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肥缺的变迁     
说起肥缺,会让人马上想到传言千古的几句话:"县官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肥缺" 一词的解释指收入,特别是非法收入多的官职。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的地位使干部岗位容易滋生肥缺,为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领导人不惜经济代价,接二连三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开国第一刀就杀了两  相似文献   

2.
《商务与法律》2006,(3):53-54
德国议会2006年6月29日通过了一项“富有税”提案。根据这一提案,“收入最高”的德国富裕阶层被征收45%的收入所得税。与此同时,那些需要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工薪阶层所享受的税率减免也将被取消。上述针对富人阶层的法案中所指的“收入最高者”是指税前收入为25万欧元以上的个人,或者收入超过50万欧元的夫妇。目前,德国针对这一收入阶层的税率为42%,新的“富有税”实际上是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提高了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1,(33):50-51
“缠头”指的是妓女的收入。古代的笔记、小说中,为名妓一掷千金的故事有很多。“千金”是泛泛之词,把她们的收入换算成真金白银,那时的社会景象就更为真切。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亲自带队深入滁州、安庆、阜阳、毫州等地专题调研“留守儿童”问题,形成了由1个主报告和5个子报告组成的《关于我省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首次在全国明确提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其中,  相似文献   

5.
情理与法的大决斗——介绍国外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金子桐所谓“安乐死”,是指身患绝症,生存无望,在濒临死亡之前,为解脱难以忍受之病痛而萌自杀之决意,而又缺自杀之能力或勇气,乃嘱托他人帮助杀害自己,以达其自杀之目的的行为。就其获得的他人帮助自杀之行为而言...  相似文献   

6.
洪祖荣  方正 《江淮法治》2008,(11):54-54
寿县正阳关镇自古就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去年夏天更是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的袭击。 直至今日,洪水肆虐的一幕幕仍然历历在目,每想至此,我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镇北台村一度被洪水围困,成为“孤岛”,由于道路中断,村民缺粮食、缺蔬菜、缺医药、缺生活用水,身为市人大代表,又是镇党委书记,我怎能不着急?  相似文献   

7.
“无账”贪污案主要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方式侵吞公款或在侵吞公款后故意隐匿、销毁财务账目,造成无账可查的贪污案件。“无账”贪污案较之一般类型的贪污案,作案手段更为隐蔽、狡猾,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证工作更为困难。因此,针对“无账”贪...  相似文献   

8.
鲁民 《检察风云》2002,(18):56-57
十多年前,官员腐败或被拉下水的主要途径,不外乎票子、房子和孩子。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三子定位”,即谁只要有办法解决好官员的这“三子”,就能把那些贪官“搞定”,那些官员就能像狗一样被牵着走。一时间,捞它几十万元的票子,搞它几套好房子,把孩子都安排到肥缺上或送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通常绝大多数单位都有规范健全的财务账目,贪污行为在财务账目上必然留下蛛丝马迹。但实践中仍有一部分是“无账”贪污案件。“无账”贪污案通常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记账的方式侵吞公款或在侵吞公款后故意隐匿、销毁财务账目,造成无账可查的案件。较之一般类型的贪污案,“无账”贪污案的作案手段更为隐蔽、狡猾,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证工作更为困难。一般来说,“无账”贪污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著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庞清涛 《江淮法治》2009,(11):51-51
所谓“夹心层”,是指那些收入高于经济困难标准但仍然没有能力或者暂时无法支付法律服务费的一类人群。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  相似文献   

12.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7个多月未发出一张商标注册证,理由竟是商标局“没纸了”.这起“商标局缺纸”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舆论哗然. 尽管国家工商总局方面迅即回应致歉,并称“纸张供应已到位”,但针对公众的解疑还远未“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缺纸”这样的“低级错误”是怎么发生的?而“缺纸”的商标局是否还缺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13.
董立勃 《法治纵横》2014,(11):39-39
很不幸,生长在一个什么都缺的年代。缺吃缺穿当时并不觉得,因为没有比较。但缺书看,真体会到了。 说起来,现在的人,怕是难以相信,我从10岁起才开始看书,而这一年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我生活在戈壁滩上的一个生产连队,全部人口才200多人,可以想象得出来,到哪里能找得到书。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炒更,是指合法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擅自外出为他人就诊的行为。“走穴”是指知名医院的有专长的医师利用节假日、双体日擅自应其他医疗单位聘请为该医疗单位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统计数字表明,医疗纠纷案件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在消费者投诉中居第三位。”走穴”“炒更”屡禁不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市场对医生“走穴”的需求;另一方面医生的收入与其技术水准和所承担的风险不成比例,收入偏低,导致医生的“炒更”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医务人员“走穴”“炒更”属于非法行医,发生医疗纠纷时将直接被界定为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维纳写过一首民谣:“钉子缺,蹄铁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民谣告诉人们,事物是互相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小事是会转化的,看问题一定要以小见大,才能防止因小“钉子缺”而导致“国家灭”的严重后果。诚信道德建设也是这样,没有小诚信的人,要有大诚信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小诚信中蕴含着大价值。在小的方面丧失诚信,有时会导致人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小则在就业、生存、发展上受阻,大则会酿祸、遭殃,甚至危及生命。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得美女褒姒的一笑,竟…  相似文献   

16.
产业化:关于我国律师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律师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什么是产业?新版《辞海》这样解释:“指各种生产的事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说:“指各种制造或供应货物、劳务或收入来源的生产性企业。”这两种解释都强调了“生产”二字。律师业属不属于产业范畴,律师服务是不是一种生产活动,它生产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一、“家庭成员”、“直系血亲”、“亲属”等均为法律概念,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权对上述法律概念随意进行解释。“家庭”在法律上等同于户籍,“家庭成员”是指在同一户籍内永久共同生活.每个成员的经济收入都作为家庭共同财产的人。“家庭成员”与“直系血亲”、“亲属”并非同一概念,具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不一定互为家庭成员。 二、根据保险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无效。所谓“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8.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2,(10):16-18
娱乐圈从来不缺群体现象。从“艳照门”到吸毒事件,从“隐婚”到最近大热的离婚潮,每一次事件的发展都像是摁下葫芦起了瓢,中枪的明星接二连三。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第10期《中国监察》发表了杜晓智同志题为《“租金”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吗?──与寻租理论者商榷》的文章。文中,作者认为寻租理论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把‘租金’看作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混淆了原因和条件的关系”,有“政治虚无主义倾向”;其二,主张“消除和抑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培植和发育市场经济”。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有失偏颇。首先,“租金”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租”或“经济租”,其原意是指一种生活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超过这种要素机会成本的剩余。在早期的经济学中,它多指由于某些资源供给弹…  相似文献   

20.
泛美术星公司涉税案是2002年北京“民告官”十大典型案件之一,最终以被告胜诉落幕。本案要点:税务机关作出一个税务处理决定,必须进行“合同性质”——“收入定性”——“是否涉税所得”的客观分析过程。在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形成处理决定的关键环节便是“适用法律”。“收入定性”正确,不等于“适用法律”无误。“收入定性”与“适用法律”的规则不同。为此,本文从争议焦点、原被告诉讼策略、行政程序中原告的举证义务、专家证言如何取舍、协议性质、收入定性、行政程序的法律适用、行政审判的法律适用、《中美税收协定》条款的理解、国家税务总局(211)号文和(566)号《批复》的评价等角度对该案作进一步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