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官居内阁首辅,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可谓权倾当朝。然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注意整肃家风,列出“畏理守法”的家规教条,严格约束自己的子弟族人奉公守法,忠厚传家。他在家书中说:“如不违理,可保无虞,如其违理,易非所能庇也。”正是因为李春芳严于治家,才能使子孙谨慎为官,并使李家高官不绝,直至清代李楠,几代都被载入史册,有所谓“九世一品”之誉。而在李春芳之前的首辅严嵩、徐阶以及之后的张居正,都因权欲和贪欲过强而栽入深渊,并祸及子孙。时至今日,在对待如何“治家”、如何关爱子女的问题上,仍有两…  相似文献   

2.
魏锋 《特区法坛》2007,(3):53-53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前33集讲述的是倒严风波,其中粉墨登场的有五股力量: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以吕方、陈洪为首的帝党,以徐阶、高拱涨居正为首的太子党,以赵贞吉为代表的狡吏,最后是作为“民意代表”的海瑞。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私有化:导致官员腐败的核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华大学工学院薛长琴认为,虽然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教育,但在有的政府官员头脑中,领袖和群众、官员和百姓的关系问题、权力来源问题、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等并没有解决。对权力来源的认识问题没解决,直接影响到权力的反馈问题。如果他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他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就必须通过工作将权力反馈给人民,为人民造福。如果他认为权力是顶头上司给的,他就必然对上司负责,为上司效力。如果他认为权力是自己争来的,是用钱换来的,是自己“十年寒窗苦”换来的,那么他就必然对自己负责,为自己谋利。 共产党人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  相似文献   

4.
声音     
《法人》2009,(10):8-8
希望大家评价我没白吃饭 住房和城建部部长姜伟新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作为建设部部长,是否想过未来大家对自己的评价,他说,“希望大家评价我没有白吃饭,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尤其在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方面,做了一点事!”  相似文献   

5.
李景香 《政府法制》2010,(14):15-15
北宋年间,湖北爆发了瘟疫,百姓染病死亡无数,天空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就在这紧要关头,苏东坡不知从哪里捣鼓出一副灵丹妙药"圣散子",他配制好药剂后,大量分发给当地百姓,令人惊奇的是,瘟疫真的被控制住了。苏东坡成了人们的大救星,百姓自是对他感激涕零,又是跪拜又是道谢。苏东坡很是得意,说这“圣散子”是神药,能治百病,他嘱咐百姓,如果家中有人染病,就服用此药,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6.
仰视海瑞     
刘菲菲 《江淮法治》2011,(14):61-61
海瑞永远是一笔财富。海瑞用他的节操,显示了他巨大的人格力量,为后人筑起一道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明朝首辅申时行退休后,回到家乡苏州养老。在位时攒下不少银子,他寻思着扩建自家的宅院,无奈邻居家的房子坐落在东侧,恰好阻挡了申府扩建。于是,申时行派出管家去找邻居商量,打算给点补偿打发他搬家。  相似文献   

8.
<正> 三、首辅司法权与党争明代的首辅行使相权,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首辅运用相权,在各个部门安插亲信,以便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从而形成了一个以首辅为核心的官僚集团,这在当时便被反对派指为朋党。史称“明至中叶以后,建言者分曹为朋,率视阁臣为进退,依阿取宠则与之比,反是则争。”给事中和御史身居言路,是党争的主要角色。“世宗之季,门户渐开,居言路者各有所主。”这正是对官僚围绕首辅形成朋党以及进行党争的揭露。由于明代的首辅毕竟无宰相之名,以官制而论,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内阁的属官,首辅无统管六部的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难免遭到攻击。此外,首辅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狱学刊》2009,(2):114-114
游涵在2008年3月1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说,当《闯关东》在中央一台热播时,听到许多人对老朱家哥仨品头论足。其中许多人对老大传文颇有微词,说他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眼高手低;说老二传武敢作敢当,一点儿也不窝囊,关键时刻能站出来;说老三传杰聪明伶俐,厚道……如果老大真像人们说的那样窝囊,那么当他看到弟弟传武被日本人杀害后,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向森田开枪?  相似文献   

