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根据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结合新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三条标准” )。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关于姓“社”、姓“资”的疑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论断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4.
简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文化意义刘淮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已经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过不少阐述,本文拟从文化学的角度谈点看法,以求对这一论断进行一些新的认识。我们知道,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如果从...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的著名论断。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又特别强调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舒红跃 《理论月刊》2001,3(2):40-41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且要学习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文化伦理观念。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目的的手段,人的标准比生产力标准更高、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就使得长期以来姓“公”姓“私”的争论有了明确答案,结束徘徊,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加速改革、发展生产力上。因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一论断的提出,被认同为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标志。思想解放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呼,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应运而生的。一方面,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实践又强…  相似文献   

8.
邬书林 《今日浙江》2008,(12):20-2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全面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指明了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关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人们解放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深人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抓住两个要点为了在实践中切实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它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而且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先行的铁路企业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  相似文献   

11.
以知识经济作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迎面走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能否顺势而谋,急迫直赶,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和争论的热点。邓小平同志早在1991年就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论断。他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人才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首先是科技竞争。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这种先进的、强烈的科技意识,使得总设计师站得高、看得远,使得他的全部思想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且与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相联系。知识经济的即将来临,充…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综合国力论”田宪臣“综合国力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综合国力论”,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竞争。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员要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竞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实,共产党员需要有知识的问题并非是今天才提出的新课题。几十年前.列宁就发表了著名的论断:“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也曾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可见,具有文化科学知识是共产党员和革命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规律阐述是颠不破的真理 ,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最终实现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共产主义实现长期性的论断 ,是建立在对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的“急性病”教训所进行的深刻而本质的总结基础上的。这是积极的论断 ,有利于提高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主义威望 ,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奋斗 ,实事求是地把人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现实应当做好而且又可能做好的事情上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六类人,归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最初的“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断和精神,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都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次解放,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的体现,为我们进行正确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沙蓬 《台声》2002,(12):13-15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说:“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7.
马巧珍 《前进》2000,(8):4-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的重大贡献,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人出发”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恩格斯晚年回答一位杂志记者问及“你和马克思的全部学说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的那句著名论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的宏伟事业就是为着全人类的解放,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承诺。人,就是人民群众,是老百姓,这是人们的共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①对于在此之后他又多次提出的这一论断,不少人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常常多有忽视,不是当作“引言”轻轻带过,就是当作“背景”和“缘由”提提了事,很少有人加以深入研究。我认为,邓小平这番话不是什么“白话”,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论断。弄清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在进入阐释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前,作为后者的前提和依据,预先要论及的。有鉴于此,特以拙作向同仁们请教。问题的提出邓小平这…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作出了反腐败“监督是关键”的正确论断。这些论断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