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改革,十年前从农村开始,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一九八五年以后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徘徊,一九八五年以后粮食、油料又减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发展前景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粮食发展前景忧思四川社科院农村经济所刘宇1995年,堪称世界粮食年。人口与日俱增和耕地锐减,尤其是近年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导致了世界上一些主要产粮区域的粮食减产。世界性的粮源偏紧和粮食库存的急剧下降,使得如何解决全球57亿人的吃饭间题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农业特大丰收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始终处于徘徊状态。粮食丰收后却出现了仓容危机、运输危机、交换危机、农民弃农危机等,其结果是农民将投入避开农业,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吉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跟踪调查表明:农村部分农民对粮食生产已亮出“黄牌”警告,与1984年相比,有18.7%的农户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22.5%的农户不愿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7.4%的农户准备继续缩小粮食播种面积。这一现象说明农民厌农弃农的行为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另一方面,我国却存在着粮食短缺的危机,就目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粮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但自1999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2003年回落到90代年初期的水平。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恢复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旦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础。因此,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制止粮食生产下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经济:两种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我国农村在进入第二步改革之后,正面临新的选择。传统的小生产式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因过去的农村组织体系全面解体而潜伏的调控失灵的矛盾迅速激化,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明显减缓,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停滞现象更为显著,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徘徊时期。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急速下降,仅为3.4%。种植业产值下降更快,1985年递减2%,1986年仅回升O.9%。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至今恢复不到1984年的产量水平和人均占有水平。由于在同一时期粮食需求膨胀过快,产需缺口变大,粮食短缺的阴影已经重新出现。受此影响,畜牧业产值的递增速度下降也很快,1986年仅为3%,当年肉类产量比上年减产18万吨。1987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十年来的改革,包括农业大包干,产业结构调整,政社分设和农副产品的统派购制度等方面。改革的结果,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原有生产力的潜力,使农业生产上了新的台阶。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6090亿斤增长到1984年的8100多亿斤,棉花从4000多万担猛增到1.2亿担。从发展生产力角度看,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农村改革的最大收获,目前已使农村隐蔽失业的九千万左右农业劳动力得到就业,1988年创造了六千亿元的物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粮食在经过“六·五”期间的超常增长之后,近两年来出现了新的情况,突出表现在1985年的粮食减产和1986年的缓慢回升,粮食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报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引发粮食发展机制、培植粮食增长后劲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定向。两点说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方针的贯彻落实,甘肃农村形势确实一年比一年好。在近几年发生喜人变化的基础上,1984年农村经济有了历史性突破,开始了战略性转变。全省1984年农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1978年增长69.5%,为1949年的6倍;粮食总产107.96亿斤,比上年略有增加,比1978年增长9.99%,为1949年的2.6倍;棉花产量7750吨,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8):62-62
陆学艺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1978年至1984年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初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初步解决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短缺的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大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但自1980年中期以后,因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没有跟上,农村形势时晴时阴,变化不定。总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邹进泰 《政策》2005,(2):11-13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在新的一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 1、我国粮食生产局面依然严峻。2004年,尽管粮食产量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96-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达到5亿吨,2000-2003年平均产量只有4.5亿吨,减幅超过5000万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二是  相似文献   

11.
改革九年来,大陆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这是事实.所以,报刊和电台,都大量宣传报道了大好形势,诸如菜篮子里鸡鱼肉蛋多了,路上行人穿着漂亮了,农村盖新房多了,商店里高档货最抢手,等等.我最近阅读了一些报刊,觉得对生活消费的报道有不切合国情之感.近两年的粮食并不比前些年减产多少,但近来粮食收购、供应都  相似文献   

12.
中央1号文件在总体上部署了今年粮改的总体方向,具体方案将只是落实层面的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粮价的高低由市场供求决定,和放开粮食购销没有太大的和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粮食已经连续5年减产,但考虑到库存以及进口等因素,目前国内粮食  相似文献   

13.
<正> 两种效果: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区别何在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端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经十年了。这一场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改革从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人们都承认,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超过了最初的预想。通过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先是粮食生产连上两个台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八千亿斤;接着在悬殊的工农产品比较利益面前,农民又按照商品生产法则,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短短的几年就有八千多万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光阴荏苒,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决定隆重纪念。改革从农村起步,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围绕江苏倡导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场争论。1984年农业特大丰收。1985年,农业有所减产。这时候,一位元老说"无工不富"的声音太高了。于光远也发文认为江苏这个论断"有片面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农村,许多地方谈起农业生产,人们常念叨:“难忘的1984年!”这一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持续增产的高峰年。此后,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滑坡”。人们流露的这种眷恋之情,其实质在于对农业现状的忧虑,希望实现新的突破。元月中旬,我们在国营龙感湖农场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1984年以来,持续稳定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2150万公斤,1985年2170万公斤,1986年2258万公斤,1987年2324万公斤。连年递增。1988年,尽管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总产仍然达到2235万公斤,比1984年增产3.9%。整个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绩更显著。1988年,农业总产值为3969万元,比1984年增长1.4倍。这里人们的心态不是恋念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对于进一步开创农业新局面,满怀胜利信心。首先是在农业上积极投入,特别重视用机械来武装农业。1984年到1988年,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先  相似文献   

16.
南方尚未摆脱台风洪涝灾害的影响,四川、重庆却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干旱。中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共存的特点再次显现。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四川、重庆的旱情形势非常严峻,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农村经济损失严重。大量村民的饮用水发生困难并有扩大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1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18.
位于湖北南端的石首市,是一个地域仅有14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8万的县级小市。过去该市粮食靠供应,财政吃补贴,经济实力在荆州地区排行“老么”。然而自从1984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粮食从1984年起实现自给,现在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千万斤以上;财政从1987年起实现自给,提前三年摘掉了吃补贴的帽子;工农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3.4亿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南美、美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等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分别遭受旱灾,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粮价剧烈波动,给全球粮食市场稳定和粮食安全形势带来严峻挑战,引起国际社会对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一、旱灾对世界粮食生产影响严重第一,年初南美遭受严重旱灾,已使南美大豆大幅减产。由于拉尼娜天气自2011年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使南美正值生长关键期的农作物遭受严重干旱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一五"是吉林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深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吉林农业农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熄成绩。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投资260亿元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全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2722亿斤,年均5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比"十五"期间提高80亿斤,其中2008年达到了568亿斤,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吉林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