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4,(26):35-35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说文解字》曰:“辞,讼也。”笔者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里面并没有收录“辞”字。细想一下,在那遥远的上古时代,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甚至杀戮奴隶,没有法律没有法制,哪里有什么口供,统治者的权力就是法律就是口供。这样看来,甲骨文中没有“辞”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金文的“辞”字,已经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左上边是一只手(爪),左下边是用绳子拴着的一双手,右边是个“司”字,表示一个人牵着一个被绳子拴着的人去找专管狱讼的有司录口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实践劝辞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引起了一定反响。笔者认为,劝辞这一柔性手段为时下之需,能够促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打铁先要自身硬”。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一旦当选,除非因违法犯罪被查处,否则,无论是否离开原选区,无论能否履职尽责,都会一直“代表”到届满。  相似文献   

3.
《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新解周学军《尚书·吕刑》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辞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钧,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对其中的五刑、五...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最早尝试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作用问题,并经长期积累,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经验。最早见之于《周礼》中的“五听”:(一)辞听。即“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先分析供辞矛盾的地方,然后决定哪...  相似文献   

5.
铜镜在人们心目中,既是日常生活照容的器具,又是“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辞旨之温雅”的工艺美术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人这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无奈,但最无奈的莫过于年老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些诗句可以说最形象不过地道出了人生对老去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法学》1991,(2)
“五听”是运用察言观色的方法,通过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的考察,从而揭露犯罪事实,平反冤屈的审讯方式,它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主要的、经常运用的审讯方式。“五听”之说最早见于《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即在审判活动中,在原被告双方都到齐后,司法官吏须通过五个方面的考察,以判断他们陈述的真伪。“五辞”电就是“五听”。在《周礼·秋官·小司寇》中,对“五听”的方式作了具体的阐述:“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  相似文献   

8.
为自救,开淘宝小店“考虑到你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空姐岗位,公司决定予以劝辞。”2008年6月,李晓肮拿到海南航空公司的辞退书时,她的脑中一片空白,眼前一片模糊……  相似文献   

9.
诗经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助词,古称“词”。《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段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旧注常借用文辞之“辞”。如《诗·毛传》:“薄,辞也。”亦称“语助”,如郑玄《礼记·檀弓》注云:“居,读如姬姓之姬,齐鲁之间语助也。”亦称“发声”,如郑众《周礼·秋官》注云:  相似文献   

10.
秦策 《方圆》2023,(13):76-77
<正>《尚书·吕刑》曰:“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这要求司法官折狱必须听取双方之辞,方可斟酌定案中华法文明是延绵数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的价值理念、周备的制度体系与高度的社会共识是辉煌的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片言折狱”一词最早出自《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置于司法的语境,对其理解存在一些争议。关于何谓“片言”,学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片,犹偏也”;片言即“偏信一言”,  相似文献   

11.
释“”     
释“”施谢捷甲骨文里有一个“从幸从支”的字,写作下揭数形:《甲骨文编》把它隶定为(下文用“△”代替这个字形),当作未识字附在“支部”之末”[1];后来学者引用到有“△”字的刻辞时,多只作隶定而不加说明,或释为“执”字”’;近年有学者撰文考释此字,把...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字考释三篇施谢捷一、释“痞”甲骨文里有一个“从广从不”的字(下文用“△”代替此字),见于下揭卜辞;贞:弗?贞:其?王(占?)曰:吉。勿疾.《合集》808正、反辞中“△”字,过去或释为“不疾”二字合文,①或径释为“疾”。②我们认为,“△”字若释为...  相似文献   

13.
京晨 《政府法制》2010,(19):50-51
卖汽车的成模特经纪人 今年年初,在北京东单上班的白领火云(网名)辞了职。他原来的职位是某名牌汽车的小区域销售经理,月薪五六千元,而辞职后,他以“模特经纪人”的身份投身“人体摄影圈”。在北苑路一居民楼,火云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作为工作室。火云说,之前已有人在此操办活动,“刚接手过来,我玩摄影也就三四个月”。  相似文献   

14.
一身两任词现象探析沈孟璎乔俊杰一1.1笔者曾(1982)分析过新词“调价”,认为是当今一个罕见的正反义统一于一身的词。①联系到现代汉语中的其他一些词,并审视我国古代训诂学者“美恶同辞”的提法,本文打算用“一身两任词”为论题,分析并概括我们对汉语词汇中...  相似文献   

15.
剥掉“君子”伪装王映辉闲暇之时,翻阅一些旧报旧刊,偶尔翻及某党刊登我的一篇题为《反腐倡廉落实行动》的文章(1993年11月15日出版).文中疾腐败如仇、严惩腐败分子之辞,使笔者不禁为之叫好。待读罢全文,才发现作者署名竟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众...  相似文献   

16.
春节过后的一段时间是年度跳槽季,“金三银四”指的就是春节后的三四月份是职场人士跳槽的黄金时期。今年也不例外,“节后跳槽”成为了百度高频搜索词汇,甚至连不少公务员也加入了跳槽大军。据调查显示,七成人表示春节后想跳槽,90后多“裸辞”,成都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了12份辞职报告。职场人士普遍存在拿完年终奖换个工作涨工资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马谡信访有回音吴鸣声马谡失了街亭,自知“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便自缚于帐前。“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尽管蒋琬竭力呈辞,终究还是没有保住马谡的脑袋。马谡做鬼以后,仍向往人间,思念战事。他悔恨当初没有采纳王平意见,导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  相似文献   

18.
短讯     
《公民与法治》2008,(5):51-52
广宗县 “一年三考”副县长;永年县 保护奥林匹克标志;曲阳县 常委会委员全年三次不参加常委会会议劝辞;承德县 县委书记要求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做到“三个认真”  相似文献   

19.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成就了职业规划师邓克宇的精彩人生。 邓克宇在艰辛打工生涯中,靠顽强毅力考上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并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高级主管。就在事业达到巅峰状态时,他却突然辞去年薪达16万元的副总经理职位,执意当起“算命先生”。为此,亲友骂他“大脑神经短路”,相恋多年的女友同他分道扬镳。邓克宇无怨无悔,坚持为人指点迷津,掐指一算定乾坤。截至2007年5月下旬,他改变了600多名打工仔和大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中共沈阳市委专门出台相关规定对不发言、不提建议、不参加代表活动的“三不”代表设立劝其辞职或罢免代表职务的问责机制,虽然有利于激活代表的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解决代表履职不作为的问题,但其在彰显出不可小觑的制度力量的同时,亦显出些许法外“劝辞”之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