10.
廉洁是为官者应有的品格。纵观我国古今政坛,大凡廉洁奉公的为官者,总是从小处严以律己,做到俭朴无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明朝的海瑞是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廉洁、俭朴。海瑞一出任,就明令严禁学生给自己送礼。本来,学生给先生送点礼物,是人之常情,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微”也被海瑞堵住了。清康熙年间,张清恪因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督抚。亲朋好友听说后,纷纷提着礼物前来拜见。张清恪认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亲朋好友送的礼物一概拒而不收。海瑞和张清恪的做法似乎不近人情,实际上他们深知“防…  相似文献   

11.
丁锐 《政府法制》2010,(15):46-46
在人们印象中,明朝大清官海瑞似乎是个狷介乖僻、不苟言笑的人,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也称他是位“古怪的模范官僚”——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海瑞,无疑是明朝官场中的“犀利哥”,但他并非只求“犀利”不讲圆通,他也不乏幽默。  相似文献   

12.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明朝著名政治家,忧国亲民,不畏权贵,司法公正,为官清廉,与包拯齐名,被称为海青天。海瑞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以及民贵君轻的思想,都对他影响深远。踏进官场后,曾写下《严师教诫》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论述了做人为官的准则,作为自己一生的自警词和座右铭。后世史家将其赞为  相似文献   

13.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14.
卢金增  真正 《检察风云》2012,(13):26-27
昔日清廉局长如今记忆“混乱” “当年刘治温清正廉洁,为人正派,也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在记者走访中,熟悉他的人这样说道。 “客观地讲,以前我对自己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刘治温在后来反思走向犯罪歧途的根源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5.
警惕献珥者     
珥(er耳)是古代女子的珠玉耳饰。《战国策.齐策三》载:薛公田婴为了固宠取媚,总是投齐王之好。周显王四十六年,齐王夫人死了,有七个年轻的美妾都受到他的宠幸。田婴知道齐王想立哪一个为夫人,献上了七只珥,其中,有一只最漂亮,这便是“试金石”。第二天,他即劝齐王立得到最漂亮珥的那个妾为夫人。这当然合齐王的意,于是,齐王对田婴恩宠有加。象田婴这样的献珥者当今并不鲜见。你向他征求意见,他总是先问:“您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呢?”当你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便马上拍手称赞:“恰到好处,是最佳方案。”如果征求意见的场合是大…  相似文献   

16.
海瑞之苛     
中国古代,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凤毛麟角.包拯算一个,海瑞也算一个. 海瑞生不逢时,他生活在一心修道的嘉庆皇帝时代.他生于海南琼山,父亲早死,从小与母亲谢氏过着贫苦生活.谢氏教他读<大学>、<中庸>,海瑞学习刻苦,但屡试不中,直到他28岁考入县学,成了生员.  相似文献   

17.
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代,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日益腐朽。赋税劳役负担沉重。农民反抗连绵不断,明王朝统治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海瑞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大声疾呼“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他指出:“夫君子议事,必为久行计、为贪奸防”,(《海瑞集·驿传议》,以下凡引自《海瑞集》的,只列篇名)并且提出了完整的犯罪预防的思想。关于犯罪预防,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认识。海瑞继承发挥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海瑞十分重视以严刑峻法进行威吓:“惩矣而不能痛,痛矣而不能使之畏,是则有司之过”。(《督抚条例》)他还提出采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措施,形成一种严密的  相似文献   

18.
在含山县环岸镇攀桂社区任党支部书记时,我心里就时刻想着社区内的每位百姓,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百姓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征求居民对政府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当选县人大代表后,我更加注重平时的调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百姓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19.
山纪 《中国监察》2014,(5):63-63
季斯,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诱劝国君贪图享乐,逼走贤臣,导致国家陷入危险的境地。鲁定公时,任用孔子为大司寇。孔子帮助鲁定公整顿朝纲,用礼义廉耻教育百姓,使鲁国国泰民安,日益殷实。齐国的齐景公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本国大夫黎弥说:“鲁国重用孔子,对我国的威胁极大,这如何是好?”黎弥沉思了一会儿说:“饱暖思淫欲,如果选一群美女送给鲁定公,  相似文献   

20.
不图高官厚禄只为伸张正义倪老是我在东吴大学法学院读书时的老师,也是我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工作期间的同事和住外交部宿舍时的邻居,因此,交往颇多,让我受益匪浅。在平时闲谈中,他告诉我,幼时喜欢看小说、听戏,尤其是有关打官司的,特别敬佩铁面包公和清官海瑞。他说,这对他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