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动与行动     
《中国律师》2006,(4):9-10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会带来不少通过调研产生的立法议案、建议案和提案,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衡量中国民主政治的程度。曾几何时,代表们的议案、建议案,委员们的提案,在得到相关方面冠冕堂皇的答复后,便被束之高阁。代表、委员的心动不能成为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行动,一直为代表、委员们所诟病。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记者发现,许多代表和委员都在谈论各自提出的议案、建议案和提案所引起的变化。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代表和委员。何悦“:十一五”纲要草案中体现了我的建议看完“十一五”规划纲…  相似文献   

2.
早期北美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寻求宗教信仰自由,但是移民们在各个殖民地却建立了官方宗教,禁止其他形式的宗教信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从建国开始就确立了政教分离的法律原则。即使如此,宗教与政治一直纠缠不清、难舍难分,虽然形式上分离,但是却成为现实世界的一对伙伴。在建国后短短数百年时间里,美国人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有些人称之为“市民宗教”①的宗教模式,它虽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却没有明确的教义。它是政治活动的产物,并成为政治与宗教间独特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3.
每月絮语“法轮大法”的“大师”们已被批得体无完肤了,但还有许多“大师”仍在逍遥法外。近20年来,中国盛产“大师”。“大师”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特异功能”。“特异功能”的好处,是可以藉此弄很多很多钱;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者,还成立这个“功”那个“会”,纠集徒众,佩聚一方,呼风唤雨,伊然土皇帝,不知想干什么。至于“特异功能”的坏处,则是经不起推敲,稍加推敲便露了马脚,原来一线不值,全是骗术。既是骗术,又适用这骗术弄了很多很多钱,那么从法律上说.就构成了犯罪,主要是诈骗罪。这种犯罪勾当固然经常不被追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宗教条款包含“禁止立教条款”和“宗教自由条款”。两个条款合力确保政府在各教派之间维持中立,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但何谓“宗教”,宪法并未解释。制宪之初,基督教背景下的美国,多认为“宗教”就是对上帝的信仰,针对宪法中的“宗教”概念甚少异议。随着美国社会宗教多元化,新兴“宗教”层出不穷,各种信仰纷纷出现,有神论的宗教概念显然已无法应对时代的需要,如何区分“宗教”与“世俗”成了宪法上的疑难问题。界定“宗教”概念既要在传统宗教的诸神之间保持均衡,又要顾及人类未来的信仰探索,困难重重。最高法院打破了有神论的宗教观,扩展了传统上的“宗教”概念,但又没能明确具体的“宗教”认定标准,只是在零星的判例中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逐个解决纠纷。联邦下级法院以及州法院尝试通过明确的客观标准来认定“宗教”,裁判纠纷,但观点纷呈,意见不一,且纰漏颇多。学者们亦从不同视角为“宗教”概念的确定献言献策,但追求逻辑的自洽胜于对问题的解决。所以,美国至今未能在“宗教”概念的认定上形成“通说”,美国宪法上的“宗教”概念难题仍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清贫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3,(18):45-45
阅读“五四”学人史,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些学术大师们安贫乐道、逢苦不忧的那种纯粹、素朴的精神。别的不说,只要看看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光中如何对待身后之事,便能知晓一切。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大师西蒙认为,在今天这个信息丰沛的时代,匮乏的将是注意力(Simon,1971:40—41),因而生意场上不可避免地将会爆发吸引注意力的“生死之争”。在琼斯教授看来,政治生活中同样也会存在着争夺注意力的竞争。因为“当政策制定者们的注意力不断变换时,政府的政策也紧跟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如果查一查腐败官员的案卷,常常会发现傍“大师”的离奇记载。滚滚红尘,搅得佛门也有些躁动,某些名山古刹的个别“大师”已经成为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座上宾。原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副厅级)李会刚,电话本上记录了七八个“大师”的电话号码,每遇干部变动,或仕途不顺,李会刚都要请来“大师”,祈求保佑,逢凶化吉。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2,(15):9-9
全面的公民教育 如前所述,“灵修训练”、“心灵养生”有其内在需求,靠强制手段管控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国家是不会彻底禁绝这种“邪教嫌疑”的组织或课程的。要想尽量避免这些另类信仰带来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还需全面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师”王林余波未平,“神医”胡万林庭审刚刚结束,另一位“大师”又现身江湖。 这位简历上有超过31个头衔职位,获过至少39项大奖荣誉的“大师”,便是发明“人体开关”、“意念疗法”,自创不吃药不打针的“特医体系”,被弟子们奉为“神医”的常和平。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社会》2011,(17):35-37
车贴又叫“拉花”或“车标”,是一。种贴在汽车上起美化作用的贴纸。这类贴纸早在19世纪80年代于巴黎举办的世界首场赛车比赛中便亮相了,如今已发展成为汽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很多车主都乐此不疲地在自己的爱车上贴上形色各异的车贴。在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的时代中,车贴也越来越凸显车主的个人喜好与品位,个性车贴因而大行其道,使车身成为车主表达自己生活方式的“T形台”。  相似文献   

