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人物的称呼以统一为好,好比马克思不宜写成“马克斯”,公孙鞅、卫鞅、商鞅三个名称可统一为一个名称“商鞅”,秦始皇应称赢政而不必叫他赵政。对战国初期的著名法家李悝,目前叫法颇不统一:有人把“悝”字读成“亏”(Kui);有人把“悝”字读成“诙”(hui);也有人把“悝”字读成“里”(li)。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的御用工具罗思鼎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连续抛出了《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等许多黑文,公然对抗毛主席的指示,篡改秦汉之际的历史。他们胡说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封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刘邦、吕后,中经文帝、景帝,到刘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政治法律制度对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礁石 《政府法制》2011,(30):21-21
贪钱为稳皇帝心 秦朝统一前,大将王翦出征伐楚,带兵60多万人。秦始皇亲自为他送行。告别之际,王翦向秦始皇讨要大量良田美宅。秦始皇笑道:“将军放心走吧,你还会贫穷吗?”王翦却坚持说:“我想及时得到这些东西,留给子孙后代享用呢。”秦始皇再次大笑,让王翦放心去打仗,一切都不成问题。王翦还是不放心,  相似文献   

6.
《法学》1986,(4)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法律的儒家化(礼法结合)。它作为一个体系,从汉至清二千多年间,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延续等几个阶段。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并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概述,供自学同志参考。一、两汉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魏相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法经》,开重刑主义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立法上以法家的“法治”为依据,用“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重刑主义统治政  相似文献   

7.
何集 《法治纵横》2014,(18):51-52
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上的记载,我同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战闲后期就开始利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罪犯指纹进行破案。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秦国的竹简.这就是著名的“云梦竹简”。“云梦竹简”的著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也就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前的战国后期。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21年—206年,秦始皇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巨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01,(10):49-51
统一度衡量--一位古代政治家的远见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古代杰出政治家.在其统一中国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统一的法律,并颁布诏书,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此举对于促进全国范围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资流转渠道,发展封建国家经济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岳麓书院秦简0552号与秦傅籍之年 岳麓书院秦简0552号记云:“爽初书年十三,尽廿六年年廿三岁。”陈伟先生已做了很好的解释,指出:爽十三岁“初书年”就当在十六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十六年之事曰:“初令男子书年。”简文正好与之吻合。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记今上、即秦始皇十六年之事云:“自占年。”整理者在注释中已经指出这是秦始皇十六年“初令男子书年”的反映。相形之下,岳麓书院这条简文的价值在于:第一,简文“初书年”与《秦始皇本纪》所载在表述上更相一致;第二,爽十三岁即已书年,可见当时初书年的命令是针对所有男性的,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相似文献   

11.
<正>黄河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变化以及战争的影响,导致黄河流域文明的衰落。近现代河南黄河水害频繁,治理和开发利用黄河成为近现代黄河法律文化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大力兴办水利教育也成为近代以来河南黄河法律文化的特色。河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伐树毁林,大兴土木,“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相似文献   

12.
岁刑,即年刑,亦即通常说的有期徒刑。中国历史上岁刑始于何时?史书中仅有某些零星记载和盖然说法。云梦秦简发现之后,从秦刑徒的刑期问题提起,一些学者相继著文对中国的岁刑起源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无论对秦刑徒的刑期还是对中国岁刑的起源,均是各抒己见。从几年来发表的文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中国的“有期徒刑始自汉文帝改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真正实行有期徒刑,还是从汉文帝十三年的刑法改革开始的”,“东汉初年的卫宏把有期刑追溯到秦始皇以前,从而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汉文帝减刑诏中的“有年而免”,改革的只是废除在此之前的隶臣妾、鬼薪白粲、城旦春等刑满之后的奴隶身分,而不是指服苦役的期限。  相似文献   

13.
柳絮 《政府法制》2010,(20):38-39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经营业绩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时至今日,秦始皇的强大军队体制还是众多军事家所向往的。  相似文献   

14.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制教育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控制人心,达到人们守法,社会有序的目标:法家以法律统一思想的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对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拓展与完善,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法家的法律统一思想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困惑。  相似文献   

15.
据说当年秦始皇赢政消灭六国,一统天下,认为自己居功至伟,雄视天下,功勋不亚于历史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于是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帝制,曾问手下的史官:“自三皇五帝以来,谁的功勋最高,业绩最大?史书有无记载?”史官回答说:“三皇五帝、唐尧虞舜,延及夏、商、周,是非功过,均见于《春秋》一书。”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依规治党理论。该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主要包括:创造性地提出“依规治党”,并将其与“依法治国”一体而论;创造性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明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构成依法执政之“法”,依规治党是依法执政的题中之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科学指引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贯通在法治轨道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规治党理论及其原创性贡献,充分表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经典呈现了当代中国法治文明对世界法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熟悉台湾政治操纵司法的人,都会认为特侦组在开创台湾司法的历史,把涉嫌贪污的陈水扁扣上手铐,是谱写“中国人政权历史的新一页”。而陈水扁作为政党轮替上台的第一位“总统”,也将是台湾史上最大的贪渎犯,他的最后贡献恐怕就在于留待“有用之身”,作为台湾的民主化、法制化的标本,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8.
最近迷上了电视剧《秦始皇》。透过一部电视剧,观众对秦始皇的解读各有不同。有人看到的是他的雄才,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武略,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暴戾,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无奈。但作为一个法律人,在我看来,最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是秦始皇身上的那股特殊的“法”味。  相似文献   

19.
略论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是秦代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一位文学家。他辅佐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主义的封建大帝国,  相似文献   

20.
管仲是出生于安徽颍上,而在齐国政坛大展身手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戊戍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之一的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说他是“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他的功绩与贡献,集中体现在“实能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生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管仲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变时期的改革、进步路线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