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读家书     
轩遄 《学习导报》2009,(2):50-52
至少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开始了鸿雁传书的历史。“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指家藏之书;作为书信意义使用最早见于三国。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2,(10):33-33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相似文献   

3.
李隆汉 《党风建设》2002,(11):43-43
“慎独”,最早见于《札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古人把它作为重要的培养道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10):45-45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这里的“小康”是安康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此处所指并不是一种社会理想,但这个涵义却开启了后世儒家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开篇的话 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根植着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梦,它叫“小康”。 对“小康”的描绘,最早见于孔子,“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孟于将“小康”概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涵:除了社会安定,还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11):28-29
毛泽东与“孺子牛” “孺子牛”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2,(4):56
邮票服务于谍报战,最早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邮票谍报战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万里之遥的欧洲战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小康战略梁文生“小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诗、大雅、民劳》。是指低于“大同”,高于温饱,生活殷实的社会经济状态。邓小平借鉴了我国古代对小康的说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  相似文献   

9.
董永的传说与博兴□马光俭有关董永的最早记载,见于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东汉武氏墓群武梁祠石刻。石刻画面上,董父坐于一轮车上指点董永劳作,董永则手执农具,回首观望其父,身旁刻有“董永,千乘人也。”这幅石刻主要表现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三国时期,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周恩来是南开学校唯一免费生”问题的史实考证李爱华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是“学校唯一免费生”这一说法,就我所知,最早见于胡华著《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12月版)一书中,书中这样记述:“由于他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习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11.
“信”的思想起源很早。“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妾汝,尔无不信,联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擎戮汝,阁有枚赦。”这是汤王伐桀的誓师词,汤王让大家尽力帮助他,并会因此得到赏赐,而且让大家相信他,  相似文献   

12.
达人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现代的达人,多受台湾流行用语影响,来源于日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称谓的由来"解放"一词,见于《三国志·赵俨传》,后来引申为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的意思。解放军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的时候。1945年8月11日,延安总部发布的第四号反攻命令中,使用了"山西解放军"的称号。次日,在延安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王一化 《奋斗》2001,(10):55-56
“三鉴”,最早见于《北堂书钞》,其中记载汉荀悦在《中鉴》中说:“君子有三鉴: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其后,在《新唐书·魏征传》又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解释“三鉴”,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相似文献   

15.
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学派产生于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以后。战后流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发生了危机,而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货币主义面对滞涨一时又难以拿出良策,于是一支新的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使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发展起来。理性预期概念最早见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F·...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5,(4)
“八女投江”是怎么回事抗日战争中,我国东北曾有过“八女投江”的壮举。关于此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保中将军1938年11月4日的日记:“五军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在三家子方向拟渡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  相似文献   

17.
刘健巍 《新长征》2009,(10):13-15
“深圳”一名始见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因当地河沟纵横,俗称为“圳”,因此得名。1979年之前,这里还仅仅是一个边陲小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1979年之后,不仅这里本身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意义还在于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最早的经济特区,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这里画下的一个“圈”,由此唱响了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闽都文化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界有识之士提出“闽都文化”一说。“闽都”一词,早已见于明代福州人王应山《闽都记》(原名《湖山纪胜》,1612年编成)。清乾隆年间,署名“里人何求”者在福州说书艺人所讲民间故事基础上撰写《双峰梦》(又名《闽都佳话》),此书最早在福州文人中传抄,1911年南后街衣锦坊口举人董执谊根据各种抄本,编辑整理成书,改称《闽都别记》。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即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最早见于《魏书》第六十二卷:"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最初是由哈佛大学教授J.A熊彼特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