11.
反对伪科学的活动至今曲曲折折,在此起彼伏中走过了20年。至去年“法轮功”被取缔,国内大大小小的邪教和伪科学或改装打扮,或转入地下,或暂偃旗息鼓、韬光养晦……而“大师”们怀揣着从信奉者身上骗得的几百万、几千万人民币逃到海外去享受他们的别墅和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回顾这20年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经验法则,是指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归纳获得的关于事物因果关系或属.陛状态的法则或知识。”在国外,学者们基于其不确定性的内涵,又将其归纳为如下一种认识:即经验法则“是一个来源于一般性确定性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般性法则”。经验法则虽然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它的确客观存在,但是它本身并不像规律、定理等“法则”具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吴忠民 《政府法制》2011,(23):11-11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为生活计、为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社会焦虑”。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正在蓬勃发展。旅游是国家的无烟产业,作为老百姓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贪背后有“大师”,不问苍生问鬼神。近4年来,被湖南省纪委、省检察院查处的厅级领导干部身后,大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求菩萨保佑逢凶化吉。(据7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从来财迷心窍,一向权令智昏。迷信,是大贪们精神世界的“高位截瘫”;迷信,是大贪们钱权领域的“路径依赖”。湖南那个名叫李会刚的副厅级高官,因一“大师”预言他至少能官至副省级,就扛了149万元奔京城去购买官位;而已是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唐见奎,因一小庙和尚“算准”了他升迁的几件鸟事,就从省财政拨出200万元专款,为那小庙修了条水泥大…  相似文献   

16.
大师的改名     
张光茫 《政府法制》2012,(14):25-25
中国人对名字是非常讲究的,甚至视为生命。闲暇时,看大师们改名的故事,不但读着有趣,更令人深思。国画大师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别人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来,于是,他便向别人借,可谁也看不起他,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有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一词,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进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拿如今网络最流行的说法.“消费”就是“FB(腐败)”。三五个人一起大家AA制或吃大餐,或搞活动,将业余生活妆点的丰富多彩。自国家规定的“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实施以来,百姓出行的旅游消费也成为生活消费中的一个重点。而“花钱买安全”的安防消费模式,一直以来对百姓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词儿。人们对安防产品的了解也只停留在防盗门、防盗网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许多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民“精神增收”便成了很迫切的事。当前在农村,仍然存在一些赌博、封建迷信、违法犯罪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业余时间精神生活匮乏所致。  相似文献   

19.
张倩 《江淮法治》2013,(6):43-43
每逢节假日,想到长辈们的轮番催婚,租男友或女友回家便成了广大单身适龄青年的救命稻草。但这种看似时髦新潮的行为背后却存在着法律隐患。2013年春节前夕,淘宝网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出租“男友”、“女友”的热潮.“男友”、“女友”成了非常抢手的“年货”。然而在“男友”、“女友”出租风行的背后却是单身适龄青年们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0.
储昭根 《检察风云》2011,(15):35-37
他是美国宣称的全球头号“恐怖分子”,抓捕或消灭他也一直是美国情报、反恐、军事机构近10年来的头号任务,一度成为美国人挥之不去的世纪梦魇。他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一个宗教极端主义者,他是一个披着层层神秘的外衣隐身于异国的深山密林,宁愿生活清寒的阿拉伯富豪。此人就是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基地组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