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 《政法学刊》2014,(3):54-58
对性犯罪者进行登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遏制性犯罪的做法。但不少研究表明,性犯罪立法在控制性犯罪和减少再逮捕率方面并没有起明显作用,相反,性犯罪者登记制度给相当一部分性犯罪分子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关于性犯罪者登记制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性犯罪者登记法是否能够减少性犯罪行为,谁来对登记程序进行监管,该制度对性犯罪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实施登记法律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黄力生 《法制与社会》2011,(21):225+237-225,237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的品行与他的成长环境、教育是分不开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由于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与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关心存在着盲区和死角,导致青少年的犯罪率在不断地上升。更令人吃惊的是未满14岁的孩子由于家庭对其教育、关心不够,导致偷窃行为时有发生,人小胆大的未成年犯也从一般的侵财性案件演变成暴力性和残忍性犯罪,他们的犯罪手段正在日益成人化、智能化,这种现状令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拟以中医诊断方法为手段,参考暨南大学周国雄制订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型标准,采用脉图客观检测的方法,以性犯罪男犯为研究对象,了解犯罪的体质类型和两尺脉图以探讨性犯罪中医体质辩证.本研究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对101例性犯罪男犯进行体质辩证,偏阳17人,平和80人,偏阴4人.对照41例非性犯罪男犯,偏阳9人,平和27人,偏阴5人.本研究观察到性犯罪男犯的脉图特征,其一是尺脉图主波上1/3宽度在脉动周期中占的相对比值显著大于非性犯罪组,这反映性犯罪组脉道高张力状态维持的相对时间长于非性犯罪组,提示性犯罪犯人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可能高于非性犯罪犯人.其二是左尺脉的降中峡幅值与主波幅值的相对值显著小于非性犯罪犯人的左尺脉,这一特征体现了性犯罪犯人左尺脉象略见滑躁的特征,提示可能与性犯罪犯人“肾与命门”功能的某些亢进有关。性犯罪组两尺脉力随体质由偏阴→平和→偏阳逐渐递增,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反映了脉力随体质分型改变的规律.可在相应的工作中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中,性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动机。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高达70%,其中有30%是性犯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生理成熟越来越早,对性问题的接触也大大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男子性犯罪原因生物学基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丰广友 《法医学杂志》1994,10(2):49-52,56
男子性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关于性犯罪原因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国内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和实验依据.本文对某监狱在押性犯罪男犯223名进行外生殖器形态观察、血型、多Y染色质、血浆性激素水平和毛发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表明,男子性犯罪行为,除了与社会、心理、教育等原因有关外,无疑存在着物质基础,即生物学基础。至于性犯罪原因生物学基础在性犯罪小的作用和地位,我们的工作仅是初步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谈老年人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华泽,立武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性犯罪情况比较突出,并有日益蔓延之势。我们对近些年发生于信阳境内的37起老年人性犯罪案件的调查发现:一、老年人性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主体呈“三多、一集中”。“三多”即男性多、农民多、文盲...  相似文献   

8.
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调查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犯罪的社会心理,对预防和减少性犯罪的发生很重要。我们对山东省某劳改队在押的140名性罪犯进行了社会心理调查,同时还作了“瑞文标准推理”智力测验和“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16PF)测验,试图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性犯罪的社会心理、生物生理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并对性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为预防和减少性犯罪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强奸属于性犯罪的一种,对受害女性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创伤;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强奸受害人受害后由于身体原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患异位妊娠的机率比正常妇女明显增高。降低犯罪率的发生和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及精神方面的治疗是降低强奸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得假释”是我国现行刑法新增的预先在立法上设置的限制部分犯罪分子适用假释之资格的制度。对因“暴力性犯罪”不得假释的对象范围如何理解,值得探讨。“暴力性犯罪”不等于“暴力犯罪”,包括实际“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而直接侵犯人身或以此非法获取财物的犯罪行为,但不宜包括只侵犯财产关系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的刑罚是指个罪所宣判的刑罚而不是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  相似文献   

