法以及对法治的认识,对于教育领域的法治化进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林群英诉厦门大学博士生招生录取案”被称作“中国博士生招考第一案”,本期约请参与该案审理的法官李辉东、林伟斌与学者吴鹏围绕博士生招生录取行为是否可诉行政行为、录取条件的界定等问题展开探讨。希望给相关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提供一个参考,也欢迎广大读者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2015年4月,常春藤盟校放榜,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数量是8所盟校中最多的,也创下哈佛大学历年之最.放榜后,亚太裔公共事务联盟发表声明,对哈佛大学的招生录取政策提出质疑:“哈佛大学的招生录取政策令人不安,因为此录取政策对亚太裔美国人群体似乎具有歧视.具体来说,这个录取政策看上去对招收华裔美国人特意设置了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9月4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9月4日新华网)不分文理科,有利于推进通才教育;改革外语考试方式,有利于推进外语回归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政府法制》2006,(15):9-11
女童上不了学,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农村出嫁女分不到承包地……诸如此类的消息频频见诸媒体,渐成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陷入困境的为何多为女性?这一切,莫非都是性别惹的祸?其实,女性在教育、就业、财产分配等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恰恰证明,性别歧视,不仅影响着女性的个体命运,也损害着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教育,失衡的起点2005年8月下旬,各大高校的招生录取已经收尾,有媒体却爆出一条刺人眼球的消息:北京一家著名高校在小语种专业招生中,对男女考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文理科女考生录取分数线竟然比男考生分别高出8分和17分,理由是“为…  相似文献   

11.
异地借考:看上去很美很实用 根据近日出台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五章第21条规定:因公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的人员或其随身子女,确需在其工作或学习地借考的,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由考生向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地及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招办提出申请并经同意后,可在考生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处理.  相似文献   

12.
二、近年我省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从我省工作看,这几年在教育改造工作上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突出抓根本,树立“大教育”的新理念。我省在近年来教育改造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狱政管理是前提基础、生活卫生是保障、狱内侦查是预防、教育改造是根本,把教育改造作为一条主线,向教育改造要安全、要稳定、要效益,突出教育改造在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主旋律”地位,真正使教育能够贯穿于罪犯的管理、学习、生活、劳动等全过程。一是加强领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粤一网友在网上报料,称看到学校发送给家长的材料中有关于深圳中考录取优惠措施,其中有一条荒唐的规定:"对于深圳金融界高层的子女,加10分投档录取."该网友感叹.这真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啊!"要知道加10分,就超过了多少名学生?据悉,加分文件由市教育局下发,名为<关于深圳市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意见>,在深圳已经试行了好几年.(4月19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0,(11):30-30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全面推进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公平,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率均在99.9%以上。2009年有19个省的录取分数达到历史新高,有10个省超出当地一本线80分以上,有21个省超出当地一本线60分,在30个招生的省(区、市)中,平均录取分超出各地一本线达到68分,比前两年的52分高出16分。自2008年以来,在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零断档”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考招生的无区别对待,即确立一个中立标准———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录取,虽然能够根除故意歧视,但不能消除事实歧视。而以消除事实歧视为目的的补偿平等、优先录取,只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不具有普遍意义。高考招生平等保障,应是与正义社会相契合的参与平等,社会各基本派系(如民族、地域)都应有适当比例的合格考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意味着,当无区别对待招生损害了正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域因素在高考招生中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铁桥 《政府法制》2007,(12):44-45
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在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都存在着不少严重问题。根据教育部这些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要求,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应包括:高等学校全称、学校地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相关说明、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及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但是,看似规定明确,可有些高校的招生简章却于出种种目的而陷阱重重,蒙蔽误导了考生。这里我们列举部分高校招生简章中的常见陷阱,提醒考生在报考学校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相似文献   

17.
事实胜于雄辩,而中国大学招生的地方保护主义早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看看下面这组国内顶尖大学的招生指标分配图,招生指标的地方差异可谓昭然若揭。以2009年为例(往年数据大同小异),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在北京市投放的招生指标是每万名考生66.8名,在天津是10.2名,在上海是4.8名,全国平均是2.2名,在山东与河南分别是1.1名和1名。经常听到考试大省山东与河南的考生抱怨录取标准不公、考试压力过大,这些当然是事实;不过从北大的录  相似文献   

18.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09,(18):16-16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革高考录取办法,有效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陈年积弊,我们呼吁了N年了,可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在今年的山东高考招生中,在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试点,让人们看到了“人下来”。尽管,现在还只是小范围的试点,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辛慧芳 《政府法制》2006,(14):36-37
2006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各种招生欺诈也紧随而来。家长望子成龙,考生求学心切,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家长就想为孩子安排一个好学校,花一点钱无所谓,这是每个家长的心理。正如“高招骗子”所说“:这些人摸不清套路、搞不清‘坨数’,又出得起钱,不赚白不赚!”这些话值得深思!在这个时候,有关考生与家长应该摆正心态,假如离名校的录取分数线有很大差距,那么就不应该再期望通过一些“旁门左道”来获得名校的入门资格,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为了帮助家长认清这些陷阱的真面目,让骗子的招数暴露在阳光下,笔者结合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某邮政机关投递员的工作失误,一国家正规中等专业学校的新生录取通知书被迟延投递达40余日。视上学为跳出农门唯一出路的农村少年徐伟,因报到时间太晚而被此中等专业学校拒之门外。徐伟失去了接受国家正规教育的机会。1996年11月12日,16岁的农村学生徐伟在监护人徐超(徐伟之父)的领护下,向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呈递了状告某邮政机关的民事诉讼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