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世海 《人民论坛》2013,(12):222-224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求来提升消费水平,以及降低农村生产和经营中的交易费用等;媒介使用的普及,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与媒介有关的职业等方面的途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媒介使用又出现新的趋势,值得持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农民贫困新特点与民间组织参与式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旧的贫困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用社会化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为此,国家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针对农村贫困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缺乏外界支持,民间组织应努力完善各项功能,以提高农民利用外界条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疗救助     
《政策瞭望》2004,(1):35-36
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意见>指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损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3):92-92
王三秀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8期撰文为,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运作管理问题,直接制约着反贫困绩效的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应当创新,而真正确立贫困农民反贫困的主体性地位则是创新之根本。贫困农民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贫困治理的观念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决策者创建的移动交互信息平台较少等原因,决策者和农民之间缺乏互动,不能真正了解农村舆情,更不能及时引导农村舆情。对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创建多种形式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尊重社情民意,及时发布符合农村网民接触习惯的信息,定期培训农村"意见领袖",提高农民媒介素养,对农村舆情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以此达到合理引导农村舆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法采集数据,了解陕西、贵州等8省区农村农民新媒体使用及信息传播状况,为探究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的路径和策略提供一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是迫切的,但农村信息传播的效果不容乐观;陕西、贵州等农村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使用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令人担忧。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构建统一的对农信息集成播控平台、提升对农信息产品的质量、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经验在于:将消除农村贫困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经济发展中消除贫困;注重提升农民的能力,鼓励通过自助、自立摆脱贫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以保证各种消除农村贫困计划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鼓励多种力量参与消除农村贫困事业,让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外国资本、农民合作组织等都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帮助农民摆脱土地束缚是解决苏北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清芝  杨雪英  魏范青 《前沿》2008,(12):72-76
导致苏北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受土地束缚的程度较深,优质的耕地资源、历史上无经商的传统、国家时劳动保护不完善及对“三农”利好的政策等因素导致和加深了农民土地的束缚,同时土地束缚产生了三个后果,这些后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农民对土地的束缚。因此,政府解决苏北贫困问题可从帮助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着手,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活土地、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责任是识别需扶持的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只要较弱的农村社区的发展速度快于较强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的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小,就会有更多的农村社区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最低目标.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进行重点调控.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救济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娟红  龙卓舟 《求索》2005,(8):62-64
农村贫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济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传统的社会救济模式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寄希望于在农村建立广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基本生产条件的具备是农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首要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救济问题,必须首先拯救农业,对农业实施救济,确保农民拥有基本的生产条件。科学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应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2.
戴以礼 《中国民政》2004,(12):24-25
我国农业人口多、比重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存在,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的政治稳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提升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需要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大筹措与整合资金的力度,实现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政策实施的动态检测与调整,建立健全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监督机制,完善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农民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春耕时节,农业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行业助残扶贫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提出了要求,也为贫困残疾人和全社会一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了一个好头. 按照2011年国家新颁布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以上,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2%以上.这些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劳动能力弱,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实现小康呢?  相似文献   

15.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我国建立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分别针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推进,两项制度分立实施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忽视农民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农民在经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从根本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二者缺一不可.在我国欠发达的农村,贫困往往只是表面的现象,掩盖着另一种更深层次的贫困:农民精神文化的贫困.在新农村建设的开始,建立崭新的农村文化,首先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文化灌注是必要的.山东省阳信县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的"十进村"工作,就是一种向农村地区灌注先进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通过对现阶段西部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农村贫困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本不足、外部环境制约和生产经营结构等问题,可以部分地解释贫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姜渊 《理论月刊》2014,(5):180-183
农民既是农村生态秩序的缔造者,又是农村生态秩序的直接受益者。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增进未来社会福祉的农村生态秩序,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的物质贫困与文化贫困、城乡二元体制的局限、民主制度的不健全、立法与司法执法的不完善与公共设施的缺乏等原因,造成当下农民主体地位在政治层面、利益层面、生态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缺失。剖析农民主体地位困境的成因是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重大矛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大部和南方一些地区频频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灾害尤为突出,农业损失十分严重,甚至使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重新陷入贫困.虽然各级政府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广泛的补偿和救济,但限于财力,不可能对所有损失都给予充分补偿.因此,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制度,解决严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这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讯     
江苏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出台了《江苏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苏民发[2004]5号)(以下称《办法》).该办法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将惠及全省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