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听证制度是程序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制度,非正式听证影响着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行政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对非正式听证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它的重要性,以及外国非正式听证的文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行政立法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的实质性区别在于行政立法主体受听证笔录拘束的程度。基于行政立法自身的特点,行政立法应当更多地采用非正式听证。任何行政程序都需要有具体程序制度的支持,因此,应当建立支持行政立法非正式听证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公告制度、评议制度、相对案卷排他制度和效力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立法和实践中,行政听证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适用范围狭窄、听证形式单一、法律规定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是现阶段我国行政听证所表现出的主要缺陷.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听证表现出的前述缺陷提出了扩大其使用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立法听证是指行政立法主体在立法时听取有关当事人意见的程序制度。美国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发展比较完善 ,其法理基础是美国宪法所确认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听证的方式有正式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程序以及混合听证程序 ,但实践中常见的是混合听证程序。行政立法听证具有传播信息、宣传立法、协调利益关系以及安全阀的功能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美国的法律和立法实践也确立了一些不实行听证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差异与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两种具有不同适用环境、合作机制的秩序系统,对社会个体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而两者之间复杂的替代、互补和冲突关系以及在社会变迁中作用交替的动态演化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当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论中央与地方分权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正式制度主要存在供给不足以及配套性和操作性较差等问题,应当通过立法和修法予以解决。非正式制度方面,省级行政长官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由中央政府确定候选人,最后由地方人大以"选举"方式认可的习惯。这会造成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扭曲,导致官员唯上不唯民,并阻碍了公民"偏好"真实顺畅地表达,不利于维护和保障该地方人民的合法利益。应当依法清理中央对地方的审批项目,并细化和强化相关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央官员寻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并且二者往往相互交织、彼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文章以A省一个专项资金申请的故事为案例,借用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的理论框架,通过细致、深入的勾画,剖析预算资金申请者如何充分运用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的各种规则、程序、资源和关系,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获得财政部门对其资金申请的支持,从而揭示隐藏在预算背后的复杂机制和微观基础,以此来解读预算世界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贸听证应当采取正式听证的方式。近年来我国外贸听证制度日趋完善,在立法宗旨、听证原则及发起程序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重大疏漏,在通知、职能分离、回避制度、禁止单方接触、阅览卷宗、言词辩论、案卷排他性和说明理由等方面还缺乏规定或者规定得不够充分,急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杨胜 《法制与社会》2011,(3):162-164
规范和完善立法听证制度,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入手:改变立法听证工作的启动模式,将启动立法听证程序的选择权赋予利害关系人,增强听证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权利保护的思路出发,原则性地规定听证客体,规范听证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范围;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听证会前的听证准备工作,增强听证工作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从保障听证参与人相关权利的角度出发,完善听证程序的相关具体措施,统一并规范听证程序;从发挥听证会功能的角度,规范听证报告的制作并明确其使用要求,以增强听证效力。  相似文献   

11.
法律位阶的成立,是以明晰而准确的标准为前提的。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准则来对法律位阶进行上、下位的确定:(1)权力的等级性,是指法律位阶的高低以权力的不同等级为确立基准。(2)事项的包容性,是指法律位阶关系以立法事项的包容性为标准,由此形成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3)权力的同质性,指法律位阶的划分以权力的同质性为基础。这一标准本身也是对"权力的等级性"标准的限制。以上述三个标准为准据,本文认为,在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的位阶关系,而是属于法律之下同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2.
一、证人拒证、拒绝出庭作证的现状及负面影响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①。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有关案件事实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②。证人证言是我国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由其自身具  相似文献   

13.
14.
证人作证豁免权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保国 《法律科学》2001,(4):113-121
证人作证豁免权是证人的适格性与可强迫性相分离的一种体现 ,它包括“公务特权”、“拒绝自陷于罪”的特权、“亲亲相为隐”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和“非法取得证据的排除”等五种情况 ;证人作证豁免权体现了对证人及其相关社会利益与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 ,是各种利益均衡的产物 ;我国有关证人作证豁免权的立法阙如 ,未来制定的证据法典应确立一套关于我国证人作证豁免权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5.
证人资格问题重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证人资格,乃是证据法学中关于证人证言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由于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此认识存有歧异,故有必要进行辨析与探究。本文在对证人资格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证人资格的新标准,并澄清有关证人资格的若干重要问题,以期为完善证人资格的立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赵相国 《政法学刊》2006,23(1):53-55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例如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应从侦查人员到法庭作证的身份如何确定及证人拒证是否可以强制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证人制度有效、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的审判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法院以什么样的规范为审判依据,是事关国家法制统一和宪法体制的重大问题。准确理解审判依据,一方面要从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宪法关系、国家主权、法制统一和审判权独立行使的高度,揭示它的概念与特征;另一方面,要从与法的渊源以及法院适用法的比较中界定它的范围。人民法院的审判依据应当仅仅限于法律的层面。在立法、审判和认识中,将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乃至司法解释、行政规章、公共政策、社会公德和宪法等法的渊源不加分析地视为审判依据的情形,应当尽快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8.
In principle, committees hold hearings to gather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ir principals, but some hearings are characterized as political showcas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conditions that moderate committee members' incentives to hold an informative hearing by presenting a game‐theoretic model and a lab experiment. Specifically, it studies when committees hold hearings and which types of hearing they hold by varying policy preferences of committee members and the principal and political gains from posturing.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how preferences and power distribution affect individuals' incentives to be informed when they make decisions as members of a committee in many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在每个国家的诉讼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程序阶段,尽管人们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争论已有很长的时间了。然而在笔者看来,鉴定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鉴定人制度应当是整个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因为一个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在审判中的正确运用不仅依赖于科学的鉴定体制、鉴定客体以及依赖除鉴定设备、鉴定技术、鉴定方法等诸多的因素外,而且更依赖于鉴定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本文拟对鉴定人制度中所涉及的鉴定人概念及其定位、资格、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等主要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深刻分析我国鉴定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作证资格是儿童证言收集的前提,但儿童毕竟不同于成人,所以构建合理的儿童证言收集程序就具有必要性,其收集程序应当包括儿童证人的陪护制度、儿童证人出庭的可替代制度以及相应的具体收集技术。儿童证言的真实性并不像传统所认为的那么不可靠,其实儿童证言相对于成年证言而言更容易审查,文章还讨论了审查的程序及其采信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