11.
性犯罪黑数实质上是已经发生但未纳入官方犯罪统计的性犯罪案件。性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性犯罪被害人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司法机关方面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我们应根据性犯罪黑数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以减少、降低性犯罪黑数,完善官方的性犯罪统计资料,为制定有效的打击性犯罪的对策提供详实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整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美国的犯罪状况日趋严重,次数激增。自七十年代中期到1982年上牛年以来,犯罪现象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犯罪率稍有下降。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表明,美国近十年来较之过去,暴力犯罪率下降了3%,非暴力犯罪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 犯罪学家巴格丹诺娃曾认为:“女性特别是未成年少女的犯罪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志。”近年来,社会上女性犯罪比率日益上升,虽然从整体数量上讲还大大少于男性犯罪,但是这个“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天平日益倾斜,也着实令人堪忧。鉴于女性犯罪情况如此严重,有必要对女性犯罪的特点、类型、原因等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可行的预防对策,减少或杜绝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不仅是家庭的纽带,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女性犯罪率不断增长,女性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探寻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其心理特征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对减少女性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综述了女性犯罪的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女性犯罪提出了预防和矫治对策,以充分认识和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5.
张远煌 《现代法学》2007,29(3):48-54
贪利性犯罪的死刑是现阶段我国在死刑控制问题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理论上有关贪利性犯罪死刑正当性的思考,大多局限于法理或伦理上的一般性思辨,而缺乏从事实层面对“为什么对贪利性犯罪不应当配置死刑”这一核心问题的深入追问。基于死刑与贪利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点具有不相容性、死刑与贪利性犯罪的原因具有不匹配性和死刑于贪利性犯罪无任何积极功效的分析,利用死刑与贪利性犯罪作斗争,在反犯罪策略上是一种缺乏事实根据的非理性选择。为此,在立法尚未改变之前,理性控制贪利性犯罪死刑的司法适用,是时代赋予司法者的政治和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高犯罪率现象及其原因探讨杜建人[编者按]本文作者先分别用美国、日本和我国著名城市犯罪率占全国犯罪率的比例来证明城市高犯罪率现象,然后从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探讨城市与犯罪的关系,探讨城市高犯罪率的原因,涉及犯罪与城市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7.
热点聚集     
《江淮法治》2007,(2X):6-6
公安部:今年全力创造安全稳定环境;重大安全事故所涉及职务犯罪将受严惩;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四地消协联合抵制“禁带酒水”;重庆法援律师被公务员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初、中期,“严打”经过三个战役,使犯罪率有所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恶性案件仍未见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犯罪率,包括恶性案件,又有所抬头,于是再次提出“严打”。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犯罪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实施犯罪行为的总称。老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犯罪率低,犯罪年龄集中,文化程度低,男性居多,犯罪地域相对集中,累犯、前科少,共同犯罪较多,犯罪客体比较集中,诉前羁押率低,判处刑罚较轻。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是周全弱势群体刑法保护的需要,是适应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需要,也是契合刑法谦抑性、人道性以及刑罚经济性、刑罚目的的需要.并且,中国立法史上历来存在“矜老”传统,而国外相关立法也值得借鉴。建议在实体法上,规定封老年犯罪人原则上从宽处罚,限制死刑、无期徒刑的适用,限制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明确不构成累犯,放宽缓刑、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在程序法上,规定对老年犯罪人慎捕慎诉,规定讯问审判时亲属在场权,完善指定辩护权,对刑罚执行予以特别关照。  相似文献   

20.
网络监管     
《科技与法律》2007,(2):I0002-I0002
韩国禁止游戏玩家交易虚拟货币;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博客发表政见无需向政府登记;美国特洛伊木马病毒制造者获刑五年;日本电脑犯罪率上升40%警方重拳出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