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昕 《友声》2013,(3):3-5
<正>2013年是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应全国友协邀请,美国尼克松基金会代表团一行45人于5月2日至10日访问北京、杭州和上海,重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旅,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41周年和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代表团成员包括尼克松总统的外孙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及夫人、  相似文献   

2.
肯尼迪与尼克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60年底,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为了入主白宫,进行了激烈的竞选.由于当时在美国,电视已经比较普及,电视宣传已有相当大的影响.于是,两个人决定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上,第一次通过电视辩论,最终决出胜利者.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活动家,但其从政之初就与媒体结怨。媒体对他的报道和评价更多是负面的,他对媒体也少有好的印象和看法,双方关系一直很差,冲突时有发生,直至对簿公堂,最后发展到媒体将“水门事件”曝光,尼克松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辞职的总统。考察尼克松与媒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尼克松本人和美国的新闻媒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世纪回眸     
1972年-1976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对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周密安排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在位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进行了历史性会晤,尼克松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两国最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同意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军…  相似文献   

5.
“我肃立在已故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夫人的墓前,默默地向他们致以敬意,这使我回忆起25年前尼克松总统为使中美两国相互接近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中美两国青年,应该维护这种友好关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6.
宁夏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探索和实践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回民自治政府诞生地.  相似文献   

7.
身影     
印度首位女总统帕蒂尔宣誓就职中新网7月25日消息,普拉蒂巴·帕蒂尔已于当日宣誓出任印度首位女总统,她是印度历史上第12位总统。当地时间7月21日,印度选举委员会宣布,在此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总统候选人普拉蒂巴·帕蒂尔以明显优势赢得总  相似文献   

8.
记忆     
破冰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抵达北京天竺机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手相握。尼克松在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尽管尚没有正式建交,但两个敌对的国家自此打破了隔绝二十多年的坚冰,掀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04,(2):30-30
尊敬的议员先生: 此信意在表达我对最近台海形势发展的忧虑和寻求您对自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访华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的支持。我是大华盛顿地区的居民,是您在华人社区的支持者。我非常感  相似文献   

10.
律师成了CEO     
一把手是谁?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2004:1~-美国总统大选。布什再次当选。布什的胜利是共和党的胜利,布什的胜利也是工商管理硕士的胜利。工商管理硕士出身的布什战胜了一位律师出身者的挑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当过检察官。历史上美国总统就经常是律师出身,克林顿、尼克松、罗斯福,都是律师出身。  相似文献   

11.
卞庆祖 《友声》2012,(1):3-5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访问,开启了新中国与美国交往的历史和"中美接触的新时代"。40年来,中美关系持续前行,发展到现今的深度和规模,出乎人们预料。跌宕起伏,反复曲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八月十九日,李登辉在日本《文艺春秋》专访中,就克林顿访华以及"三不支持"政策,作了种种辩解。李登辉说:"台湾和日本国民对这次克林顿总统访华,也许会以为美国已推出新的中国政策或台湾政策、日本政策的印象,这是不正确的,事实情况完全未改变。"显然这是有意淡化、贬低克林顿访华的深远影响。事实上,克林顿访华本身就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新突破,其意义和当年尼克松访华一样,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人评价当年尼克松访华是"敌视中国"的表面终  相似文献   

13.
徐蕾 《前沿》2011,(14):162-165
现代环境外交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同步于世界环境外交的发展。环境安全的深化与环境运动在美国的兴起促进了美国环境外交的早期发展。在不同的总统任期内,由于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左右摇摆,曲折发展。纵观二战后美国环境外交经历了几个典型的历史时期:尼克松总统的积极推进时期,里根总统的停滞时期,克林顿总统的高潮时期以及小布什总统的倒退时期。  相似文献   

14.
韩国总统选举之后,朝鲜半岛局势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朝鲜和韩国都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上台执政刚满一年,处于巩固接班体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键期。而韩国新当选总统朴槿惠今年2月上台执政。一些舆论认为,朴上台后对朝政策既不是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也不是李明博的强硬政策,而会走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友声》2002,(3)
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应对外友协的邀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行12人于4月12至16日访问了北京、上海和苏州。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70年年代,当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越陷越深,而调查此案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正准备向尼克松老巢挺进之时,来自白宫的压力已然如泰山压顶一样压到了司法部长理查森肩上,他被奉命要求解聘独立检察官考克斯。  相似文献   

17.
无奈的诡辩     
今年8月1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日本《文艺春秋》专访中,就克林顿访华以及“三不支持”政策,作了种种违背事实的解释,道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态,同时,也表明他仍在继续坚持其顽固立场。台湾当局领导人说:“台湾和日本国民对这次克林顿总统访华,也许会以为美国已推出新的中国政策或台湾政策、日本政策的印象,这是不正确的,事实情况完全没有改变。”显然这是有意淡化、贬低克林顿访华的深远影响。事实上,克林顿访华本身就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新突破,其意义和当年尼克松访华一样,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人评价尼克松访华…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傅颐 《两岸关系》2004,(2):46-49
1972年2月21日是令世界震惊的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中国进行被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今年已经84岁的熊向晖当年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尼克松访华前后的中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从苏哈托军人集团执政32年到随后的哈比比、瓦希德、梅加瓦蒂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三代政权,均让选民大失所望,特别是梅加瓦蒂领导的民主斗争党是以推动民主改革为宗旨而获得执政机会,但也是以失去民心而失去了政权.在今年全国大选期间,苏西洛以变革为口号并以清新、廉洁形象击败了现任总统梅加瓦蒂,入主独立宫.但他能否让老百姓的愿望得以实现,并在关键的百日内初见成效,将成为这位候任总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吴侠 《前沿》2013,(22):35-36
土耳其与叙利亚的关系曾因为领土争端、水资源等问题一直比较紧张.自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以下简称“正发党”,AKP)执政后,土政府积极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两国度过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然而这种亲密关系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急转直下,土耳其介入叙利亚危机的一系列政策使其成为反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急先锋”.随着叙局势的发展,土耳其并没有看到叙总统阿萨德下台的局面,对叙政策带来的挑战却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