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青年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等根本问题有不同的认识 ,他们对青年的社会性认识又有所差异 ,特别是在青年培养的目标、青年培养的方法以及青年思想教育的内容等方面。邓小平依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 ,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青年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指出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公平观的跃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是衡量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价值尺度。我国两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 ,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奋斗目标 ,但其公平观又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认识视角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成败背后 ,是两者对社会主义认识视角的显然差异。本文认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认识视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从结构维度到功能维度 ;二从强调人与人关系的解决到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 ;三从理想到理性。  相似文献   

5.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指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以崭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朱金  王微 《人民论坛》2012,(36):234-235
公平效率观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坚持将公平和效率做到高度统一;邓小平则吸取了毛泽东的精华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中更强调效率的作用。学术界应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理 《长白学刊》2000,(5):70-72,80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他们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必然趋于一致。由于历史的和国际形势的局限,前者显得不太成熟,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则更加完整准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特点。正因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更加系统具体,是继承和发展的结晶,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斌 《人民论坛》2012,(5):158-159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袖的实事求是思想,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者有诸多的相同点,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二者提出时历史背景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所以它们的基本内容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中,两个实事的侧重点不同,求的方法有所区别,是的内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和江泽民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总结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分析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探索 ,还进一步丰富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共同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文章认为,由于个人经历、时代环境的不同,两代伟人的民族理论形成各自的特点。文章指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毛泽东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体系。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体系的重心,实现了由生产关系向生产力的转变;把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作为主要方面考虑,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论”;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实现了由调整向改革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体系建立在对科学的生产力内涵认识基础之上。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也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毛泽东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存在着某些偏差。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出发,修正了毛泽东生产力观中的偏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力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它的创立和形成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物质基础薄弱这一现实,贴近改革开放的实践,把握当前时代特点,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增添了鲜活的内容,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史佩宇 《传承》2010,(9):4-5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禹国峰 《前沿》2007,3(9):8-11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就是异化劳动的社会生产方式说。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实现异化劳动自觉扬弃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劳动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侧重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绩效角度界定的社会本质观。这一社会本质观兼顾了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是两者的动态绩效的统一,为社会主义自觉地走向异化的扬弃提供了运行的张力。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维度,不论是在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系上,还是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上,均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7.
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精辟的概括。近年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邓小平的社会主 义本质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将从一个新视角——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三个角度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本质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理 《长白学刊》2001,(3):19-21
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体系建立在对科学的生产力内涵认识基础之上。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也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度和执行。毛泽东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存在着某些偏差。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出发,修正了毛泽东生产力观中的偏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力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新科学分析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想,对于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新科学分析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想,对于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