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的成与败、繁荣与衰退、无不与“人”有关。难怪有人说:“办企业就是办人”。但是,如何看待“人”、保护“人”、管理“人”、开发“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却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企业成功了,人们朦胧地觉得,那是因为企业不仅拥有一流的人才,而且有效、科学地管理了人才。一个企业衰败了,却很难反思“人”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人”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是,“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却是确定无疑的。   任何企业决策领导层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同志十分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在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中,必须坚持辩证法,防止片面性,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  相似文献   

5.
在《小村故事》中,朱晓阳利用人类学的地志学整体论进路,通过对小村地景的“彻底解释”,实现了对中国农民生活世界秩序的深度发掘和对农民—国家关系的重新表述,使得“混融—差序性”模式有力地突破了长期在中国学界占据支配地位的“支配—反抗”模型,进而使政治人类学具有成为显学的可能。“彻底解释”进路的前途在于其在村庄地景研究、农村社会研究、法学研究、法律方法等领域中的启发意义,而其不足在于其研究策略与中国整体性区域差异的内在张力。将具备可操作性的区域比较方法和能够对某一村庄进行“连根拔起”的彻底解释进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更好地彻底解释村庄里的“中国”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6.
殷铖军 《党课》2007,(3):127-12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出“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庀就忘记了学习”,等等。于是,学习问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嘴上、写在了纸上。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然谁都不会放在心上,大家嘻嘻哈哈的也就过去了。明明是豆大的“麻子”,却被当成可爱的“酒窝”!民主生活会也就因塞了“学习”这个筐,而最终“一笑泯千愁”,踏踏实实走了一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场。  相似文献   

7.
在《小村故事》中,朱晓阳利用人类学的地志学整体论进路,通过对小村地景的“彻底解释”,实现了对中国农民生活世界秩序的深度发掘和对农民—国家关系的重新表述,使得“混融—差序性”模式有力地突破了长期在中国学界占据支配地位的“支配—反抗”模型,进而使政治人类学具有成为显学的可能。“彻底解释”进路的前途在于其在村庄地景研究、农村社会研究、法学研究、法律方法等领域中的启发意义,而其不足在于其研究策略与中国整体性区域差异的内在张力。将具备可操作性的区域比较方法和能够对某一村庄进行“连根拔起”的彻底解释进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更好地彻底解释村庄里的“中国”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8.
岩锋  叶笛 《廉政瞭望》2004,(12):32-34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他慷慨地借给“朋友”66万元用于做生意。然而,他种下的是友情和善意,收获的却是阴谋与灾难。这位“朋友”不仅赖账不还,还倒打一耙,与黑社会分子和警察中的败类共同谋划,使他从债权人变成了债务人,进而又成为“抢劫犯”、“敲诈勒索犯”,冤枉入狱。  相似文献   

9.
金梅 《当代贵州》2011,(27):17-17
与上海这个“水泥城市”相比,贵州到处都是绿意.山青水秀,风景独好。“爽爽的贵阳”、“多彩贵州”的定位非常准确,特别是“多彩”二字,很好地涵盖了贵州自然风光与人文民俗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有的教师对社会上流传的反腐题材的消极、庸俗“段子”不加分析,在讲课过程中,不时“引经据典”地穿插几句,引来台下阵阵哄笑声甚至掌声,还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员一堂课下来别的印象不深,倒是对这类有“轰动效应”的“名言”、“警句”,记在本子上,留在脑海里,课后还时不时地“引用”、传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0.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