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2.
尹谷 《前线》1985,(11)
“学而优则仕”达句话,在蔑视知识、肆意打击知识分子的年代里,曾被当作“读书做官论”来批判。《为“学而优则仕”辩义》  相似文献   

3.
论做官的“诀窍”谷正雄按理说,干任何事情都是有"诀窍"的。机械做工的诀窍在于"杠杆原理",打胜仗的诀窍在于知己知彼,作家搞创作的诀窍在于深入生活,读书的诀窍在于勤于动脑,经商的诀窍在于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等等.据说做官也有"诀窍"。这"诀窍"何在?《聊...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张》里载:“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中“学而优则仕”一直被人们误解为“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对孔子学习思想的歪曲。当年孔子说这话时,是把“优”当作“优裕”即为“余力”之义来说的,而非后人所误释的“优秀”。从这个角度讲,“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了,有余力才能去做官:而“仕而优则学”则说做官有余力就应学习。  相似文献   

5.
“学而优则仕”曾是被批得臭不可闻的老话,是那位曾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孔子的门徒子夏说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那时,此话的罪名是“鼓吹读书做官论”。现在,应该给它恢复本来的“面貌”了。孔子办教育,据说有三千门徒,而有点成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他阅读的第一部小说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周家祖祖辈辈均是走读书,考秀才、考举人、做官这一仕途之路的。按周家祖训,男孩子五岁就得进家塾馆读书,写字均是习颜体(当时只有毛笔)。连周家灶台上的对联也是“敬祖宗清白二字,教儿孙耕读两行”。其实,周家土地很少,也无人种地,主要是读书。周恩来的祖父辈  相似文献   

7.
王熠 《学习月刊》2012,(10):110-1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陈旧状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从小热爱读书,长大后在家乡蒲家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边教书一边专注写《聊斋志异》,对名利不屑一顾,有人多次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蒲松龄有个少年时的同学名叫孙蕙,在朝中担任户科给事中一职。孙蕙是个惜才之人,他念及蒲松龄是老同学,又满腹才华,就想请蒲松龄出来做官。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做官     
在中国,把读书与做官紧紧连在一起,有着很久很久的历史,在百姓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当属“学而优则仕”了。所以,历朝历代,以“学而优”的标准择官用官,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我们党提出的干部“四化”标准,其中有一条叫“知识化”,说...  相似文献   

10.
做官当为子孙计张建武千里做官,为的吃穿,古来便有此论。过去还有一说:一任穷知县,万两雪花银,可见做清官之不易。在那种人治的社会,权力没有制约,做了官,跻身于特权阶层,吃穿自然不该是问题,住行理当有相应的标准。如今在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社会里,官的性质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形象建设问题提出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在今年初召开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事要干干净净,做官更要干干净净,如何干干净净做官,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做官与做事     
把做官与做事连在一起发表议论,也许会引起人的非议,做官就是要按职责做事的嘛,这有什么值得劳神费力的?确实,这本为题中应有之义,不应该成为话题的。然而时下有的做官者,却不按做官者的职责和要求去做事,而是做一些与职责相违背的或违法乱纪的事。  相似文献   

13.
做事与做官     
有两种人。一种人做官是为了做事。一种人做事是为了做官。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这是1920年春,李大钊在大黑坨小学开学时书写的一幅对联。时光流逝,历九十春秋,大黑坨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然而这幅寓意深远的对联却始终被学校师生奉为校训,与李大钊创建大黑坨小学的往事一起写入史志,深深铭刻在大黑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 ,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认真落实江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 ,根本转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状况 ,逐步建立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 ,是当前我们进行干部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是我们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官本位”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程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以及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的束缚 ,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论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牢牢打下…  相似文献   

16.
圣人的智慧     
快乐大叔 《党课》2009,(10):93-95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由来已久,历史上汗牛充栋的读书人其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入仕、做官,当然,如果能做到一统天下面南背北地做了皇帝,那就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依这一标准,饱读诗书的孔圣人显然并不合格。  相似文献   

17.
做官与做事     
做官与做事,看来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对做官与做事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献身教育事业。1949年2月,他经香港转赴解放区。黄炎培先生为人正直清高,对做官不感兴趣。一次毛泽东问他:“北洋政府两次请你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黄炎培说:“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绝不盲目服从。”解放后,为了请黄炎培出山,周恩来亲自登门,黄却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经觉得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周恩来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  相似文献   

18.
做官与做事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解放前曾经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1949年初,周恩来到黄炎培家拜访,恳请他担任政府公职。黄抱定初衷说:“我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周恩来充满敬意地望着老人回答道:“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  相似文献   

19.
做人与做官     
做人与做官穆少波俗话说: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古往今来,好人很多,一般来讲,对父母能孝,对朋友能义,对国家能忠,对师长能尊就是好人。但做官就不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官就要为群众办事。那些当...  相似文献   

20.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语见《论语·子张》篇。这句话虽出自子夏之口,但确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对这句话历来解释不一,有些学者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地进行了曲解,特别是对其中的“学而优则仕”释为: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并武断地认为孔子在鼓吹“渎书做官论”。这是一种荒诞的说法,给后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也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