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强 《法人》2012,(4):12
"三公消费"话题再次于全国两会期间升温,而一向以奢侈品标榜的茅台也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而贵州副省长慕德贵则在3月6日表示,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但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  相似文献   

2.
沧济 《中国监察》2013,(19):35-35
解决好“三公”消费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推动制度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积极规范“三公”消费管理,探索建立起“三公”消费管理联合监测站,形成动态监管、实时控制、全程预防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部门单位“三公”消费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酒”的冠名权给了茅台?110年申请,“国酒茅台”终于拿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初审通过通知。然而,消息一出,白酒行业立马炸开了锅。以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为首的川酒军团紧急开会商讨对策,山西汾酒立即递交商标异议申请书,河南杜康甚至发布“十问檄文”。  相似文献   

4.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3,(27):20-20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务消费、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几年各界对治理“三公消费”的呼声不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年年都是热点,但却年年破题乏力。“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这甚至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题,也说明在这个问题上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好酒     
接通知上级主管部门的刘书记要采A乡检查工作,王乡长决心全力抓住这一机遇,以赢得刘书记对自己的信任。刘书记是一个酒痴,这是上下都知道的,乘机让刘书记好好喝上一顿。可刘书记又是大会小会讲刹吃喝风的,况且A乡经济状况也不好,搞不好会弄巧成拙,被刘书记抓了铺张浪费的典型。王乡长思前想后左右为难。“横看成岭侧成峰”,王乡长突然眼睛一亮,麻利地买来两瓶茅台,启盖、灌装,顷刻间两瓶贵州茅台就变成了两瓶本地产的散酒。“滋、滋”刘书记两杯酒下肚,嘴抿了又抿,咂了又咂,连连点头:“好酒、好酒。想不到小地方能酿出这么…  相似文献   

8.
竹立家 《政府法制》2011,(23):10-10
要真正遏制“三公消费”现象,监督是重要的,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而是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各个部门的“三公消费”的预算、决算,必须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13,(16):6-6
因公出周、公务车辆、公务接待,“三公经费”花了多少、如何花、花在了哪儿,一直为社会关注。7月18日集中亮相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本是否够细够明白?能否经得住公众的检验?还有哪些看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继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三公消费数据后,7月7日,国家文物局也在其网站公开“三公经费”。数据显示。国家文物局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总共667.43万元,比去年决算的593.53万元,高出近74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的预决算相差103万元,增加两倍多(7月8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1.
陈晓娟 《法制与社会》2013,(28):179-180
当前,“三公消费”治理已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本文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信息公开不到位,衡量标准不清、缺乏问责机制、经费转嫁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应从调整权力结构、重塑官场生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构建多维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公消费”的不断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 人大代表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笔者认为,这些建议实用性不强,即使被采纳,操作起来也有难度。公款吃喝是半隐性的.不那么容易发现。何况一旦真的禁止喝茅台.相应的吃喝还可能会变得更隐蔽起来。而且,名酒又非只有茅台一种.你不让喝茅台,我干脆喝拉菲,价格更贵。由此可知,禁喝茅台有些一厢情愿.不可能真正遏制公款浪费。  相似文献   

13.
吴之如 《政府法制》2013,(16):25-25
《大河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嵩县国土局花360万元订制2000箱特供酒。该局回应称,从2010年8月,他们订制了500件共28.38万元招待酒,已于去年9月喝完。两年喝了近30万元的酒.那么吃饭吃了多少?其他开支多少?对此,该局办公室主任称“(饭菜钱)这个不好说。也没有统计过”。  相似文献   

14.
《茅台价格为何猛涨》刊出后,顿时引起了坊间热议。如果说茅台接连涨价让老百姓抱怨和不理解,那么,假茅台则更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2008年1月5日,重庆市綦江县工商局截获一批价值15.6万元的假茅台酒;1月8日、9日,贵阳火车站派出所联合责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公司”)截获220余件(1件合12瓶)假茅台酒,价值逾百万。而此前,据《新生代调查》杂志报道,更有经销商估计,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80%都是假货! 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假茅台酒,它们又是如何生产并流入市场的呢?难道厂家、质检和工商部门就拿他们没办法吗?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相似文献   

15.
移花接木     
明明是私人消费,偏偏公款报销;入账虚报瞒报,企图“瞒天过海”……近来,“公款买私单”现象频频曝出。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但个别党政下部利用职务之便将因私花费“变着花样”藏人公务报销之中。专家认为,严查“入账腐败”应成为反腐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歧义与公安实践中的语言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有不同语言形式表相同意义:“酒喝不喝?”和“喝不喝酒?”。也有相反情形,一种语言形式同时可表几种不同意义:“我没人教”,既是“我无学生可教”,也是“没人教我”。此即谓之语有歧义。本又给歧义定义为:已处干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某个句子(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如赵元任先生所言:“同一串字可能不代表同一个句子”。考察汉语的歧义句,其形成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汉语句子中各项结构成分没有明显标识,许多词或身兼数类,或结构力强,在一个句子中常可随意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成都知交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知交酒全国营销管理中心】的主要目标是:依托茅台品牌建设打造茅台知交品牌,依托中国传统友情文化打造茅台知交品牌文化。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增加茅台知交酒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和人均饮用量,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6):47-47
晋竹林七贤中刘伶自己就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再看《水浒传》中武松,从孟州牢城营出发到快活林的途中,每经过一家酒店,都得喝三碗。在景阳冈那回,武松足喝了十多碗。估摸着起码也得六七斤了吧! 古人酒量当真就比现代人的酒量大出许多?  相似文献   

19.
酒之祸     
庄严 《法庭内外》2009,(12):32-34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和“无酒不成席”的传统习俗。亲朋好友相聚,推杯换盏,把酒问情,适量地喝一口酒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凡事皆有度,喝酒亦如此。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便有人认为,高档餐饮消费出现负增长,说明虽然公款吃喝下来了,但影响了整体消费。“三公消费受限,市场需求不足”也被媒体热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